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大合輯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港澳遊記01》, by papazaotravel

前言

raw-image

香港以美食名聞遐邇,筆者這次吃了不少當地美食,決定統整成一篇分享文,從茶樓名店到小巷燒臘應有盡有,如果你也是美食獵人,不妨看看這篇美食清單吧。

小提醒:以下照片由筆者和朋友提供

摘要

  1. 香港菜系
  2. 港點
  3. 燒臘飯
  4. 甜品
  5. 蛋塔
  6. 其他

1.香港菜系

中華料理有菜系之分,其中又以魯菜、川菜、淮揚菜及粵菜並稱四大菜系。香港以粵菜聞名,粵菜廣義上就是廣東菜,分支包含潮州菜、客家菜、廣府菜等等。

粵菜著重於食材本身的味道,以糖、醬油、蔥、薑、油烹飪,甚少用香料調味,常見的料理有燒鵝、豉油雞(油雞)、乾炒牛河等。

香港與粵菜的關係可能與廣東飲食有關,由於兩地相連,不少菜色傳入港內,例如廣式點心、雲吞麵,此外酒樓、飲茶文化也在香港蓬勃發展,成為當今一大特色。

香港常見的甜品、點心則有雞蛋仔、燉奶、楊枝甘露、蛋塔、菠蘿油等等,這些未必全來自粵菜,有些是本地發展出的美食,有些則與國外料理結合,筆者對此沒有涉略,就不多做猜測了。

簡單了解香港菜系與常見美食後,筆者將分享幾家香港名店和個人用餐後的心得。

2.港點

蓮香樓 vs. 一點心

raw-image

蓮香樓內部

在英國殖民時期,香港商業繁盛,過去商人多以酒樓、茶樓為據點用餐。如今飲茶文化已普及,任何人都能在香港喝茶、吃點心。

筆者這次吃了蓮香樓和一點心,蓮香樓營業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疫情期間有歇業,現轉由其他公司營運),是有名的老字號茶樓,一點心則是近年連獲米其林推薦的飲茶餐廳,兩家各有特色。

raw-image

蓮香樓門口

一到蓮香樓門口,便能看到長長的隊伍,不過蓮香樓其實有訂位服務(想不到吧哈哈),所以不想排隊記得提早訂位,否則還沒吃到點心就餓扁了。

raw-image

蓮香樓內部

raw-image

排隊領點心

樓內空間並不小,但超多人,可見店員推著點心車在餐廳中徘徊。點心車有賣炸物、叉燒、甜點、湯品等,這些推車會在餐廳到繞圈圈,如果有看見喜歡的餐點,跟人員說一聲就會送上桌了。

不過蒸籠點心的推車只在定點不會移動,因為想吃的人很多,所以必須自己去排隊領,每個人領的數量也有限。

raw-image

各式港點

蓮香樓的蝦餃皮厚Q彈,蝦子鮮甜,口感大勝,不愧是老字號的店。至於燒賣,筆者覺得也好吃,但在台灣也能吃到差不多等級的,所以還是只推蝦皇。

其他的還有糯米雞、炸魷魚、叉燒等等。叉燒一盤六片,不功不過,但要價148港,吃著吃著就哭了(好貴)。糯米雞就是沒炒香的油飯,更多是荷葉的香氣,筆者get不到。炸魷魚外層有金沙,大家分食OK,但一個人吃會很膩。

另外還有試叉燒腸粉、鮮蝦粉腸,筆者覺得叉燒的更好吃,因為粉腸皮都偏厚,叉燒味道比較重,不會讓人覺得在純吃澱粉。

raw-image

一點心轟趴

一點心門口也排了不少人,所以當天是直接外帶回住宿吃。點了奶黃包、叉燒、蔥花蝦米腸、北菇滑雞販、蝦餃、燒賣等等。蝦餃一樣皮厚Q彈、鮮甜多汁,跟台灣比還是很好吃,但比不上蓮香樓。

奶黃包聽朋友說就是全家的奶黃包,不過甜點配方大概就那樣,所以並不易外。其中筆者特愛鮮蝦腐皮捲,即使外帶吃起來還是酥酥的,一樣搭配內餡的蝦子,果然港點只要有蝦的都不會雷,除了蔥花蝦米腸^^。

以上兩家做比較的話,筆者覺得一點心普遍比蓮香樓好吃,但蓮香樓的蝦餃略勝一籌。如果想體驗接地氣的茶餐廳文化,蓮香樓肯定是首選。如果純追求美味,則可試試看一點心。不過兩家店都需要排隊,請做好準備。

