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日常數位整理」的自我革命
以前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大家喜歡在網路上分享生活。總覺得生活是很私人的事情,為什麼要放到網路上給別人看?難道不會害羞嗎?不會被批評嗎?直到最近,我的想法慢慢有了改變,或許,這也是一種自我革命吧!
實用面向:雲端備份與數位整理,讓生活更安心
先從最實用的角度說起吧:把照片或影片上傳到雲端,其實就像是幫生活做了一次「數位備份」。有時候,手機突然壞掉、或要換手機的時候,那些珍貴的回憶可能就一去不復返了,想到這裡是不是有點心疼?之前我發現自己的Google雲端儲存空間快爆掉了,免費的15GB根本不夠用啊!尤其我常常拍照記錄生活,食物、咖啡廳、街角的貓咪、甚至是某天心情很好的自拍(雖然不會分享出去,但我真的會拍!)。本來只想簡單記錄,結果一不小心就把容量榨乾,然後開始苦惱:「天啊,這些東西到底要不要刪?刪了會不會哪天想看卻找不到?」
最近我看到Gemini 的付費方案裡面竟然有2TB的雲端空間,我整個人差點心動到不行!2TB耶,那是可以把我的生活照都放進去還能灌個十幾個影集的容量了吧(誤)。雖然我還沒下手,但光是想到再也不用怕手機容量告急,就覺得好心動,請別勸我敗家,謝謝><
除了社群平台,像Google雲端、iCloud、Dropbox,其實都是好幫手,尤其是可以跨裝置同步,無論手機、平板、電腦,都能隨時回顧生活。這不只是一種備份,也是一種生活整理,把回憶放進雲端,就像給生活多了一層保護膜。
社群經營的心法:從互動中找回溫暖
說到分享生活,當初我開始經營方格子,也是一種「紀錄生活」的延伸。原本只是想寫給自己看,沒想到在留言區遇到好多暖心的讀者,真心地在文章底下分享自己的故事、給我加油打氣,那種感覺真的超溫暖,真的好慶幸我當初選擇在這平台開始,並認識到這麼多這麼棒的創作者們!
有時候,我也會到其他創作者的文章底下留言,慢慢就開始跟大家熟悉起來,突然覺得,原來在網路上交朋友也可以很真實。
但其實,這一路上也不是只有光明面啦。有次我在方格子收到一個留言,雖然不算太惡意,但帶著一點暗諷。當下我真的有點受傷,甚至懷疑自己文章的價值,覺得是不是自己寫的東西根本沒有人需要看。那一瞬間真的有點想放棄,但後來想想,也很感謝那個留言,因為它提醒了我:「當你被掌聲包圍時,也別忘了初衷。」有些時候,我寫文章寫到忘了初衷,好像一切的收穫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這些收穫來自於每一個讀者的點閱、留言和支持。
所以,謝謝你們!謝謝每一個來看過、留言過、默默點讚過的人。沒有你們,我的文字也只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雖然我知道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我(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但我很珍惜每一個願意停下來看我文章的人,真的很感謝你們!
社群沉癮的自我覺察
不過,寫到這裡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秘密。
其實,我也陷入社群沉癮的狀態。每天上班八小時,下班後還要追點閱率、看留言、回訊息,常常搞到半夜才睡,整個人就像社群的奴隸(自己講了都心虛...)。尤其是日更之後,發現自己寫完文章,過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忍不住想看一下有沒有人留言,或者有多少人點閱,這完全就是社群上癮的典型症狀啊!
所以最近我開始練習,除了寫文章的時間之外,盡量減少滑手機、看影片,把時間分配到閱讀書本。這也是為什麼我最近分享了一些讀書心得(哈哈,被大家發現了!)。用書本取代影片,不只是讓眼睛休息,也是讓心靈沉澱一下。如果這方法有效,我一定會再跟大家分享戰果。如果沒有效…那就當作我瞎忙一場,至少有試過!
在這個網路世界裡,數位生活和真實生活的界線真的很模糊。過度沉浸在社群裡,會讓人錯覺那就是全部的世界,但其實還有好多生活細節需要去體驗、去珍惜。
為什麼人需要記錄生活?一場與未來的對話
說到紀錄生活,我一開始只想到「寫日記」的方式,只有自己看,因為覺得只有自己才懂得自己的小劇場。那些生活裡的糾結、焦慮或是微不足道的開心,都想好好放在某個角落,好像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直到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到這件事,他跟我說他會反過來利用FB的「這一天」功能,提醒自己某年某月某日做過什麼事,那些回顧讓他覺得生活好有意義,也提醒自己每個當下都很重要,因為那些努力的累積,都是未來的自己值得驕傲的證明。聽到這裡我超震撼,因為我從沒想過可以這樣用社群平台。
所以我試著在FB上發文,但只設定「只有自己可見」。雖然一開始很彆扭,但慢慢地,我發現,當我看到那些「只有自己可見」的文章時,會想起那時候的自己正在努力什麼、期待什麼,甚至那些小確幸,都讓我重新感受到「原來我一直都在努力過生活啊!」。從此以後,紀錄生活變成一種自我對話,也是一種提醒,讓我記住那些值得被留住的瞬間。
至於後來我怎麼從FB鎖文章到創立方格子,甚至開始日更,那又是另一段故事啦~礙於篇幅,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囉!
分享生活,是一場持續練習的自我革命
寫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所以,分享生活到底是享受還是抗拒呢?」
老實說,我一開始真的很抗拒,但後來我發現,分享生活不見得是給別人看,更多時候是給自己看。無論是用社群備份生活,還是透過寫文章練習自我對話,這些都讓我更認識自己,也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如果你也曾經掙扎過要不要分享生活,或者也曾經陷入社群沉癮,不妨試試看給自己一點空間,慢慢摸索自己的界線。因為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
那麼,你呢?
你會怎麼管理數位生活與真實生活的界線呢? 對於分享生活,你是享受還是抗拒?
❤️留言告訴我吧!我超想知道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繼續追蹤,讓我們一起把生活過得更豐富、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