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炮的媽媽疾如風,爸爸慢如鐘,一個做事急驚風,一個慢如郎中,兩人個性不合,多少影響家庭的和諧。阿炮從小跟媽媽親,家裡大小事都靠媽媽打理,反觀爸爸阿山隨性,有飯吃飯,有粥吃粥,家裡的事能不管最好。阿山不管事,惡習卻不少,抽菸、喝酒、吃檳榔,偶爾也賭博,阿炮討厭爸爸,卻也因為長年耳濡目染,將爸爸的惡習完美複刻,變成另一個令人討厭的爸爸。
李阿炮做志工之後,回過頭來接引爸爸,他終於明白一件事,「奉養父母是小愛,提升父母的心性,讓他們自耕福田、福慧雙修,才是真正的湧泉以報。」早年的阿山沒有愛惜身體,六十多歲走路就跛了,阿炮帶他去游泳,去環保站做事,從六十多歲做到八十歲,四肢因為游泳和做回收勞動足夠越來越輕盈,走路也不跛了。阿炮說,「人家說相由心生,我爸的面相越來越和藹,他現在是好爸爸,跟我從前就嚮往的『父慈子孝』家庭越來越相似。」
阿炮曾經幻想當一名牙醫師,算是他的畢生夢想,但是成績不好也念不來,只能把這個夢想悄悄放心底。女兒得知後,意欲完成父親的未竟之願。那一年,女兒考上心儀的科系,卻決定重考,一年後考上醫學院的藥劑系,她覺得頗符合自己的興趣,然而念了一年後又悄悄參加轉學系考試,這一次考上牙醫系,阿炮知道後老淚縱橫,沒想到自己的心願竟然由女兒來完成。
老智者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模,阿炮若不是因染疫而頓悟,他找不回失落的父愛,更說服不了父親棄暗投明,找到人生的光明路,當然也無法成就女兒,透過女兒完成自己的未竟之願。一個家庭要內外圓滿,住在裡面的人就要內外兼修、有守有為,懂得行善行孝布施,就像阿炮,因自覺而自救,因自救而救家人。總之,做好事最先獲益的一定是自己,修行無他,把不安份的心修定了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模
#自覺
#行善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