3.燒臘飯

鳴人燒臘飯 vs. 大壹燒鵝

raw-image

龍記飯店燒臘雙拼

筆者必須承認,自己並沒有很愛燒臘這一味,但在香港吃了這幾家店後,莫名其妙就愛上了。旅行期間最愛的是鳴人燒臘飯和大壹燒鵝兩家店。

raw-image

鳴人燒臘飯店內部

raw-image

附餐湯品

raw-image

鳴人燒臘雙拼,小碟子上的是酸梅醬

香港小餐廳格局多為細長型,座位較擁擠,可能與用地、人口密度有關。有些餐廳會附湯,鳴人的湯感覺有用冬瓜熬過?雞肉也煮得很嫩,可惜不敢吃雞腳。

叉燒的部分有吃燒肉、叉燒、油雞和燒鵝,店家有附蔥油和酸梅醬。酸梅醬應該是配燒鵝的。雖然肉食都好吃,但白飯才是這裡的精隨,米飯除了淋上醬汁還有撒白胡椒,口感分明,不會太軟嫩。

raw-image

大壹燒臘雙拼

大壹燒鵝是意外吃到的寶藏店,本來是要點主打燒鵝,沒想到只剩叉燒、油雞和豬蹄。但一吃驚為天人,大壹的叉燒不是一般甜甜的味道,反而稍鹹,吃起來類似台灣滷肉的味道,雖然甜鹹比例變了,卻不違和。油雞也是非常入味,不是純黃皮雞味。因為太好吃了,最後我們還外帶一份回住宿。

若要拿兩家做比較,筆者更喜歡鳴人的白米,但以肉食來說,大壹燒鵝贏太多了,味道難以被取代。不過筆者建議兩家都吃,鳴人主打烤乳豬,大壹則推燒鵝,只是這次去剛好都賣完了TT。

4.甜品

佳佳甜品

raw-image

好喝的黑芝麻糊

若要吃佳佳甜品,會推薦他們的熱芝麻糊,芝麻香氣十足,而且尾韻的芝麻味不會死纏在你的嘴裡(有些芝麻料理會哈哈,有點難形容)。

義順牛奶公司 vs. 澳洲牛奶公司

raw-image

澳洲牛奶公司內部

raw-image

宛如鮮奶布丁的燉奶(義順)

raw-image

濃稠的燉奶與不起眼的炒蛋(澳牛)

兩家都是燉奶主打,但味道完全不同。義順的燉奶口感和味道像鮮奶布丁,帶點奶粉香氣;澳牛的燉奶則更濃稠,帶有明顯的雞蛋味,喝到後面微膩,我自己更喜歡義順的。

澳牛還有點炒蛋,聽很多人說他們的炒蛋很好吃、很頂什麼的,但其實就只是一般飯店早餐Buffet的炒蛋,真的沒什麼值得推的耶,在家也能做出這種味道。

5.蛋塔

Hashtag B vs. Bakehouse

raw-image

Hashtag B蛋塔

raw-image

Bakehouse蛋塔

講到香港蛋塔,Hashtag B和Bakehouse永遠是大家首選,不過蛋塔市場競爭激烈,筆者覺得這兩家的蛋塔都沒有好吃到必須帶回台灣。

Hashtag B的蛋塔就是這陣子流行的花瓣千層造型,外層酥,內層有焦糖、太妃和蛋香,純暴力美食,吃到後面微膩。

Bakehouse外觀比一般蛋塔小,吃起來有點像鹹乳酪布丁,我自己比較喜歡這個,但一樣沒有到非吃不可。台灣甜點也很厲害,我覺得肯定能找到類似的味道。

總之套筆者朋友的一句話,不管是哪家蛋塔,都還是比不上肯德基的哈哈。

6.其他

生記粥品

raw-image

鮮牛肉粥

raw-image

味道好特別的香煎魚片

朋友推鮮牛肉粥跟香煎魚片,鮮牛肉粥筆者覺得還好,不過香煎魚片存在感十足。魚片應該是把魚漿壓扁拿去煎的,吃起來微微彈牙,有油煎白鯧的香氣,是在台灣沒吃過的口感和味道,很特別。

