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資料科學筆記》Day#0:啟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 每一位資料人,都是從零開始的

當初剛開始學習資料科學時,我也曾面對過無數的自我懷疑:

Python 還不熟,怎麼寫程式解決實際問題?

學了NumPy,學了Pandas之後呢?

我學的真的夠多,可以應用在工作上了嗎?

這個錯誤訊息又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結果都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

我在網路上翻閱教學、跟著課程複製貼上、試圖拼湊出來可以執行的程式,拼湊出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一路上跌跌撞撞,走過不少彎路,也踩過不少坑。直到某天我開始動筆,把每一次學會的觀念、每一段重複查詢的語法,整理成筆記,這才慢慢建起屬於自己的知識地圖。

《從零開始的資料科學筆記》 是我的學習歷程,也是我寫給「那個當初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自己」的一本筆記。

這個系列涵蓋從 NumPy、Pandas,到資料前處理、視覺化、特徵工程與模型,每一篇都力求簡單易懂。我希望它不只是工具教學,更是你在學習路上的一份初學者指南。隨時遇到不懂的觀念拿出來翻一翻,就可以答疑解惑。

如果你正走在這條學習路上,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這份筆記就是寫給你的。

📘 你現在看到的,並不是終點,而是我們一起出發的起點。 讓我們一起,從零開始,一步一腳印,踏出屬於自己的資料科學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than的AI學習筆記
4會員
29內容數
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資料科學家,從零開始學習的路途上跌跌撞撞,跌過許多坑,也撞過許多牆... 當有人迷失方向時,希望這些筆記可以成為你的指南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Python資料視覺化在數據分析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視覺化捕捉數據模式、趨勢和異常,透過Matplotlib等工具創建專業圖表變相對簡單和高效。
Thumbnail
Python資料視覺化在數據分析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視覺化捕捉數據模式、趨勢和異常,透過Matplotlib等工具創建專業圖表變相對簡單和高效。
Thumbnail
pandas是用於資料操縱和分析的Python軟體庫。它建造在 NumPy 基礎上,並為操縱數值表格和時間序列,提供了資料結構和運算操作。 Pandas 的主要資料結構包含 Series 和 DataFrame 物件,由於 Pandas 本身基 Numpy 所以在使用大量資料運算時效能表現也優於原
Thumbnail
pandas是用於資料操縱和分析的Python軟體庫。它建造在 NumPy 基礎上,並為操縱數值表格和時間序列,提供了資料結構和運算操作。 Pandas 的主要資料結構包含 Series 和 DataFrame 物件,由於 Pandas 本身基 Numpy 所以在使用大量資料運算時效能表現也優於原
Thumbnail
最近有新的訂閱者加入, 想趁這個機會再分享一次學習心法與建議給第一次練習的讀者、同學們。 如果你本身已經很熟練演算法,那隨機挑題目練習ok,可以測試觀念是否正確,並且驗證寫code的效率與正確程度。 如果是剛畢業或還在學,以前沒有打過程式競賽。 想開始有系統地增強演算法&資料結構的能力
Thumbnail
最近有新的訂閱者加入, 想趁這個機會再分享一次學習心法與建議給第一次練習的讀者、同學們。 如果你本身已經很熟練演算法,那隨機挑題目練習ok,可以測試觀念是否正確,並且驗證寫code的效率與正確程度。 如果是剛畢業或還在學,以前沒有打過程式競賽。 想開始有系統地增強演算法&資料結構的能力
Thumbnail
在程式中,了解資料型態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麽? 因為許多error,常常都是因為資料型態不正確所導致的。 舉個例子,在python中: a = 1 + 2 print(a) 結果就是3 a = = "1"+"2" print(a) 結果就是12 是不是差很多? 所以今天我來介
Thumbnail
在程式中,了解資料型態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麽? 因為許多error,常常都是因為資料型態不正確所導致的。 舉個例子,在python中: a = 1 + 2 print(a) 結果就是3 a = = "1"+"2" print(a) 結果就是12 是不是差很多? 所以今天我來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