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下班時間總是太晚。
不是公司要求,而是她總想把事情再處理得更完整一點。於是常常等整層辦公室只剩她一人時,才慢慢收拾包包離開。
走出大樓時,街道幾乎空了。招牌燈熄了一半,公車站沒有等車的人,連咖啡店都早早拉下鐵門。她拎著包,踩著回家的路,一邊想著晚餐要吃什麼,一邊把耳機戴上,只聽音樂,不聽自己腦海裡的疲憊。
那間便利商店,就在回家路上的轉角。
不大,裝潢也舊。招牌顏色有些褪色,裡頭的燈卻總是亮得剛剛好,不刺眼、不冷清。她第一次走進去,是因為有天太晚了,想買杯熱的東西墊胃。
那天,店裡只有一位中年店員。她拿了一瓶牛奶走到櫃檯時,那人抬頭對她笑了一下。
「這麼晚才下班啊?辛苦了。」
一句很平常的問候,卻像讓她瞬間放下了什麼。
她點點頭,沒有多說話,但從那天起,她變得常常繞去那間店——有時為了買點東西,有時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只是想經過那道還亮著的燈。
店員不多話,但總會記得她喜歡哪種豆漿、有時會忘記帶傘、偶爾加班到太晚臉色會特別蒼白。
有一次,她看著櫃檯後牆上的小紙條,那上頭貼滿了一張張手寫便條:
「謝謝你那天幫我找錢。」 「打工下班回家看到你笑,我就不那麼累了。」 「我爸說,你是這條街上最親切的陌生人。」
她笑了笑,問:「這些是你收的信嗎?」
他擦著桌子回她:「嗯。有些人只來過幾次,但他們都記得這裡。」
她開始注意到,這間便利商店其實像是一個小小的城市避風港。
有人在深夜買感冒藥、有人進來只為吹冷氣坐一下、有流浪漢買杯茶在門邊站著取暖——而那盞燈,總是亮著,誰來也都不趕。
有一次,她問店員:「你不會覺得太晚還開店很累嗎?」
他淡淡地說:「有時會累。但如果有一個人,因為這燈還亮著,而不覺得自己是孤單的,那也就值得了。」
她聽了那句話後,久久沒說話。只是回家的路上,忽然很想哭。也許是因為那天特別疲倦,也許只是因為終於有人懂了那種「其實我沒事,但其實我很需要被理解」的感覺。
幾年後,她換了工作,也搬了家。不再每天經過那條巷子,也不再那麼晚下班。生活有了變化,但有時經過那一區,她還是會特地繞過去看看。
有一天,她終於再走進那間便利商店。
店員還是那位熟悉的中年人,老了些,但笑容還在。
她站在門口,像曾經的自己一樣,被那道燈光照著,忽然覺得,那些走過的夜晚,好像沒那麼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