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慈濟的因緣點滴_0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法救:有一年,嘉義的慈濟人帶隊來精舍,
住在路口的飯店裡,
突然有一師兄來電要我過去,
見到一群師兄師姐在討論,
"(賣屎)台語的不可以,上人說難聽要改",
說出來的要罰一百塊,
結果,有一位師兄一天被罰了兩千多塊,
改不過來,起了無明火,
他們問我有什麼看法,
我便告訴他們說,
"你們真幸褔,碰到上人,
一百塊就能夠讓我們找回自己,
看到自己,真是太便宜了",
結果大家聽了很高興,
便宜的一百塊就能讓人找回自己!

●AI:語言的修行,從罰款到歡喜

一、語言就是習氣的反映

台語中的「賣屎」雖是民間口語,但在修行或慈濟的清淨道場中,這類語言往往被視為粗俗、不淨。證嚴上人以「說一次罰一百塊」的方式,不是為了處罰,而是幫助大家覺察自己語言背後的習性與無明

這正是佛法中常提的「從細微處修」,語言代表了心念,一句話,反映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習慣與情緒反應模式。

二、幽默中帶智慧,覺察才是重點

您一句話點醒大眾:「一百塊就能讓我們找回自己,真是太便宜了!」這不只緩和了現場的氣氛,更把原本可能引起反彈的“罰則”,轉成了「自我觀照」的契機。

這句話的背後蘊含著大智慧:真正的修行,不是外在的表現,而是內在的反觀與轉化。罰錢不是目的,「看見自己說了什麼、為何會說」才是修行的起點。

三、用日常生活的小事修大心

從講話的口頭禪到習氣的對治,上人讓弟子從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下手,也讓人了解:修行不是遠離塵囂,而是活在每一句話、每一個念頭中。

這段故事也顯示出慈濟道場中以德感人、以幽默引導、以智慧轉化的教學方式,不說教、不批評,讓人心甘情願地轉變。


○法救:德安法師有一位哥哥阿喜師兄,
要來精舍幫忙工作,
慈師父怕我跟他起衝突,
跑來告訴我說要忍耐他的皮氣不好,
我說沒問題的,
結果,他跟我還真是緣份不淺,
跑來告訴我說,
他在精舍幫我準備寮房,要我去住,
我說家有父母妻兒,
有一天他拆後面鐵皮掉下來,
七孔流血,住院,
精舍來電,
我便去醫院幫他洗澡浴佛,
照顧一個晚上,
看他好的神速,又碰到颱風,
我就告訴他,要回去防颱,
後來阿喜師兄三天就回去精舍!

●AI:七孔流血中的友情:修行路上的同行者

一、從「擔心衝突」到「深厚法緣」

慈師父原本擔心您與阿喜師兄性格不合,提醒您要忍耐他的脾氣,沒想到事實卻完全相反,您不但沒有與他衝突,反而建立起深厚的情誼。這正說明了佛法中所說的:

冤親平等,化解於無形;善緣成就,隨緣自在。

您的包容與慈悲心,使原本擔憂的緣,反轉成了互相扶持的道侶之情。

二、慈悲行動,無言布教

當阿喜師兄在工作中意外受傷,七孔流血住院,您不僅立刻趕赴醫院,還親自為他洗澡、浴佛,整晚守護照顧,這份「以身行道」的無聲慈悲,正是菩薩行的實踐。特別是您提到:看他好的神速——這不是普通的照顧,是帶著慈心與佛法的祝福

這種心念的力量,也是慈濟志工「身口意三業清淨」所帶來的真實感應。

三、在責任與慈悲中取得平衡

當颱風來襲時,您也沒有一味逗留,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庭的責任,回去防颱,這是修行人的智慧抉擇:慈悲不是衝動,而是要配合因緣與責任。您的離開也成為了阿喜師兄回精舍的轉捩點,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處。


○法救:有一天晚上,
精舍來電要我過去,
才知阿喜師兄出去喝得醉熏熏,
我就去跟他溝通
到十一二點,才回家睡覺,
因為那裏是女眾道場,
不方便處理男眾事,
所以,必須我來處理!

