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最大的危機是,明明已建構憲法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卻有一群法盲立法者跟行政首長,恣意濫用權力,亂違憲、亂立法、亂行政,全速進行毀憲亂政的行徑,民主素養之低落,已經達到令人難以直視的醜陋嘴臉,毀憲亂政之差勁,已經達到令人髮指的境地!
(See:2025/06/19,中央社,竹市府粉專直播反罷活動 綠議員告發涉違反選罷法、自由時報,新竹市府臉書直播高虹安反罷免 民進黨團告涉圖利4罪)
又如,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在野兩黨統刪939億元,還要求行政院自行刪減636億元,讓政院認為窒礙難行,預計凍結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凍結率25%,引發地方強烈反彈。(See:2025/05/23,民視新聞,要政院自刪636億稱「給更大權力」 網挖陳玉珍1片段打臉:別再要飯了)這便是台北市等地方縣市一般性補助款提出訴願的問題根源。蓋:行政院有編預算的權力與責任,立法院也有刪預算的權力與責任,但立法院不得要求行政院自刪預算,否則,立法院可隨便要求自刪預算,將難以釐清究竟是誰的政治責任,有違立法權與行政權分立之憲政原理。(See:釋字第264號解釋、釋字第391號解釋)
因立法院違憲要求自刪636億、亂修財劃法,行政院自然需凍一般性補助款,並提釋憲!
因應新版財劃法,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明年起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引發地方首長反彈。內政部長劉世芳在立法院受訪表示,依據地方制度法,住宅政策地方政府本來就要負擔一部分,一切合法合規;目前負擔比率尚未定案,中央、地方需要多做討論。
國土署日前要求地方政府自籌部分明(2026)年租金補貼引發地方反彈,台北市長蔣萬安批評中央稱新版《財劃法》排擠預算才砍租金補貼等,卻又提釋憲,邏輯錯亂;內政部長劉世芳19日回擊指出,租金補貼,並非法定一般性補助款,跟一般性補助款刪減25%不一樣;國土署則強調會跟地方多溝通,大原則是不讓租金補貼中斷。
內政部長劉世芳回應,「蔣市長完全不了解,第一個我們現在所謂的租金補助的部分是屬於非法定的一般性補助款,跟所謂的一般性補助款刪掉25%是不一樣的。」
民進黨立委李柏毅認為,「冤有頭債有主,還是回到《財劃法》的修正以及總預算的修正裡面,台北市多拿了超過400億,要它負擔18億,我想如果講給人民聽應是會聽得懂。」
(See:2025/06/19,公視,蔣萬安批砍補貼又提釋憲邏輯錯亂 劉世芳:租補非一般性補助款、太報,蔣萬安轟中央「話都你在講」 劉世芳:他完全不了解「租金補貼非一般性補助款」、自由時報,蔣萬安批中央邏輯矛盾 劉世芳:蔣完全不了解、租補非一般性補助款、地方自籌租金補貼 劉世芳:合法合規)
劉世芳表示,租金補貼本來就是中央與地方分擔,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改由中央全額負擔,如今中央收入減少,「我們沒錢就是沒錢」,希望地方共同分擔。根據劉世芳的說法,申請租金補貼最多的是六都,其中新北市10幾萬戶、台中市13萬戶,若按照舊的行政院主計處的財力分攤,新北負擔30%、北市40%,至於有無轉圜餘地,將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來處理。她還強調,租金補貼政策沒有政黨,而且沒有中央、地方之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下情況「我們沒有錢就是沒有錢」,今年仍按舊的方式執行,明年度開始將請地方政府配合。(See:2025/06/19,東森財經,租補再開槓!蔣萬安轟「話你在講、刀都你砍」劉世芳:我們就沒錢、聯合報,地方分擔租金補貼 劉世芳:中央就是沒錢)
針對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質疑中央在租金補貼爭議中「邏輯錯亂」,台北市議員何孟樺19日強烈反擊,直言邏輯錯亂的其實是蔣萬安,並痛批其對憲政制度與財政機制的理解不如高中生,形同憲政知識「小白」。
何孟樺在臉書發文指出,邏輯錯亂、前後矛盾的是蔣萬安;行政機關若認為立法院通過的議案窒礙難行,要提覆議,若有違憲之虞就要釋憲。惡法亦法,行政機關可以循憲政管道救濟,但不能不實行。若照蔣萬安暗指的拒絕實行,憲法法庭又怎麼會被藍白修的《憲法訴訟法》癱瘓呢?又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公民為了捍衛憲政,走上街頭,不辭辛勞地發動罷免呢?蔣萬安怎麼突然變成憲法小白呢?這,是非常基本的憲政知識。才被媒體吹捧可尋求黨主席乃至總統大位的蔣市長,怎麼突然變成憲法小白,憲政常識不如一個高中生呢?
