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黃國昌提出廢除監察院的主張,
有人質疑:「就算廢了監察院,又能怎樣?」
但這種討論根本搞錯重點。廢不廢有沒有用不是關鍵,
關鍵是「這本來就是民進黨的政見!」
爭論監察院「有沒有用」,根本毫無意義,
因為民進黨一路以來的作風就是:
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幹掉提出問題的人!
這次的行動,核心訴求很單純:
逼民進黨實踐自己過去的承諾,就這麼簡單。
三權分立說到底,不過就是「把沒功能的機關拔掉」而已。
國民黨當初提出的五權分立,說穿了,也早已失去實質意義。
因為無論是五權還是三權,
在「中華民國」國會從來就不是最高機關!
民進黨不斷攻擊國會改革是「擴權」,審預算說是「濫權」。
但一個民主國家:
立法院是民意代表,為何不能是最大?
由人民選出來的立委,行使監督權,這是「擴權」嗎?
這本來就是應有的民主制度!
首先來看看原本的法「五權分立」

孫中山提出五權分立的核心精神,就是讓國會代表人民,站在最高的位置制衡總統。
當時監察院、立法院,甚至總統,都是民選。
後來這個設計被破壞了。
從蔣中正戰敗來台不實施國會改選,
導致監督機能失靈,成為制度上的破口。
當然,在戰亂初期要施行民主制度確實有困難,
這可以理解。
但真正出問題的是到了李登輝時代
他並沒有讓制度回到孫中山原本「以民為主」的設計,反而是直接廢掉國民大會,把權力收攏進立法院,卻又不賦予立法院監督總統的實權。
變成了這個樣子

結果呢?
代表民意的國會權力反而被削弱!
李登輝若真是想落實民意主體,
應該是強化立法院監督總統的地位,
而不是連能監督總統的機構都直接拔除!
而無論是蔣中正還是李登輝,
他們做這些事都是「依法」處理。
就如同今天的賴清德,
也是「依法」處理柯文哲與國民黨,
獨裁的前奏就是「依法」包裝。
問題的根本是什麼?
制衡的監督單位早就被拔掉了,
「而掌權的人從來不想被監督!」
最願意被監督的人沒選上,還被收押。
所以,想要完全解決根本問題,目前根本做不到。
那回到重點:
「廢除已淪為政黨打手、毫無功能的監察院,又有什麼好反對的?」
你不廢它,他也會來搞你;
就算民進黨想出什麼「創新方式」,他也得「燒腦」搞出新玩法。
更何況三權分立美國、韓國就正在用啊!
怎麽他們就沒問題?😃
尤其面對民進黨這種為反而反的操作邏輯,
根本不會讓廢監院成功啊🤣🤣
「所以為什麼不做?」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民進黨的真面目、看到他們有多爛,
難道不是最該做的事?
民進黨從來不管證據夠不夠,
就是用盡各種手段,把在野黨抹爛給全民看,
讓選民對政治越來越冷感、降低投票率,
最終受益者的是民進黨!
這點從過去的公投案就能看出來。
不需要像民進黨一樣靠抹黑來鬥爭,
但至少也要有方法,讓一般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