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這些年,
不乏同行上門,
(大多不會表明身份)通常是露出不同一般消費者的觀察眼神,
提問一些普通顧客不太會問的問題,
當然也有些可能是我多心or沒發覺的。
有些人來放鬆;
有些人來學,
都可以。
我也不會在網上寫『不歡迎同業』。
但我常在想,
能被「記下來」的,
從來就不是技術的全部。
學得走的,是步驟;
學不走的,是底層知識+感知力 + 細節判斷 。
例如:粉刺要再擠一次?還是停手?
這不只是技術好壞,
還要靠經驗與直覺感知「這塊肌膚還承不承受得住」。
還有在手指碰觸時馬上知道:「這是壓力型粉刺」、「這是長期清潔過度的反應」…….等。
以及客人說:「哇~好舒服」,
其實不只是在說做臉舒服,
她在說____整場沒有一絲壓力,
也沒有一絲被推銷的焦慮。
❖ 學不走的,是「空氣裡的情緒安排」。
這些,
都是用問的得不到、用看的學不會的部分,
卻是美容專業的靈魂所在。
🕊️
皮毛能被模仿,根本是活出來的。
那些真正照顧過百張臉後才長出的手感,
學不走,也偷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