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種選擇並快速嘗試。用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有意義且充實的人生。
《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是一本引導讀者運用設計思維來規劃和設計自己人生的書籍。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比爾‧博內特和戴夫·伊萬斯,都是來自史丹佛大學的設計專家。比爾‧博內特是史丹佛大學設計計畫的董事,而戴夫·伊萬斯則是設計專案的講師和管理顧問。他們兩人都有豐富的設計經驗,並且曾在蘋果公司工作過。在大學擔任教職的過程中,他們決定運用設計思維來幫助大學生設計畢業後的人生,這門課程後來成為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之一。
這本書的寫作動機源於作者希望將設計思維的理念應用到人生規劃中,幫助人們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過上快樂且有意義的生活。書中提出了用設計思維來解決人生各階段問題的方法,強調動態解決問題,重新定義問題,找到多種選擇並快速嘗試。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實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美好時光日誌」和「奧德賽計畫」,幫助讀者重新評估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設計更多的可能性,並對失敗免疫。
在《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紹了如何用設計思維來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對現狀感到不滿意時,首先需要辨識所謂的“重力問題”,也就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例如失業多年或需要長時間學習的問題。接受這些現狀是設計的起點,因為它們就像地球的重力一樣無法改變。
接下來,作者建議使用“儀表板檢測”來評估生活的四個重要要素:工作、娛樂、健康和愛。這個工具就像汽車的儀表板一樣,幫助我們檢測各個方面的滿意度。透過記錄和評估日常工作、健康狀況、娛樂活動和愛的關係,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所在。
重新評估生活的過程強調動態解決問題,並且需要不斷地重新定義問題,找到多種選擇並快速嘗試。這種設計思維的特點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規劃,而是持續的調整和改進,幫助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找到平衡和滿足感。透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知道哪裡需要改變,從而設計出更有意義和快樂的人生。
在《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的第二部分中,作者探討了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這一部分強調,找到方向的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作者介紹了一個名為“美好時光日誌”的工具,幫助我們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波動和心流體驗。能量波動指的是那些讓我們感到充滿活力和愉快的活動,而心流體驗則是指那些讓我們完全沉浸其中、忘記時間流逝的活動。
透過記錄和分析這些狀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哪些活動能夠激發我們的熱情和動力,從而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書中還提到,找到方向不僅僅是為了累積位能(如金錢、名聲、地位),更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內心深處價值觀和目標相契合的事物。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更偉大目標的同時,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滿足感。
在《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的第三部分中,作者探討了如何為人生設計更多的可能性。這一部分強調,我們應該像產品設計師一樣,為自己的人生設計出多個版本的計劃,從而不被局限於單一的選擇。作者提出了一個名為“奧德賽計畫”的方法,建議我們設計三個不同的五年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基於我們現在能做什麼,這是對現有生活的延伸;第二個計劃是如果現有的事情無法繼續,我們會選擇做什麼,這需要我們具備不同的能力和經驗;第三個計劃則是如果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們會選擇做什麼,這是一種假設我們財富自由、時間充裕的情況。
設計好這三個版本後,作者建議進行原型設計,透過原型體驗和原型訪談來驗證我們的選擇是否適合。原型體驗是指嘗試去做一些事情,從中獲得真實的體驗,例如如果我們想開一家咖啡館,可以先去咖啡館工作,了解其運作方式。原型訪談則是指採訪那些已經在我們感興趣的領域中工作的人,了解他們的經驗和感受。
在《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的第四部分中,作者探討了如何做到對失敗免疫。這一部分強調,失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看待失敗的方式來減輕其對我們的負面影響。首先,作者建議我們面對小失敗時,不要將其視為對自己能力的否定,而是將其看作成長進度的真實回饋。這樣,我們可以從每一次小失敗中學到經驗,並且不斷改進和迭代,最終達到成功。
其次,當面對重大失敗時,作者建議我們將人生視為一個無限遊戲。無限遊戲沒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也沒有最終的贏家,而是要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讓遊戲永遠持續下去。這種觀點幫助我們理解,重大失敗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性事件,並不代表整個人生的結束。理解這一點後,我們可以更快地從重大挫折中恢復過來,重新投入到新的挑戰中。
《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中的方法確實適用於不同年齡層的人。讓我們以一位中年轉業的男性為例,來說明如何用本書的方法設計中年轉業後的人生。
假設這位男性名叫老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了20多年,現在因為市場變化或個人原因決定轉業。首先,老王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他可以使用書中提到的“儀表板檢測”工具,評估工作、娛樂、健康和愛這四個要素的滿意度,找出生活中的問題所在。例如,他可能發現自己對目前的工作不再有熱情,健康狀況也因長時間的壓力而受到影響。
接下來,老王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可以開始記錄“美好時光日誌”,觀察哪些活動能讓他感到充滿活力和愉快,哪些活動能讓他進入心流狀態。通過這些記錄,老王可能發現自己對某些創意工作或社會服務特別感興趣,這些活動能激發他的熱情和動力。
然後,老王可以設計多個人生版本,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他可以使用“奧德賽計畫”方法,設計三個不同的五年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基於他現在能做什麼,例如利用他在公司積累的管理經驗,轉行到另一個相關領域。第二個計劃是如果現有的事情無法繼續,他會選擇做什麼,例如學習新的技能,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第三個計劃則是如果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他會選擇做什麼,例如追求他一直夢想的創業計劃。
最後,老王可以進行原型設計,透過原型體驗和原型訪談來驗證他的選擇是否適合。例如,如果他想開一家咖啡館,他可以先去咖啡館工作,了解其運作方式,或者採訪一些已經在這個行業中的人,了解他們的經驗和感受。這樣,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轉業計劃。
在第一部分,作者建議使用“儀表板檢測”來評估生活的四個重要要素:工作、娛樂、健康和愛。然而,每個人對於人生重心的選擇不盡相同。在小艾的另一篇文章:
「學習英語,別說【沒時間】(2/3):五種時間」 https://vocus.cc/article/66a03a80fd89780001376f7d
《五種時間》理論則是將人生的時間分為五類,分別是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心流時間、好看時間和好玩時間。
你應該依據你自己認為重要的人生重心,做為“儀表板檢測”評估生活的重要要素。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沙龍,留言討論。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