蔣萬安既然也認為依法行政的結果已經造成地方傷害,為什麼始終與反對覆議、癱瘓憲法法庭的藍白立委站在一起呢?明明立法的、審預算的都不是行政院,為什麼反過來批中央?蔣萬安早已不只是邏輯錯亂可以形容,更讓人質疑是無知?惡意?還是無知又惡意?
(See:2025/06/19,CNEWS匯流新聞網,蔣萬安不滿中央砍地方租金補貼 何孟樺:台北今年預計有66億元歲出賸餘、自由時報,蔣萬安為租金補貼批中央「邏輯矛盾」 何孟樺諷:突變「憲法小白、三立新聞,中央減地方租金補貼、蔣萬安批前後矛盾 綠議員轟無賴:邏輯錯亂是你」)
何孟樺指出,台北市將因修法增加逾400億元統籌分配款,批評蔣萬安只顧砲打中央、不願誠實面對市政,質疑其「一心想選總統」。《財劃法》修法後,北市預計新增400億以上統籌分配款,為何蔣萬安願意花錢辦世壯運、整修市政大樓,卻不願意照顧租屋族?難道照顧市民不再是蔣萬安責任,重要的是蔣家金孫搶佔總統門票的黨內卡位戰?(See:2025/06/19,壹蘋新聞網,蔣萬安怒批中央砍租補 綠議員揭:北市新財劃法領400億統籌款、ETtoday新聞雲,蔣萬安為租補槓中央 議員:你才邏輯錯亂!北市增400億統籌款)
資深媒體人陳揮文日前對蔣萬安的諸多操作才無奈感嘆但精準地評論道:
我真的是傻眼貓咪!原來蔣萬安是在打假球啊!拍照啊!作秀啊!演給你看啊!唉!政客就是政客!蔣萬安昨天去行政院的時候,他是兩手空空!為什麼堂堂臺北市長兩手空空地跑去行政院呢?因為臺北市政府的訴願,早就提了!跑去行政院,那是一個秀!是一個表演啊!記者在那邊等我們啊!我們要9個人這樣子走進行政院!現在是由我蔣萬安帶頭!
其實,我有點難過的就是說,今年的4月,朱立倫率著國民黨黨公職去嗆北檢的時候,蔣萬安也說,我也要去北檢!北市的治安、集會遊行,我不管了,我也要去北檢!我真的是傻眼貓咪!我想說你不是臺北市長嗎?還是你已經請辭了?你要去參加北檢的抗議,也就算了!蔣萬安還喊說,我要倒閣!喊了2天就沒了!昨天又去表演訴願!訴願原來是用表演的啊!天哪!
