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與放下的學習
你有養寵物嗎?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這隻貓、這隻狗,偏偏是牠走進了你的生活?牠每天跟在你身邊,撒嬌、陪伴、注視,是有否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呢?
與你分享一則YouTube 影片,無論你是否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我想,這是一個有關於愛與放下的學習,給我們一份提醒,觀看後也歡迎您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 為什麼是牠?——緣分的前世伏筆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經營古玩店的男人,某天收養了一隻橘貓,取名小福。沒想到,自從小福來到家中,他便頻繁夢見一個模糊的人影,讓他開始懷疑,這隻貓與他的過去是否有什麼關聯?
後來,他拜訪一位出家法師,才漸漸明白,這隻貓可能正是他已故的外婆——因為放不下對他的關愛與牽掛,而投生為貓,成為他的寵物,再次回到他身邊。
佛經有一個偈頌:「由愛故生憂 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有時候,深厚的愛反而是牽絆,即使到死,也無法終止。

💔 愛之深,纏之久——善緣也可能變成牽絆
我們都愛我們的寵物,不惜花時間、金錢,甚至情感全心付出。但佛法提醒我們:相知相惜的`陪伴有時候反而是另一種羈絆。
當你不忍牠受苦、捨不得牠離開,你以為是在守護牠,卻也可能是彼此因果延續的開始。
影片中的貓,前世是外婆,牽掛孫子,投生為貓,主人是孫子,但主人又對貓產生深厚依戀,就像「你還我一筆,我又還你一筆」,如此一來,債未清,情難了。這樣的循環,沒有清明的智慧,來生還會再次交織、牽纏不已。

🕊️ 智慧的慈悲,是懂得放下
這樣的提醒,並不是要我們對寵物冷淡、棄養寵物,而是希望我們能提昇愛的層次,能用更沒有牽絆的慈悲去愛,而不是束縛的拉扯。
影片中出家僧人提供貓主人三個指引,也適合所有對養寵物的主人參考:
- 誦經迴向:為毛孩誦經,任何一部經都很好,影片中是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迴向功德。
- 念佛助念:每天念佛號千聲,持續49天,願牠往生善道。
- 學習放手:用祝福取代牽掛,祝福牠前往更好的地方,你也為自己在惑業苦的輪迴中,按下一個暫停鍵。
故事的最後,小福在主人的懷中安詳離世。那雙曾滿是牽掛的眼睛,終於帶著安靜與感恩閤上了眼。
🌸 愛的昇華:讓情感不再成為束縛
這個故事,或許也正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回望自己與毛孩的關係。我們是不是也常用愛之名,捨不得讓牠離開,反而讓彼此受困於更深的牽絆?
若你也曾經失去毛孩,或正與牠相伴,願這個故事能帶來一份安慰與覺醒:愛,並不只是給予,更包含著理解與成全。
願我們學會用佛法的智慧去愛, 讓這份情緣,不再是輪迴的起點, 而是彼此通往光明的橋樑。

👉記憶小幫手👉
- 放下,不是忘記,是不再緊抓不放。
- 由愛生憂怖,離愛無憂怖。
🕊️《給毛孩的迴向文》
(合掌)
願以今日誦經(或念佛)的功德,
迴向給○○(寵物的名字),
無論你是否仍在我身邊, 願你安住,投生到沒有痛苦、沒有恐懼的地方。
若你曾為我而來、守護我, 願這份緣不再牽絆。
願你脫離畜生之身, 得遇佛法、轉生善道、往生極樂。
願我們的因緣,到此圓滿; 若有緣再見,也是在光明清淨的地方。
(三稱佛號)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