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互聯網/FB群組
(善意提示:一對一。每次學一點新知識。若遇舊聞,溫故知新。遵循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永續解除制約。自我實踐設計本質。Ra Uru Hu: No Shame. No Guilt. No Choice. Love Yourself.)
進步如同吊在眼前的胡蘿蔔,其本質是期待。這是慾望的根源,想像力的邊界即慾望的極限。渴求某人某物,與需要食物和配偶截然不同——需求具有公共性,慾望則非個人化。
無常性深植於個體本質。人類生來具有突變性,在重複脈衝中運作直至突變發生。正因如此,個體無法掌控承諾的時機。他們隨心所欲變化需要或不需要,包括面對情緒波衝擊時也別無選擇;他們欲求又放棄,在優柔寡斷中煎熬,如同孤獨的情歌寫手,直至突變降臨或永不降臨。
還要注意:喉嚨中心之上的通道皆非部落迴路組成部份,這意味著Mind(頭腦思維)無力引導需求,卻擅長煽動慾望與無常性。
由此可提煉兩個基本認知:一是語言的重要性,需辨識自己表述中「需求」與「慾望」的混淆;二是自我接納。
若你受部落迴路定義,渴求不是缺陷而是本真;若你是個體無常之人,請接納自身機理,勿因表面優柔而自責;若你屬於抽象集體迴路,則視慾望為必經之道,而非被迫償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