(See:2025/06/06,短新聞SHOT NEWS,陳揮文大嘆了一口氣 天啊 看穿蔣萬安政客就是政客)
資深媒體人陳嘉宏對蔣提倒閣分析認為,「這代表蔣沒有斷念2028,盧恐怕要皮繃緊一點了,畢竟現在老K的氛圍下,喊衝喊打的人最容易取得先機。」罷團志工評價,蔣萬安只是幫忙拉藍營基本票而已,「他自己的市政都做不好、一堆問題,現在出面反罷免未必加分」。(See:2025/04/18,Newtalk新聞,蔣萬安為什麽提倒閣?媒體人提5點揭背後盤算:盧秀燕皮要繃緊了、2025/06/18,東森新聞「家政男」蔣萬安選總統?「大寶」蔣得立:他的選擇我支持、2025/06/15,中時,北市5席藍委失守恐影響連任? 蔣萬安回應了、中央社,反大罷免 蔣萬安:堅定和北市5藍委站在一起、放言,蔣萬安下場「保台北5藍委」?…港湖區罷免志工腰子評「只是拉藍營基本票」:市政一堆問題「未必加分」...)
面對中央凍結各縣市一般性補助款,台北市長蔣萬安等藍營9個縣市的首長這個月初已經前往行政院遞交訴願書。6/16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跟進提訴願。(See:2025/06/16,鏡新聞,與盧秀燕互別苗頭? 蔣萬安「溫和王子變戰神」)
原本「溫和王子」的人設,如今卻頓時轉換,變身成戰神、戰狼(See:2025/04/27,聯合報,蔣萬安重拾戰神人設 溫和王子變身有沙盤推演),甚至有如憤怒鳥,嗆聲連連,咄咄逼人,不再說理服人。只不過,立憲主義法治國家,終究應該是依法論法,說理服人,才能以理服人,若不依此,毀憲亂政,胡言亂語,只怕會,人設崩壞,自毀形象,自毀前程。
台北市公館圓環計畫拆除,原本規劃於28日將動工填平現有公車專用地下道,但地方質疑交通將雪上加霜、不滿市府未充分溝通,諷刺市長蔣萬安是「路閉蔣」。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提案,未完成規劃完整配套、取得共識前,不應貿然動工,今於市議會交通委員會獲得多位議員支持,要求暫緩施工、6月30日辦座談;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允諾,28日不會施工,會等到完成溝通後再做,也願意出席座談。(See:2025/06/16,自由時報,台北公館地下道填平喊卡!質疑聲浪大 市府允諾6/28暫不施工)
台北市敦化北路16日晚間發生火燒車事件,一輛大都會客運262路電動公車突然起火燃燒,這也是北市電動公車起火首例,因此北市公運處於17日緊急檢視4家共114輛同型公車的電池及廠站充電系統。然而,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簡舒培痛批,蔣萬安市府在市政會議討論的焦點,竟是「議員索資」,整個市府淪為政治操作機器,沒把市民公安放在眼裡!前一天才發生電動公車起火事故,蔣萬安市府在幫這場市政會議劃重點時,竟然隻字不提公車起火事件,而是抱怨綠營議員索資。甚至,蔣萬安本人也完全沒有針對公車起火一事有任何公開發言,對於這樣攸關出行安全的公共交通案件,台北市民都相當重視,蔣萬安竟然漠不關心、毫不在乎,是打算直接放生市民嗎?簡舒培發文說,「打柯文哲能火速提供,監督蔣萬安變『不合理索資』,蔣萬安就是雙標仔」。(See:2025/06/19,NOWnews今日新聞,「電動公車起火」蔣萬安0關心?她爆氣狂轟、自由時報,轟蔣萬安雙標仔!簡舒培:打柯文哲火速給資料 監督他變不合理索資)
如陳揮文所見,蔣的諸多操作,無非都是將議題政治化,將此當作選舉話術,其思考的,不是制度怎麼解決問題,而是怎麼攻擊對手、擷取流量,眼光只在於鏡頭的焦點與聲量的提升。只是,當選舉算計凌駕民生,為喪責失能買單的,終究是無辜人民!
誠如美國牧師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言:「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於,政治家乃為下一代的福祉著想,政客,睜眼卻只看著下一次的選舉」。(A politician thinks about the next elections -a statesman thinks about the next gen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