五月端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日端午,歐陽修以一首漁家傲,將端午的熱鬧與習俗娓娓道來! 此首「烘,忪」以仄聲吟唱!


《漁家傲》 押仄聲韻,但依照詞林正韻屬第一部,平仄通押,平聲 一東二冬 通用,上聲 一董二腫 去聲 一送二宋 通用。故,似乎無人討論歐陽修這首詞,「烘,忪」二字是否出韻的問題!所以,就直接找這兩個字是否有仄聲音?

「忪」,這個字康熙字典沒有紀錄! 但是,集韻有! 主勇切,之隴切,上聲董韻! 義項:慵懶恍惚。有一個同音的對應同義字是「憁」,紀錄在「惺忪」跟「惺憁」這兩個同義語詞中!

第二個字「烘」,這個有仄聲的紀錄:

  1. 《廣韻》《集韻》胡(hoo5)貢(kong3)切,音閧。(hong7)《廣韻》火貌。又《集韻》一曰火乾物。 
  2.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hoo1)貢(kong3)切,音戇(hong3)。《廣韻》火乾也。 《集韻》或作灴。
  3. 而,它的平聲字,hong1, 《爾雅·釋言》烘,燎也。《廣韻》火貌。《詩·小雅》卬烘於煁。 

故,可證,作為「火也,燎也」可平可仄!於是,可以得知,這兩個字,其實都要念仄聲音!

當我跟deepseek探討這個問題時,它第一個答案把我唬住了! 它說詞林正韻第一部平仄通押! 故,合韻!

接著我問第二個問題,「烘,忪」二字可有仄聲音的文獻紀錄?

它幫我找到「忪」字有! 可是斬釘截鐵說,「烘」字只有平聲! 我就show康熙字典的原文給它看! 這時候,它還是堅持「烘」要念平聲! 理由卻是打臉自己,它說:

“烘”字是平聲,但未破韻:作為首句起韻的平聲字,其後轉押仄聲(上、去)是宋代詞人常見手法,如晏殊《漁家傲》“越女採蓮江北岸”(岸-去聲,後續仄韻)。

很明顯,岸是仄不是平聲!於是,它又給出平聲字的理由:

根據全宋詞用韻統計: “烘”字共17例,16例平聲東韻(如蘇軾《哨遍》“烘簾垂晚”)。 僅1例仄聲:南宋趙長卿《浣溪沙》“酒潮烘臉”,比歐陽修晚150年。

最後一個問題,我拿出殺手鍵! 問它,漁家傲各詞家中,有哪一個作品首句韻腳用平聲字的?

結果是,只有歐陽修這篇是孤例! 到了這裡 deepseek 還要鐵嘴! 說了:

《漁家傲》正體首句例用仄韻(如晏殊“畫鼓聲中昏又曉”),歐陽修平起式乃突破常規的創體,後世罕見仿作,正見其詞律實驗精神。(三條線???)

來看閩南語傳承下來的語音紀錄: 甘為霖的廈門音新字典,紀錄兩個文音hong1, hong7 兩音! 後者義項:

火 ê 款式 (火的樣子), 發烘. 例句記錄在台日典:

hong7:解說(日文) 火照[ほて]る。例(漢羅) 面發 ∼;厝內真 ∼。例(日文) 面發烘[bīn hoat hōng]=顔[かほ]が火照[ほて]って赤[あか]くなる。厝內眞烘[chhù lāi chin hōng]=家[いへ]の中[なか]が暑[あつ]い。

這個釋義就是歐陽修,五月榴花妖豔烘的「烘」字義!

閩南語,還有一個音 hong3, 去聲! 是個擬音字! 是「轟」字! 但,火乍起,可以說「hong3/hong2 一下,火就著起來!」,火燒起,也可以用這個音! 五月榴花妖豔烘,烘讀hong3/hong2, 可以延伸「火紅的榴花如野火延燒而起」的引申義!




