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並且去做了,這就是工匠做的事。如果你從一個疑問開始,並且以它來引導一場通往發現的冒險,這就是藝術家做的事。
作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以藝術家的身分誕生在這個世上。我們通常以為藝術是繪畫、音樂等才華橫溢的人才做的事,但作者認為,真正的藝術家,可能就是你自己、你的人生。這樣的觀點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對「成為藝術家」有了新的想像。是啊!我們的人生,本就是一場獨一無二的創作過程。
無論我們是否在正式創作藝術,我們都是以藝術家的身分而活。我們感知資料、過濾資料、收集資料,然後根據這一套訊息,為自己與他人擇取並創建一種體驗。無論我們這麼做是有意還是無意,只因為我們活著,這就已經是主動參與了持續的創造過程。最近也在思考,閱讀筆記帳號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 一開始寫筆記,是因為看完一本書後,常常有一些想說的話、一些想表達的觀點,也順便記錄閱讀的軌跡,釐清自己對書本的理解,因此開啟了這個閱讀帳號。期間也曾對這個帳號懷抱過一些稍微宏大的想法,但最後總因各種拖延、藉口、推託、懶散、沒靈感、生病、身心狀態不佳等原因而中斷。就像書中提到的二十點不利於創作的念頭,每一點都曾在腦海中出現過⋯⋯
然後,生活就陷入了一種停滯。就像作者說的,當我們選擇活在匱乏之中,就會導致停滯。而對「乾涸」的恐懼,以及對「完美」的執著,會阻礙我們前進,堵塞了那條原本流動的河流。周遭的時間彷彿仍在流動,但這裡,好像靜止了。彷彿這個帳號被世界拋棄了——更確切地說,是我拋棄了它。
2025 年已過一半,想著想著,也許是時候從停滯中找回一些原動力了。希望能透過閱讀,再次轉動齒輪。或許,《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就是那個重新出發的契機。即使未來還是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再次陷入停滯,但至少,現在可以先開始做些什麼。書中的每一句話也許一次無法理解,需要反覆咀嚼、思考,再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與詮釋。所以讀得很慢,但內心卻感到很滿足。最終的目標,不只是閱讀:
而是把你的生命,活成一股藝術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