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森植誌語錄
不是種了什麼才叫復育,而是拿掉什麼才讓森林回來。慢慢割草,其實是在還原土地本來的樣子。
2024年的六月林地,草長得特別快。每年雨水一旦穩定,陽光一照,芒草便迅速佔據空間,強勢蔓延,加上已經數年的蔓延,草根碩大且高度已經是兩個人高了。這次來到576林地,帶著割草機與鎌刀,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的清整。這不只是一場勞力活,更是一種「慢慢把地讓回給森林」的行動。
起初只是想為接下來的原生樹種種植鋪路,但割下第一把芒草時,才真正理解這動作背後的意義。許多地表被遮蔽太久,陽光無法灑下、雨水無法滲透,生命被壓抑地蜷縮著。根據以往經驗,相信當芒草退去,蕨類、小灌木與低矮喬木的嫩芽會開始浮現,那份來自森林自癒是心中的殷殷期盼。


在這些過程中,鄰地的兩隻家犬守在圍籬後方的目光與吠聲,似乎也記錄了我們與土地的對話;林中瀰漫的濕氣與清晨蟲鳴,在沉默中訴說這片森林曾經與未來的樣貌。至於未來的規劃,就等芒草的消退後再行細部規劃,因為我知道芒草的清除,絕對不是一次的清整割草就能解決,若以不傷害土地的自然方法,肯定需要三次以上的清整,才能有機會讓芒草消退,還給土地更好的植被。

從割草這一步開始,我們學習的不只是如何種植,更重要的是如何觀察一塊地的呼吸節奏。當森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割草也變成儀式——提醒我們,守護不是改造,而是緩慢而深刻地回應。
正如《楞嚴經》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森林的退化,又何嘗不是人心「顛倒」的投射?過度干預、求快求效,正是遠離真相之處。於是,我們選擇人工割草,不為清除而是為還原,返歸自性;我們選擇慢工細作,不為效率,而是為看清土地真正的節奏。每一回修整,都是去妄的行動;每一株冒出的嫩芽,都是顯真的回應。復育,是讓自然說話。不在於種了多少,而在於我們去除了多少遮蔽的念頭與手段——去人為之妄,顯土地之真。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