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莉過馬路等綠燈時看到對面大樓圍牆裡各種鬱鬱蔥蔥的樹木探出頭來,抬頭看到四層樓高的鳳凰木頂著一樹紅花,熟悉的感覺從心中升起。無數的六月,無數的鳳凰花開,都是求學階段每個畢業季不可或缺的風景。對莉莉來說高一結束那年還真特別,鳳凰花開不是為了畢業,而是她逃離高一生活回眸一望的風景。
莉莉展開高中生活
莉莉不滿意高中聯考分發到的學校,就另外去考了一間寄宿的私校,原因是該校升學率很高。那時莉莉的人生目標就是上大學。入學通知寄來,在家人的支持下,沒多想就去註冊了。多年以後回想那動機來自於國三班上的左鄰右舍都上前三志願,只有她落在第四,心有不甘就不去報到,只想著要在考大學時趕上她們。後來她發現自己想太多了,其實她只是身高剛好落在那幾個人之間,並不是自己多麼優秀。出社會後事實證明她們那幾個人是菁英來著。換到正面思考這也算是一種激勵,不是?
生長在一個極度自由且放羊吃草的家庭,開學前一天,莉莉細軟款款,按圖索驥到定點搭校車到學校報到。那學校傍山而建,校區與外面的界線是一個約兩層樓高的巨型水泥碑,上面的書法蒼勁有力寫著「勤力高中」四個大字,入口車道兩旁種植著高大的鳳凰木。校區四周人煙罕至,難怪沒有大門,學生不會想出去,走出去什麼都沒有。校車是重要的運輸工具,每周六將全校學生分班別載進市區,學生們按住處選擇下車的定點。那年頭沒有手機,不興家長開車來接,除了偶發的特殊狀況,發生這種情形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事。
莉莉進了寢室才發現她沒把家長帶上。寢室裡其他床位的同學都有家裡人幫忙清潔一個暑假累積下的灰塵,床板與內務櫃擦拭、鋪床、安置物品、到福利社添購所需物品等等。身為老么的莉莉從小就學會依樣畫葫蘆,看著同學的家長在做什麼她就照做,但進度緩慢。鄰床同學的媽媽看不過去,熱心出手相幫,並問:「你家裡人怎麼沒跟來?」莉莉不想讓人認為家人對她不關心,隨即胡謅:「我爺爺剛過世,家裡人忙著處理後事,沒法來。」她心裡想著爺爺早在父親結婚前就過世了,應該不算太冒犯吧。
她是家裡第一個住校的孩子,出門那天父親已經出差了,母親和兄姊沒經驗也沒想到要隨行,通知單上也沒說家長可以隨行。後來聽說那些隨行的家長都有打電話到學校問過的。她就這麼迷迷糊糊的開始高一生活。
莉莉將自己送進牢裡
升學率好的學校意味校方管理甚嚴,時間是一個卡一個。早上六點半早自習,七點半吃早餐,接著就是上課。午餐十二點接著午睡一小時,又接著上課直到六點吃晚餐,七點半晚自習開始。換句話說自由活動的時間會在晚餐後一個小時,這一小時要洗澡和洗當日的衣物,另外就是熄燈前有一小時的自由時間。其他時間都是由校方操控。莉莉頓時覺得自己失去自由,後悔自己的愚蠢,居然將自己送進牢裡。
一群十五歲上下的高一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離家,多數人都有些不習慣。莉莉明顯感到時間太緊,聽說有人為爭取洗澡洗衣服的時間不去餐廳吃飯。校方的對策就是教官晚餐時點名。雖說時間很緊,高一生課業壓力還沒有那麼大,有些同學晚餐後還是散步的散步,聊天的聊天。晚自習前無法完成盥洗的,只好晚自習結束再去洗澡。熄燈前一小時高一三樓宿舍的走廊總是鬧哄哄的。托在家放羊吃草之福,有潔癖的莉莉對內務整理和洗衣那一類的事得心應手。她對「被控制」感到極度不適應。
開學典禮後,莉莉對學校男女比例產生很大的疑惑。隨著年級的上升,男生班與女生班的比例分別是8:1 、 7:1、 6:1。意思是每升一年級男生就淘汰一班,女生則是人數上逐步減少。莉莉不能理解這種男女懸殊的安排,也許是教育部規定要招女生,學校就只開一班應付一下。莉莉只是胡亂推論,反正已經進來了,研究那麼多也沒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