澤賢記

raw-image

雞蛋仔

澳門的雞蛋仔店,也是台灣吃不到的味道,雞蛋仔內部非實心,而是包蛋塔餡的,味道很香,但就是要多人分食,不然也會很膩。

沙翁

raw-image

沖繩沙翁

raw-image

沖繩沙翁內部

raw-image

香港的沙翁

之前在沖繩也有介紹過沙翁,其實沙翁就類似台灣的開口笑,只是香港的沙翁比較像一般的日式泡芙。

沖繩沙翁多用豬油炸,所以要趁熱吃,口感也相對扎實;香港的沙翁則是外層灑糖粉,內部組織蓬鬆,有蛋奶甜香(不會膩的那種),看起來和吃起來都像受潮的Cream Papa泡芙。

如果要比較沖繩和香港的沙翁,筆者更喜歡香港的。

▶︎︎延伸閱讀:沖繩沙翁的由來

結語

以上為筆者的食記分享,口味本就因人而異,當作心得聽聽就好。

你可能也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趴趴造學習筆記
8會員
57內容數
用360度視角探索全世界,以下是我的生活紀錄和******學習筆記******。
趴趴造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6/13
北投早期並非以溫泉聞名,而是硫磺產業重鎮。由於位處大屯火山群(活火山)一帶,火山活動頻繁、地熱豐富,因此盛產硫磺。硫磺過去曾作為製造火藥的原料,價值不斐,早期便有平埔族定居於此,從事採硫工作,與來台之漢人展開貿易。17世紀西班牙來台,也有和平埔族進行硫磺交易的紀錄。。
Thumbnail
2025/06/13
北投早期並非以溫泉聞名,而是硫磺產業重鎮。由於位處大屯火山群(活火山)一帶,火山活動頻繁、地熱豐富,因此盛產硫磺。硫磺過去曾作為製造火藥的原料,價值不斐,早期便有平埔族定居於此,從事採硫工作,與來台之漢人展開貿易。17世紀西班牙來台,也有和平埔族進行硫磺交易的紀錄。。
Thumbnail
2025/06/12
如果你對沙翁還是沒什麼印象,那也一定知道人氣IP《吉伊卡哇》吧!在第165集,風獅手上拿著的甜點就是沙翁。沙翁的主要材料為麵粉、雞蛋和砂糖,最後下鍋油炸即可。 偶爾在沖繩能看到賣沙翁的店,像是國際通的「松原屋製菓」或萬座毛的「三矢本舗」。沙翁外層口感酥酥的,裡面則非常札實,有點像英國司康(口感)。
Thumbnail
2025/06/12
如果你對沙翁還是沒什麼印象,那也一定知道人氣IP《吉伊卡哇》吧!在第165集,風獅手上拿著的甜點就是沙翁。沙翁的主要材料為麵粉、雞蛋和砂糖,最後下鍋油炸即可。 偶爾在沖繩能看到賣沙翁的店,像是國際通的「松原屋製菓」或萬座毛的「三矢本舗」。沙翁外層口感酥酥的,裡面則非常札實,有點像英國司康(口感)。
Thumbnail
2025/06/12
沖繩的梅雨季約為5月初至6月下旬,梅雨季過後基本上每天都是大晴天(會熱死的那種)。我是6/27(四)出發的,在這之前的幾個禮拜都會注意沖繩的天氣預報,當時看幾乎每天都是下雨天,但大概到20號以後就會轉晴了。自己在沖繩的5天都是大太陽,唯獨有一天在古宇利島附近碰上午後雷陣雨,但也很快就過了。
Thumbnail
2025/06/12
沖繩的梅雨季約為5月初至6月下旬,梅雨季過後基本上每天都是大晴天(會熱死的那種)。我是6/27(四)出發的,在這之前的幾個禮拜都會注意沖繩的天氣預報,當時看幾乎每天都是下雨天,但大概到20號以後就會轉晴了。自己在沖繩的5天都是大太陽,唯獨有一天在古宇利島附近碰上午後雷陣雨,但也很快就過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早已聽聞香港對吃特別講究,也有人說去香港就是買東西和吃東西。儘管此行只有三天兩夜,自己也不是什麼大胃王,我還是每餐都安排了一些觀光客必去的餐廳。 此行有吃的店家:旺季冰室、點心到、澳洲牛奶公司、富豪雪糕、妹記生滾粥品、甘牌燒鵝。
Thumbnail
