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影 (6637) 公司與股票分析報告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一、公司概況

  • 業務範疇:成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醫療器材與藥品經銷,並提供醫院設備租賃及維修服務。核心產品:影像醫學設備(如CT、MRI、核醫設備)及相關耗材。代理品牌:GE Healthcare、Coway 等知名品牌。新興市場:近年已將業務擴展至健檢及寵物醫療市場。
  • 資本與管理:實收資本額:約 2.681 億元。經營團隊:董事長暨總經理為謝穗徽,發言人為車昕穎。會計師: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司治理:經營層表現平穩,目前未有公開爭議或財務舞弊紀錄。
  • 營收結構 (2023年):銷售收入:佔比約 57%(醫療設備及耗材)。租賃管理服務:佔比約 43%。市場分佈:台灣市場佔 93%,中國大陸市場佔 7%。
  • 產業地位與競爭:定位:醫療產業鏈中的中游供應商,向上游(如GE)採購,向下游(醫院、診所)供應。主要同業:承業醫、盛弘等,產業競爭激烈。差異化策略:專注於高端影像設備與長期租賃維保服務。

二、投資評估

✅ 優勢 (Strengths)

  • 訂單爆發:近期獲得台中榮總核醫設備等大型訂單,帶動5月營收達 5.26億元(年增955.9%),營運展現急轉彎潛力。
  • 現金流穩定:租賃合約提供穩定的長期現金流。
  • 客戶分散:客戶遍及公私立醫院與診所,有效分散單一客戶風險。
  • 資本強化:新股上市募資成功,資金實力增強。
  • 經營專注:董事長深耕醫療領域多年,經營策略明確。

⚠️ 劣勢 (Weaknesses)

  • 業績波動大:營收高度依賴單次大額設備的驗收,5月營收暴增並非長期常態。
  • 獲利不穩:2024年Q1營收下滑,EPS從去年同期的2.10元降至 1.32元。若無持續大單,營收易大幅起伏。
  • 規模與流動性:公司規模偏小,外資持股比例極低,流動性不足可能導致股價波動加劇。

🔥 短期操作

  • 股價近期連拉數根漲停(6月13日最高達98.8元),已被列為注意股,市場題材熱度高。
  • 資金面轉向防禦型生技股,為股價提供推升動力。適合偏好題材與短期價差操作的投資人。

🚨 風險提示

  1. 技術面過熱:股價短期急漲,存在回檔修正的風險。
  2. 基本面支撐:若後續無新大單支撐,當前高股價可能難以維持。
  3. 籌碼不穩:融資融券餘額極低,籌碼分散,缺乏主力鎖定。
  4. 股本稀釋:計畫以每股55.8元辦理增資,若資金未能有效運用,將攤薄股東權益,對股價造成壓力。

三、技術面與操作建議

  • 現價與趨勢:截至6/20收盤價為 101.0元,股價已突破百元關卡,處於相對高檔,但量價配合強勁,趨勢線向上。
  • 支撐與壓力:短期壓力:102 – 105元 區間。主要支撐:95元 附近。長期支撐:85 – 90元 區間。
  • 波浪位置:若以艾略特波浪理論分析,股價自60元起漲,可能處於第3主升浪末端或第4修正浪階段,短期有整理需求。
  • 操作策略與停損:獲利了結:若已在高檔獲利,可考慮分批賣出,鎖定利潤。逢低布局:若看好基本面,可在股價回檔至 94 – 96元 附近時考慮進場。停損設定:止損點可設於 88 – 90元 區間(風險約10%)。若追高則應嚴守短線停損(如跌破90元)。

四、籌碼動向

  • 外資:近期小幅買賣,整體持股比例極低(約 0.18%),影響力有限。
  • 投信與自營商:近期無明顯動作,投信持股為零。
  • 融資券:融資與融券餘額近乎為零,市場投機氣氛不濃。
  • 籌碼結論:籌碼結構高度分散,由散戶與短線客主導。若無法人或大戶資金進場承接,股價易出現無量回檔的風險。

五、財務體質與現金流

  • 獲利能力:2024年Q1 EPS為 1.32元(年減37%)。2024年Q1 ROE僅 2.49%,顯示股價漲幅已領先經營成長。毛利率穩定在50%左右,營業利益率約30%,成本控制尚可。
  • 盈餘品質:盈餘受單季訂單交付影響劇烈,波動性極大,非穩定成長型。
  • 現金流:大額銷售款項入帳將使營運現金流出現劇烈季節性波動,具體自由現金流數字未披露。

、催化劑與重大事件

  • 營收與合約:未來能否持續獲得大型設備或長租合約,是營收成長的關鍵。
  • 股東會與法說會:公司將於 6月27日 召開股東常會,經營層的展望將成為市場焦點。
  • 增資股上市:6月23日 增資股可開始交易,新股進入市場可能帶來股價波動。
  • 財務公告:5月營收公告即引發漲停,未來財報、股利政策(2024年配息4元)皆為重要觀察點。

