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記鹿野高台行》,是和一群大學同學結伴參加 「台灣好行」所規劃的「縱谷鹿野線」一遊後,書寫遊歷當時的心緒。當時所乘坐的「8168A線」,由一名原住民朋友所開駕。那日有趣的是–此路線的旅者竟然只有稀疏的我們一群同學;沿路上下車的自助旅人或當地的居民無多少乘客乘坐當次車程。就這樣原住民司機,憑藉著他對地形的掌握和高超開車技術,我們一行人宛如坐上包車,一路任由司機馳騁在這條縱谷山路上。
我們沿路望向窗外,縱谷兩旁一路確實景致多變化;時而鬱鬱蔥林或綠綠草原、時而一路懸崖峭壁。 車子逆風而行,兩旁的灌木或喬木的樹葉,總是熱情的舞動身姿、隨風搖曳。車行越爬越高,車速總伴著我們這群人發出的驚叫聲,無驚無怕的往前而行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對性喜大自然的人們做最高的推崇和致意。仁者和智者在大自然的洗禮下 ,透徹了解生命的鎖鑰都隱藏在大自然的生機中。 當在忙碌的塵囂中,身、心、靈無法安住時,或許走入大自然的懷抱、接受山水的淨化是最快速讓我們的身心靈潔淨、沉澱、調和和休息的最佳處方和良藥 。一起來感受山、風、水賜於的神奇感受;讓我們的夢想也能因山風水的洗禮和啟發而起飛!
記鹿野高台行
這樣的羊腸小徑
長長的漫漫堆疊
高還有更高
忽而迎來你盛裝 著上滿身的綠
舒懶 柔和
與著笑開懷撲滿白粉的雲兒相呼應
忽而迎來那無名風兒熱情的問候
兩旁堅拔挺立的樹梢 愉悅的
隨三千髮絲迎風起舞
山越墊越越高了
迎向你 追逐著你
穿入 雲起
如山的圖騰
不斷變化
風起了
起飛 騰空
在風中翻滾
我們放逐了人間煙火
展翅
在孤寂中只有夢與風的同行
詩及文章、標題文by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