歐陽修的《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以端午為主題,生動描繪了宋代端午節的民間習俗。詞中明確提到的習俗如下:

1. 纏五色絲線(長命縷) "五色新絲纏角粽"

  • 習俗內涵: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纏繞粽子(或繫於兒童手臂),寓意驅邪避災、延壽祈福。
  • 文獻佐證: 《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宋代《東京夢華錄》亦記端午“百索系臂”之俗(百索即五色絲)。

2. 包角黍(粽子) "五色新絲纏角粽" 習俗內涵:

  • 粽子以菰葉(茭白葉,今人多以竹葉)包裹糯米成角狀,投祭屈原,後演變為節令食品。
  • 宋代特色: 北宋宮廷此日賜“百索粽子”,民間則以“角黍”互贈(見《歲時雜記》)。

3. 飲菖蒲酒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 習俗內涵: 以菖蒲根浸酒飲用,借其辛烈之氣驅除瘴疫(菖蒲被道家稱為“闢邪之劍”)。
  • 相關儀式: “浴蘭”指蘭湯沐浴(詞中“浴蘭時節”代指端午),與飲菖蒲酒同為祛毒禳災之法。

4. 持紈扇(端午扇)

"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下闋呼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 習俗內涵: 端午贈扇之風始於唐,盛於宋。宮廷賜“端午扇”(繪雙鳳、艾虎等祥紋),民間亦互贈紈扇避暑驅邪。
  • 文化象徵: 蘇軾《皇太后閣》詩云:“紈扇新裁冰雪餘,清風不隔纻羅疏。”印證端午扇的節禮屬性。

5. 食時令貢果(金盤盛獻) "金盤送"

  • 習俗內涵: 以金盤進獻時鮮水果(如詞首“榴花”暗示石榴),或盛放“五毒餅”(印有蛇蠍紋樣的糕點),寓意以毒攻毒。
  • 宮廷禮制: 《宋史·禮志》載,端午有“獻時果、糉餌”於宗廟的儀式。

詞中隱含習俗補充

  • 插艾懸蒲: 雖未明寫,但“菖蒲酒”間接呼應門戶懸菖蒲艾葉的普遍風俗。
  • 競渡遺風: 下闋“驚破紗窗夢”或暗喻龍舟競渡的鼓聲(宋人《端午詞》:“瀛洲日日聚華艫,爭似龍舟競渡喧”)。

