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盞燈亮起:重新長出人生的根》
第六章:失落過的人,也能再次發光
面試的日子排得緊湊,志宏早上梳整頭髮、整理襯衫,手心卻還是微微出汗。
他走進第一間公司的會議室,那是一家正在拓展東南亞市場的中小型進口貿易商,面試官是個年輕經理,對志宏的履歷表露出既敬畏又質疑的神情。
「你這幾年都在做什麼呢?」對方問。
「陪伴家庭,也重新思考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他平靜回答。
年輕人點點頭,但顯然還在觀望。
離開時,他沒有太多期待。但他沒有氣餒,反而在心裡默念:「每一次回答,都是幫自己釐清的過程。」
第二間公司是一家新創科技平台,位於一棟共享辦公室中。面試官是個穿著輕便的主管,談話風格直率又開放。
「我們不太管你是不是四十幾歲,我們想知道,你能不能帶團隊、懂現在的用戶心理,還有,你還想不想學新東西?」
這一次,志宏談起自己怎麼輔導菜鳥、怎麼從阿傑的學習方式學到「耐心比指令更重要」。
「你講話讓我想到我爸。」主管笑著,「不過是那種會鼓勵人的版本啦!我們討論完之後會再通知你。」
走出共享空間時,他看到窗外陽光灑在行道樹上,落葉隨風,他的心裡浮出一個念頭:「我其實還想再拼一次。」
第三間公司,地址顯示在熟悉的信義區,他一踏進接待大廳,就感覺空氣中有一點熟悉的味道。
當他被帶進小型會議室,坐定不到三分鐘,一個身影走了進來,是黃奕群,他過去的部門協理,當年也是一起被併購案波及、後來離職的老同事。
「志宏?哇,真的是你。」奕群驚訝地笑了,「你怎麼會來我們這邊?」
「看到招募資訊就投了,沒想到……你在這裡?」
「是啊!我也兜了快兩年才找到這邊的工作。」奕群語氣裡沒了以前的銳氣,反倒多了幾分坦然,「我那時以為自己那麼多經歷,找工作不難,結果被打臉了十幾次。」
他邀請志宏坐到會議室旁的小沙發上,像老朋友敘舊。
「你知道嗎?我也有過那種每天只穿睡衣、不想接電話的日子。那時候我老婆說我像一個消失在家的影子。」
志宏沉默了一下,微微地點頭。
「後來怎麼走出來的?」
「我開始去做義工,去小學教財商課。我以為我去幫人,結果是那些小孩救了我。他們問我:『你以前是不是很厲害?』我才發現我一直在懷疑自己,是我自己先放棄我自己了。」
這句話讓志宏的心頭震動。
他不記得自己有多少次,在夜深人靜時也懷疑過:「我是不是再也派不上用場了?」
面試結束後,奕群拍了拍他的肩。
「我不知道你最後會不會來我們公司,但我很高興今天見到你。這一關,就當是我們一起練習找回那個『值得被需要』的自己,好嗎?」
志宏笑了,這一刻,他知道,找工作不只是為了生計,更是一場內在的修復過程。
當晚,他在日記本上寫下:「每一次坐上面試的椅子,我不是在證明我還行,我是在練習相信,失落過的人,也能再發光。」
那天深夜,他寄出了第九封履歷。他不再計算失敗與錄取的比例,他在等待的是,那個逐漸重生的自己。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