醫影(6637)近期因單次大額訂單入帳而成為市場焦點,營收表現亮眼,但其成長的持續性是最大疑問。短線股價已反映利多,處於高檔,風險與機會並存。

建議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後續新訂單狀況籌碼集中度成交量變化,操作上應謹慎,嚴設停損,避免陷入因短期利多而追高的價值陷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S的量化投資
118會員
190內容數
成大財金研究所畢業的投資作家,專注於價值投資及量化投資領域。擅長通過深入的基本面分析挖掘被低估的優質公司,以合理價格購買長期成長潛力的資產。
k.S的量化投資的其他內容
2025/05/28
公司基本資料與產業背景 瀚宇博德股份有限公司(代號5469)成立於1989年3月22日,於2003年8月25日在臺灣證交所掛牌上市 。公司資本額約48.62億元 ,隸屬華新麗華集團,主要從事印刷電路板(PCB)及電子組件製造與銷售 。董事長為焦佑衡,總經理陶正國,發言人簡佩琪 。 瀚宇博主要產品
2025/05/28
公司基本資料與產業背景 瀚宇博德股份有限公司(代號5469)成立於1989年3月22日,於2003年8月25日在臺灣證交所掛牌上市 。公司資本額約48.62億元 ,隸屬華新麗華集團,主要從事印刷電路板(PCB)及電子組件製造與銷售 。董事長為焦佑衡,總經理陶正國,發言人簡佩琪 。 瀚宇博主要產品
2025/05/14
本篇僅為個人量化研究,投資紀錄分享,無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請謹慎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策略1持有時間從10號買隔月11日賣的量化條件,只變更買入日期及持有時間,其餘條件相同 持有時間改為持有7天,8年回測結果 8年同區間報酬率降到8年13.4倍,整體報酬率變原策略的1.2%,跟原策略相比,勝率下
2025/05/14
本篇僅為個人量化研究,投資紀錄分享,無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請謹慎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策略1持有時間從10號買隔月11日賣的量化條件,只變更買入日期及持有時間,其餘條件相同 持有時間改為持有7天,8年回測結果 8年同區間報酬率降到8年13.4倍,整體報酬率變原策略的1.2%,跟原策略相比,勝率下
2025/05/11
※ 本篇為個人投資紀錄分享,無任何投資建議成分。投資需自行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有人問abcd的股票分級是不是a>b>c 我先說明分級依據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15% 要求公司持續為股東創造高報酬 越高代表資源使用效率越好 營業利益率 >10% 代表企業擁有產品溢價能力或具有效
2025/05/11
※ 本篇為個人投資紀錄分享,無任何投資建議成分。投資需自行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有人問abcd的股票分級是不是a>b>c 我先說明分級依據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15% 要求公司持續為股東創造高報酬 越高代表資源使用效率越好 營業利益率 >10% 代表企業擁有產品溢價能力或具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大會主題「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置入四大核心專區「高階新藥醫材、AI精準檢測、CDMO、再生醫療」,輝景醫藥(ABVC.US)近一年的成長,集團之姿更趨穩健踏實,授權旗下子公司的業務項目均順利步上正軌,且都是現況產業中熱點,與生技展專區的主打重點不謀而合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大會主題「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置入四大核心專區「高階新藥醫材、AI精準檢測、CDMO、再生醫療」,輝景醫藥(ABVC.US)近一年的成長,集團之姿更趨穩健踏實,授權旗下子公司的業務項目均順利步上正軌,且都是現況產業中熱點,與生技展專區的主打重點不謀而合
Thumbnail
企業轉投資事業及成立子公司是最為常見進可攻、退可守的營運模式,AiBtl藥業在2023年開始嶄露頭角,是母集團輝景醫藥ABVC主力培植的全資子公司,同時效習母集團的經營策略,執行併購及同業結盟,成為集團中的集團
Thumbnail
企業轉投資事業及成立子公司是最為常見進可攻、退可守的營運模式,AiBtl藥業在2023年開始嶄露頭角,是母集團輝景醫藥ABVC主力培植的全資子公司,同時效習母集團的經營策略,執行併購及同業結盟,成為集團中的集團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的力量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醫療健康領域。艾立斯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將先進的資訊科技運用於基層醫療領域,推動醫療資訊化進程,實現智能化醫療服務的願景。今天,我們希望與您共享艾立斯科技的品牌故事和價值觀,讓您更深入了解我們如何在台灣乃至全球的醫療領域。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的力量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醫療健康領域。艾立斯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將先進的資訊科技運用於基層醫療領域,推動醫療資訊化進程,實現智能化醫療服務的願景。今天,我們希望與您共享艾立斯科技的品牌故事和價值觀,讓您更深入了解我們如何在台灣乃至全球的醫療領域。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重點內文: 已開始出貨輝達GPU加速卡測試設備,新世代產品更由瑞傳獨家供應。隨著上游先進封裝新產能今年陸續開出,下游AI伺服器製造量能擴大,振樺電相關業務也可望同步受惠。 此外,瑞傳亦攜手輝達搶攻AI智慧醫療商機,拿下兩大美系智慧醫療客戶手術室高階電腦設備訂單。 今年隨著O2O
Thumbnail
重點內文: 已開始出貨輝達GPU加速卡測試設備,新世代產品更由瑞傳獨家供應。隨著上游先進封裝新產能今年陸續開出,下游AI伺服器製造量能擴大,振樺電相關業務也可望同步受惠。 此外,瑞傳亦攜手輝達搶攻AI智慧醫療商機,拿下兩大美系智慧醫療客戶手術室高階電腦設備訂單。 今年隨著O2O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