此詞以“榴花”“綠楊”點明仲夏背景,更以菖蒲酒、五色絲、角粽、畫扇等物象,立體還原了宋代端午的節慶場景,堪稱一幅有聲有色的民俗畫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5會員
982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somnobit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鷓鴣天·敗棋賦梅雨》宋 辛棄疾 漠漠輕陰撥不開,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已怒重驚忽地雷。 雲柱體,水樓台。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 此詞創作於辛棄疾退居江西帶湖時期(約1182-1192年),其時南宋朝廷主和派當權,辛棄疾因力主抗金屢遭排擠。詞題「
Thumbnail
2025/05/29
《鷓鴣天·敗棋賦梅雨》宋 辛棄疾 漠漠輕陰撥不開,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已怒重驚忽地雷。 雲柱體,水樓台。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 此詞創作於辛棄疾退居江西帶湖時期(約1182-1192年),其時南宋朝廷主和派當權,辛棄疾因力主抗金屢遭排擠。詞題「
Thumbnail
2025/05/26
《讀史之楚漢爭霸》 四平散人 圖霸爭雄鬥不休,沉沙折戟認鴻溝。 機深終是玉殘碎,氣盡何曾江斷流。 金匱三章縱有法,蒼生萬戶孰無憂! 烏騅月夜嘶悲切,荒草斜陽照冢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3o4AaYjpbA 鴻溝如裂帛聲穿越兩千年,
Thumbnail
2025/05/26
《讀史之楚漢爭霸》 四平散人 圖霸爭雄鬥不休,沉沙折戟認鴻溝。 機深終是玉殘碎,氣盡何曾江斷流。 金匱三章縱有法,蒼生萬戶孰無憂! 烏騅月夜嘶悲切,荒草斜陽照冢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3o4AaYjpbA 鴻溝如裂帛聲穿越兩千年,
Thumbnail
2025/05/22
《嘆花》 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ti5,不須惆悵怨芳󠇡時si5。 狂風落盡深紅󠇡色sik8,綠󠇡葉󠇡成陰子󠇡滿󠇡枝󠇡tsi。 此詩韻腳,「遲,時,枝」等,現代語音,都是捲舌音,韻腳不協,回歸唐朝時候的中古音,都是 -i 韻!
Thumbnail
2025/05/22
《嘆花》 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ti5,不須惆悵怨芳󠇡時si5。 狂風落盡深紅󠇡色sik8,綠󠇡葉󠇡成陰子󠇡滿󠇡枝󠇡tsi。 此詩韻腳,「遲,時,枝」等,現代語音,都是捲舌音,韻腳不協,回歸唐朝時候的中古音,都是 -i 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端午節划龍舟找屈原?到底誰說的?
Thumbnail
端午節划龍舟找屈原?到底誰說的?
Thumbnail
端午節歷史悠久,承載的內容太多。古往今來,隨著時勢的轉移和需要,不斷吐納新、與時俱進。上世紀70-80年代,過端午還時興家門掛艾草,現在就很少見了。等中國城鎮化完成,都住進樓房了,可能這個習俗就會完全消失。  早先,吳越一帶端午節還曾紀念伍子胥。伍子胥與屈原一樣也是楚國人,但他對吳國貢獻很大。
Thumbnail
端午節歷史悠久,承載的內容太多。古往今來,隨著時勢的轉移和需要,不斷吐納新、與時俱進。上世紀70-80年代,過端午還時興家門掛艾草,現在就很少見了。等中國城鎮化完成,都住進樓房了,可能這個習俗就會完全消失。  早先,吳越一帶端午節還曾紀念伍子胥。伍子胥與屈原一樣也是楚國人,但他對吳國貢獻很大。
Thumbnail
最近幾年一些節日愈過愈沒趣味,就像端午節就只有吃粽子、划龍舟、午時水和立蛋,好像流於形式一般。 端午節的故事講的是屈原,因為不被楚頃襄王信任而遭流放,最後在投汨羅江自盡,粽子的產生是因為人們敬佩他的愛國情操,丟到江裡,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改吃粽子,至於划龍舟則是因為尋找屈原遺體而產生的習俗。 對
Thumbnail
最近幾年一些節日愈過愈沒趣味,就像端午節就只有吃粽子、划龍舟、午時水和立蛋,好像流於形式一般。 端午節的故事講的是屈原,因為不被楚頃襄王信任而遭流放,最後在投汨羅江自盡,粽子的產生是因為人們敬佩他的愛國情操,丟到江裡,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改吃粽子,至於划龍舟則是因為尋找屈原遺體而產生的習俗。 對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醉吟詩仙李白詩,暢讀氣節東坡詞, 淘淘浪花英雄事,夕陽靑山付談笑。 古事今來各有調,穿越時空異中同, 鑑古知今人盡知,身歷其境誰清醒。
Thumbnail
醉吟詩仙李白詩,暢讀氣節東坡詞, 淘淘浪花英雄事,夕陽靑山付談笑。 古事今來各有調,穿越時空異中同, 鑑古知今人盡知,身歷其境誰清醒。
Thumbnail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九》 (1055年) 北宋 · 梅堯臣 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 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 少婦自撈摝,遠人無棄捐。 憑書不道薄,賣取青蚨錢。
Thumbnail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九》 (1055年) 北宋 · 梅堯臣 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 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 少婦自撈摝,遠人無棄捐。 憑書不道薄,賣取青蚨錢。
Thumbnail
鬥百花 其二 亦名夏州(1004年) 北宋 · 柳永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su7。(煦hu3,韶siau5,靄ai3) 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閒垂風絮su3。(蘸 tsam3) 春困厭厭,拋擲鬥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su7。(厭iam3,擲tik8) 終日扃戶hoo6。(扃king1)
Thumbnail
鬥百花 其二 亦名夏州(1004年) 北宋 · 柳永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su7。(煦hu3,韶siau5,靄ai3) 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閒垂風絮su3。(蘸 tsam3) 春困厭厭,拋擲鬥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su7。(厭iam3,擲tik8) 終日扃戶hoo6。(扃king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