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奇來信》當孩子不在畫面裡,你們還剩下什麼樣子?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互相陪伴,也一起成長

 

你今天過得好嗎?
朋友們聊天時說到,「孩子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
這句話沒錯,只是讓我思考起另一個角度的畫面。

經常會看見,夫妻總是忙著孩子團團轉,生活重心也只剩下了孩子,
久了,當孩子不在時,夫妻倆突然不知道可以一起做什麼;
話題離開了孩子,也不知還可以聊什麼了。

但孩子總有天會長大,會離開這個家,
最後,也還是只剩下夫妻彼此兩個人。

曾有朋友問過我們,沒有生小孩,生活不會沒有重心嗎?
也許我們曾走過的生命歷程和其它人不一樣,
所以我們非常珍惜生活裡相處的時光,
除了工作,一起在偏鄉以攝影陪伴著一群又一群的孩子,
在教會裡陪伴一對又一對的夫妻與家庭,
互相陪伴,也一起成長。

也許正因為沒有小孩,
我們更能夠將重心放在自己與對方身上,
呵護對方的情緒,也關心彼此的需要。

但其實,不論有沒有孩子,
永遠都該將夫妻彼此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孩子。

夫妻關係才是孩子愛的源頭

因為如此,孩子看見爸爸如何疼惜著媽媽,
看見媽媽怎樣照顧著爸爸,爸媽不只是愛我,更是彼此相愛;
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自然也學會了什麼是愛。

孩子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
但其實,夫妻關係才是孩子愛的源頭。

經常,拍攝全家福時,
爸媽總說:「小朋友多拍一點就好,我們兩個就不用拍了。」

但我總是和他們說:
「那可不行,你們也很重要。」
「這張照片,是留給未來的你們。」
「當孩子大了,離開家了,你們會再回頭看見,現在好年輕的你們。」

我一直覺得,一張照片能夠留下的,
不只是影像,更是當下的情感與關係。
有一天,當孩子不在畫面裡,
你們會不會也想起,那張屬於彼此的合照,那段一起走過的日子。

你呢?
關於家、關於夫妻關係,
是否也正好有些與以往不同的感觸捎封信和我聊聊吧…

英奇
2025.6/5

 

訂閱  →  《英奇來信》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英奇的沙龍
17會員
91內容數
在攝影裡,關於生活的種種。
英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中年的變化, 提醒著我們,無法像年輕時靠蠻力和意志硬撐了,也提醒著,「有限」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6/05
中年的變化, 提醒著我們,無法像年輕時靠蠻力和意志硬撐了,也提醒著,「有限」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5/30
原來,攝影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一次又一次的,在模糊不清的混沌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2025/05/30
原來,攝影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一次又一次的,在模糊不清的混沌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2025/05/27
四十歲才慢慢明白的這些事, 原來不是壞處,只是我和世界互動的方式不同。 而這份「不同」,也讓我走進了攝影, 找到可以安靜做事,又能與人深刻連結的工作。
Thumbnail
2025/05/27
四十歲才慢慢明白的這些事, 原來不是壞處,只是我和世界互動的方式不同。 而這份「不同」,也讓我走進了攝影, 找到可以安靜做事,又能與人深刻連結的工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