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間:從科技算命到命運掌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說出生是你無法選擇的話,那麼從容地死亡則是可以事先準備的。無意中利用網絡做了一個遊戲:所謂現代科技可以計算出一個人壽命,無非是要求你填入出身日期、身高、體重、飲食習慣、平時的運動量、遇事心態等幾個問題,然後利用事先設計好的一套公式,計算出你的壽命哪一年哪一天哪一時幾點幾分幾秒死亡。我給自己計算出的死亡日期是2015年5月18日凌晨5點28分36秒!有生之年還有九百多天。

人們都希望計算出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升官發財,卻幾乎沒有人去計算什麼時候死亡。沒有死亡意識,就沒有真正的憂患意識。我根據《易經》排卦,計算出自己的壽命天年似乎要長一些。古人五十以後都有為自己準備棺材的習俗,也有些老頭老太五十準備的棺材,到九十以後都沒用上,結果棺材都開裂、漏氣了。

這段文字讓我不禁想起,或許生命的長短並非僅由現代科技的公式所能定義。若想更深入地探索命運的軌跡,不妨參考傳統的「八字命盤」分析。透過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地干支,八字能揭示一個人先天的氣運與後天的際遇,甚至比單純的生理數據更能反映生命的韻律。

對於生與死,曹操的“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可謂千古絕唱!即使壽長千年的烏龜王八蛋,也還是要死亡的,活著的時候再怎麼會折騰,最終還是要化為灰燼,否則這個星球沒有循環往復、生生死死,人人萬壽無疆,你還讓小輩活不活?老壽星固然令人羨慕,但壽命太長,就會被後人“腹誹”:瞧,這個老不死的東西!

年輕時火氣大、發發火,叫做可愛。到了老頭老太歲數,火氣一定不能太大,老來發火太多,小年輕就會笑了:“瞧這老幫瓜,一發火,面目可憎!”

老子在《道德經》裡似乎透露了一個信息,當一個人經常專心致志地思考一個問題時,時間久了,就會產生類似“天眼”的歷史穿透力,穿越歷史迷霧,跳出時空網絡,走過生死極地,就會進入“無我”境地。

據說能讓人進入“無我”境地的最佳途徑是“音樂”。

只要還活著,就有做不完的事情;只要還在塵世,就一定有無限的遺憾。有人會冷冷地說,這傢伙在自己的博客上經常出現生與死的文章,估計垂死之人,其言也哀。

一個人的一輩子,可以許多東西沒吃過、許多事物沒見過,但不能必然要經歷的事情沒想過。

其實,能夠老老實實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常常不善於使用漂亮的辭藻;能用華麗語言、聲情並茂地朗誦自己精心準備的稿子,內容未必是真實的;老百姓雖然不善於滔滔雄辯於天下之論,但說的都是心裡話,許多擅長雄辯之論的大師教授,不一定是良善之輩;懂得道法自然的仁兄不一定才學超群,才華橫溢的仁兄有時候很可能就是“文化流氓”。

對世事人情,可以想透,但不要說透;對花木、珠寶卻要說透,卻不要想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ian li的沙龍
0會員
1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人一出生,就開始走向死亡,從小由父母或長輩扶育長大,會歷經求學、唸書的過程,在學校會認識同學,開始和一二位建立深厚的友誼,離開學校後,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這時候的工作職場不同學校般單純,職場上沒有人是要對你好的,對你好的人當然是要珍惜這緣份,好好感謝與回饋。 2024年5月下旬開刀,爾後休養一個月
Thumbnail
人一出生,就開始走向死亡,從小由父母或長輩扶育長大,會歷經求學、唸書的過程,在學校會認識同學,開始和一二位建立深厚的友誼,離開學校後,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這時候的工作職場不同學校般單純,職場上沒有人是要對你好的,對你好的人當然是要珍惜這緣份,好好感謝與回饋。 2024年5月下旬開刀,爾後休養一個月
Thumbnail
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一個數字。誰都不清楚,自己這一生有多少年可以過。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來到人世間。無論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或是辛勤工作,一天過了,另外嶄新的一天24小時,自然地送到我們的手上,讓我們 “隨意去運用、去度過”。不過,難免我們還是想知道,獲得什麼歲數才值得,不是嗎?
Thumbnail
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一個數字。誰都不清楚,自己這一生有多少年可以過。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來到人世間。無論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或是辛勤工作,一天過了,另外嶄新的一天24小時,自然地送到我們的手上,讓我們 “隨意去運用、去度過”。不過,難免我們還是想知道,獲得什麼歲數才值得,不是嗎?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突然看到自己人生某個時刻的停格畫面。不知何時開始,我可以感知自己人生的某些停格。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突然看到自己人生某個時刻的停格畫面。不知何時開始,我可以感知自己人生的某些停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