早已聽聞香港對吃特別講究,也有人說去香港就是買東西和吃東西。儘管此行只有三天兩夜,自己也不是什麼大胃王,我還是每餐都安排了一些觀光客必去的餐廳。 此行有吃的店家:旺季冰室、點心到、澳洲牛奶公司、富豪雪糕、妹記生滾粥品、甘牌燒鵝。
Thumbnail
在台灣生活那麼多年,作為上班族就是農曆新年時回娘家,除了帶台灣伴手禮回去送給親友外,也會習慣買一些香港伴手禮帶回台灣,給辦公室的同事們聊表心意。不過因為比較好吃的伴手禮都在市區,以前還可以跑遠一點......
Thumbnail
在台灣生活那麼多年,作為上班族就是農曆新年時回娘家,除了帶台灣伴手禮回去送給親友外,也會習慣買一些香港伴手禮帶回台灣,給辦公室的同事們聊表心意。不過因為比較好吃的伴手禮都在市區,以前還可以跑遠一點......
Thumbnail
如果有看我寫的朋友,就可以知道在我香港住處附近有一間澳門豬骨煲小店,那豬骨煲火鍋至今仍讓人魂牽夢縈,就在參加公司的員工小旅行澳門遊之後,趁十一陸客還未大量湧入之前,香港朋友便帶我跟其他二位同事,一同前往澳門吃吃喝喝,果然需要懂行的人帶路才吃得美味
Thumbnail
如果有看我寫的朋友,就可以知道在我香港住處附近有一間澳門豬骨煲小店,那豬骨煲火鍋至今仍讓人魂牽夢縈,就在參加公司的員工小旅行澳門遊之後,趁十一陸客還未大量湧入之前,香港朋友便帶我跟其他二位同事,一同前往澳門吃吃喝喝,果然需要懂行的人帶路才吃得美味
Thumbnail
這一篇要來講些我在香港的日子裡,住家附近經常打牙祭的餐廳、小店,如果你是荃灣人或是曾在荃灣住過一陣子的人,應該知道我講的是哪些店,只是有些美味隨著時間過去,店家敵不過疫情或是經濟轉手因素,只剩記憶中的美味了...
Thumbnail
這一篇要來講些我在香港的日子裡,住家附近經常打牙祭的餐廳、小店,如果你是荃灣人或是曾在荃灣住過一陣子的人,應該知道我講的是哪些店,只是有些美味隨著時間過去,店家敵不過疫情或是經濟轉手因素,只剩記憶中的美味了...
Thumbnail
「一點心意」是香港師傅開的正宗港式手工點心,店面坐落於台中南屯區精華地段。除了經典港式飲茶外,也吃得到港式炒麵跟蒸飯各種經典港味茶飲;經典港點在百元價格就能品嚐得到,許瑋銓董事用20年真功夫,真心誠意的手藝,將港點風味傳續到台灣。
Thumbnail
「一點心意」是香港師傅開的正宗港式手工點心,店面坐落於台中南屯區精華地段。除了經典港式飲茶外,也吃得到港式炒麵跟蒸飯各種經典港味茶飲;經典港點在百元價格就能品嚐得到,許瑋銓董事用20年真功夫,真心誠意的手藝,將港點風味傳續到台灣。
Thumbnail
繼 【萬芳冰室】~冰室不是冰菓室?港式茶餐廳文化丨捷運南京三民站美食 之後,介紹了正餐(大食),當然也介紹一下"小食"。港式小食可當正餐或點心,在香港是很普遍的街頭平民美食。茶餐廳裡面的小食,除了中式鹹食,燒賣、蘿蔔糕、魚蛋、炸物之外,還有西式鹹食的"三文治",以及大部分是甜食類的"西多士"。這
Thumbnail
繼 【萬芳冰室】~冰室不是冰菓室?港式茶餐廳文化丨捷運南京三民站美食 之後,介紹了正餐(大食),當然也介紹一下"小食"。港式小食可當正餐或點心,在香港是很普遍的街頭平民美食。茶餐廳裡面的小食,除了中式鹹食,燒賣、蘿蔔糕、魚蛋、炸物之外,還有西式鹹食的"三文治",以及大部分是甜食類的"西多士"。這
Thumbnail
漢來宅美食推出的冷凍宅美食系列滿足了您想吃就吃的任性,提供多款港式點心,如鮮蝦腐皮捲、蜜汁叉燒包、蝦仁蒸燒賣等,無需提前預約,只要花15-25分鐘復熱,就能在家品嚐道地的港式飲茶。
Thumbnail
漢來宅美食推出的冷凍宅美食系列滿足了您想吃就吃的任性,提供多款港式點心,如鮮蝦腐皮捲、蜜汁叉燒包、蝦仁蒸燒賣等,無需提前預約,只要花15-25分鐘復熱,就能在家品嚐道地的港式飲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