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Threads上,看到配音學習的規畫,於是把以前的想法歸納總結起來。來看看,你在哪個個階段?
我把學習歷程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打基礎第二階段:學「表演」
第三階段:學「配音」
第一階段打基礎
在這個階段,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養成習慣」,養成聽的習慣與能力、養成每次開口都好好發聲的習慣、養成每次開口都能控制好咬字發音、勤練口部操,維持靈活度。
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基礎班」應該要Get的起來的能力,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能在日常說話(上課、上台報告、日常交流。。。)能自然而然地用上這些基本的呼吸用氣、發聲、咬字發音的唇齒舌控制。同時,能分辨哪些是好的聲音表演,不同的聲音表演,能帶給你什麼美或醜的感受。
聽力和審美真的很重要,對於「聽」沒有靈敏度的人是「絕對學不好配音」的,沒錯是「絕對」!聽力的審美是可以培養的,如果耳朵一直浸潤在咬字發音不講究的環境,那麼聽覺審美想要爬到專業等級,肯定是比別人更辛苦的。
第二個學習的重點是「發聲」,發聲這個,我建議可以去上歌唱課,因為呼吸、共鳴等,在歌唱課中,教的比配音課中要得多、要得深,而且訓練強度也更大。強力推薦。
然後才去學咬字發音,同時也是把練口部操的習慣養成起來。
如果你只是想在上台報告、客戶交流、錄posdcast,其實養成聽和學到發聲,已經很夠了。
但如果想當配音員,肯定要強化其他技能。
我在與演員交流的程過中,發現很夢想成為演員的人,也無法做好發聲,當想帶入情緒表演時,咬字發音就糊得一踏糊塗。
雖然在台灣,對於演員的咬字發音與台詞功要求不嚴格,所以只要能稍微掌握到一些技巧,並用上,就能比別人強很多了。
以配音為目標的台灣學習者,面對「咬字發音」的學習時,往往只重視「要捲舌」,結果發生一堆舌頭僵硬地捲在那裡放不平,為了要把字咬到位,發音非常生硬。其實咬字發音的學習,包括了
字的練習:調值(四聲)、聲母韻母發音到位、
文的練習:講述感、文稿分析、不同文稿的風格,綜合前面的聽力與呼吸練習,帶入虛實變化等細節
這個階段會花多少時間呢?還真的不一定!
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即使是朗讀比賽出身的人,每天每天練習也可能要花1年的時間,才能掌握在配音市場需要的表演方式與風格。而一般人如果有心每天練習,在正確練習的條件下,每天練習,在2年左右,也能有很長足的改善。
第二階段:學表演
如果你學配音一直沒進步,想想,是不是以為學配音只要動嘴?
如果是,那你當然學不好。現在網路那麼發達,隨便找也可以找到資深配音員老師分享的工作影片,一個個都跟過動兒一樣,表情誇張、五官飛起都是基本,更多會利用肢體輔助自己的發聲的動能,增加聲音細節。
想學配音,有一大部分的配音需求是「戲劇類」,各類語言的戲劇、動畫、有聲漫、遊戲、有聲劇/廣播劇。。。。。想配好戲劇,想為受到各式各樣表演訓練的演員配音,直接去上表演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覺得在表演課中,學到最重要的東西「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外在自己的內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極限,認識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從何而去。。。。
一位演員朋友告訴過我,「演員是情緒的勞動者」。
在這段期間的學習,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感受、去觀察,去看不同的人是怎麼講話,怎麼行走,怎麼與人互動。看得越多,記得越多,感受越多,進入配音創作時,能量就會越強。
有些前輩會說,想配音要有天份。的確,所有的藝術創作走到最後,都會發現有一個天份的大山擋在前面。而這個天份,也包括觀察與感受的天份,不過觀察能力與感受的提升,也可以透過訓練與練習來提升。這部分的教學在配音班的訓練少強度低,我大力推薦去上表演課,而且大部分的表演課都比配音班便宜,不侷限於台北,選擇也很多。
在表演課中,劇本分析、角色分析也很重要,如果想往戲劇、動畫配音、廣播劇前進的,拜託拜託一定要去學劇本分析與角色分析,這些都可以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表演」應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可能與第一階段同步進行嗎?
這要看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我建議可以在第一階段掌握了正確的技巧,並且進入穩定練習以求自然階段,就可以試著參與表演課。
在這個階段,也可以學宅錄、學後製、學編劇,透過參與有聲書志工、圖書館說故事老師,來增加不同實戰經驗的累積。
學習需要累積也需要消化,可以給自己1-2年時間,把自己的內功悄悄地一步步地夯實。
第三階段:學配音
是的,學配音是這裡才學的。我這樣會不會擋到人家財路啊!應該不會吧!每一個專項開出來,可以學和練的細節都超多耶!這都不是綜合型或體驗型的配音班可以學得細學得紮實的。
先說這段學習,可以在什麼時候開始。我會建議,如果你對於認識自己、對於表演有基本的認知與個人的體會後,就可以去上專項配音班。
不同的專項所需要的能力和在錄音室中需要的溝通/合作方式也略有不同,透過這些專項的學習,可以更有效率地更精準地習得不同作品所需要的能力。
這些專項班,大多是短期班,但每一個項目要細分也是一堆東西練不完,老師主要也是點出市場的需求,練習方向,後面也是要靠自己花時間練,此時在第一階段練起來的耳力就非常地重要。
在專項班裡,也需要第一階段中各種氣息口腔控制力,例如「18禁遊戲配音」,對於口腔口水氣息的運用細節就高度要求與講究。如果沒有第一階段的能力支撐,去上這類專項課,就是去混一圈而已。
在第三階段的專項班中,除了第一、二階段的累積,能決定你的表演高度的,還有觀察力、閱讀能力、文學涵養、溝通能力、創造力 ……你對各種配音需求的作品聽得越多,了解越多,未來的路就可能走得更廣。(例如,我不打遊戲,所以每每遇到遊戲相關配音,我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抓到需要的風格與表演方式)
在第三階段中,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需求來安排,在這個階段,也可以積極嘗試不同的配音試音機會,累積作品。
因為配音是一種藝術表演,打開感官、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對於藝術表演者的生涯是很重要的,學無止境,對藝術的追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