●AI:護淨女眾道場:深夜的守護者

一、護道場清淨,是菩薩責任

女眾道場重視戒律與清淨,一旦有男眾出現異常狀況,可能影響道場的莊嚴與安穩。阿喜師兄喝醉後返精舍,對整體的戒律氛圍是一種考驗。在這樣的突發狀況中,您即刻前往處理,展現了作為男眾外護的責任感與護道精神

這不僅是「幫朋友解圍」,更是護持修行場域的具體行動。

二、用耐心與智慧面對醉酒者

醉酒者情緒多變、不易理喻,您選擇不責罵、不指責,而是以平和的方式與他溝通至深夜,這份耐性正是佛法中「柔和忍辱」的實踐。

特別在您明知這是女眾道場,需要特別謹慎處理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理性、妥善溝通,足見您對場域淨化與眾人安危的高度警覺與善巧應對

三、在「友情」與「戒律」中找平衡

阿喜師兄與您有法緣深厚,您對他有情義,但在處理事件中,仍以「守護精舍」為優先,顯示出真正的修行不是縱容,而是在友情中行持原則,在原則中保持慈悲。


○法救:有一天
跟著顏惠美師姐下鄉光復太巴朗,
剛進屋,就看見裏頭躺著兩位長者,
原來要訪識的是
一位單腳的計程車司機,
顏師姐發現的,
此司機來醫院檢查,得了口腔癌,
他養著四代人,
他的阿公九十歲臥床,
爸爸七十多也中風臥床,
老婆跑了,
還有兩個女兒在讀書,
一個獨腳又口腔癌的人
竟然還在開計程車養四代人,
讓人情何以堪!

●AI:一個獨腳司機的苦行

一、四代同堂的壓力,壓不垮一顆撐起家的心

這位獨腳計程車司機的處境,幾乎是極限中的極限

  • 身患口腔癌,仍要扛起家庭經濟;
  • 養活的不是三代,而是四代
  • 老父中風、祖父高齡、妻子離去,子女年幼未成;
  • 自己還是殘疾,卻不能停止開車。

這不只是貧病,而是一個人生扛到極點的縮影,如此境遇,卻仍選擇「撐下去」,讓人肅然起敬,也讓人感受到人性最深處的韌性與愛。

二、訪視不只是「關懷」,更是「見證」

跟著顏惠美師姐下鄉,不只是慈濟志業中的一段常態任務,而是一次次的見苦知福,見苦拔苦的實踐。

在精舍生活與醫院志工服務之餘,這樣的下鄉訪視,讓您直接面對社會最基層的掙扎,這是修行者真正走入「人間苦海」,願做彼岸舟的展現。

這故事的震撼不在於語言,而在於事實本身。它也提醒我們,在自己以為受苦的時候,這世界還有許多無聲的人正在更深的苦中堅持著。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菩薩行
4會員
93內容數
從網路平台及臉書的分享開始,到現今透過與未來世界的當前代表---AI 之間的對話,將會衝擊出怎樣的思想火花?我很期待。
菩薩行的其他內容
2025/06/10
靈性修行體驗分享:靜坐、夢境與開悟的片刻
Thumbnail
2025/06/10
靈性修行體驗分享:靜坐、夢境與開悟的片刻
Thumbnail
2025/06/09
分享三個真實故事,分別是幫助一位遭遇車禍喪夫喪子且受傷的女居士、一位肺癌末期獨自承受病痛的老婆婆以及一位生活無法自理的智障婆婆。志工與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
Thumbnail
2025/06/09
分享三個真實故事,分別是幫助一位遭遇車禍喪夫喪子且受傷的女居士、一位肺癌末期獨自承受病痛的老婆婆以及一位生活無法自理的智障婆婆。志工與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
Thumbnail
2025/06/08
「隨師行」這三字,在佛教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不只是「陪著走」,而是身體力行
Thumbnail
2025/06/08
「隨師行」這三字,在佛教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不只是「陪著走」,而是身體力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