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紐奧良(New Orleans):法蘭西融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深刻地塑造了紐奧良的法國移民社群。在1789年至1815年這短短的二十多年間,紐奧良經歷了獨特的政治和人口變遷,從西班牙統治過渡到法國統治,最終於1803年併入美國,並在1812年成為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在此期間,該市接收了大量不同背景的法語移民潮。

raw-image

這些移民潮主要包括:

「法國大革命」的政治難民:

許多法國本土居民為逃避法國大革命而流亡海外,其中一部分人選擇在紐奧良尋求庇護。

「海地」革命(1791年–1804年)的流亡者:

海地革命(原法屬聖多明哥)爆發後,大量法國殖民者被驅逐,其中許多人在加勒比地區避難後,最終也來到紐奧良。這一群體分幾波抵達: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直接受海地革命影響的第一波。 1803年11月至1804年2月,法國遠征軍潰敗和海地宣布獨立後的第二波。 1803年,被英國當局從牙買加驅逐的法國難民的第三波。 最重要的一波發生在1809年夏天到1810年春天,約有9,059名登記乘客(包括2,731名白人、3,102名有色自由人及3,226名奴隸)從古巴抵達,因為拿破崙在西班牙的行動導致西班牙當局驅逐了非歸化的法國人。這一波移民使紐奧良的人口瞬間翻倍,總數達到約15,000人。

拿破崙戰爭與「第一帝國」垮台後的流亡者: 這些包括逃離帝國統治的革命者、拿破崙帝國垮台後的帝國支持者,以及後來為逃避波旁復辟或1830年和1848年革命而來的法國人。

這些法語移民的背景極為多樣,他們來自法國本土的不同地區,也包括在美洲定居的殖民者,其政治立場也各不相同,有保皇黨、革命派和波拿巴主義者。儘管歷史學家長期以來傾向於將所有這些法語人口歸為一個統一的「克里奧爾人(Creole)」群體,並將其與「美國人」相對立,但當時的居民對彼此的地域和政治出身有著敏銳的認識。例如,一位名叫讓·博澤(Jean Boze)的移民在1818年的書信中,不僅區分了路易斯安那本地的克里奧爾人,還會仔細標明來自法屬聖多明哥的難民以及其他法國移民的具體省份或城市,顯示了當時法語社群內部對其多元來源的清晰認知。

然而,由於早期人口普查數據不全,且缺乏出生地等關鍵資訊,歷史學家很難精確量化這些移民潮的規模和構成。儘管如此,這些大量且多元的移民對紐奧良的影響深遠。

促成統一認同的因素:

儘管法語系人口內部存在顯著差異,但出於多種原因,他們最終傾向於呈現一個統一的形象:

戰略團結:

隨著路易斯安那融入美國聯邦,盎格魯-撒克遜人(英語系人)逐漸在路易斯安那州乃至紐奧良成為多數。為了在與盎格魯-撒克遜新移民(他們多為新教徒)的權力鬥爭中保持平衡,法語系天主教徒戰略性地選擇不區分自己內部群體,以期建立一個統一的陣線。

官方文件的沉默:

儘管1809-1810年間大量來自古巴的聖多明各難民湧入,使城市人口瞬間翻倍,引起了總督等官員的擔憂和關注。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裡,官方文件對這些多樣的法語群體幾乎不再提及。這「相對的沉默」使得語言和政治上的聯盟逐漸鞏固為表面上的文化統一。

盎格魯-美國人的視角:

盎格魯-美國人傾向於將這些具有「奇特文化」的法語系天主教徒視為一個單一的群體,很少區分他們之間的差異。克萊本(William C. C. Claiborne)總督在1804年寫道,路易斯安那人對「母國的強烈偏愛」不僅限於法國移民,也或多或少地注入了「所有法國人的後裔」之中,這簡化了後來歷史學家對他們的理解。

這種多元的「法國性」最終在紐奧良逐漸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紐奧良認同」或「路易斯安那認同」。這種融合並非源於強迫的「美國化」,而是一種在美國背景下發展出的身份認同。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事件是1815年1月的「紐奧良戰役」。所有紐奧良居民都參與了這場戰役,它成為了新的「路易斯安那身份」的象徵。戰役紀念日(1月8日)長期以來一直是紐奧良市最具團結性的節日。它促成了「美國神話」與「拿破崙神話」的相遇,創造了一個「愛國的共同點」,形成了大西洋地區法蘭西多重經驗的獨特綜合。

紐奧良的獨特之處在於,相較於美國東海岸其他接收法國流亡者的城市,其移民規模更大,融合過程也更為徹底。這是因為在紐奧良,法語人口為了在逐漸成為多數的英語新教徒面前,維持自身的影響力,戰略性地選擇了團結一致,而英語系居民也傾向於將他們視為一個統一的群體,這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表面上的統一性。

參考書目: Dessens, Nathalie. “La Nouvelle-Orléans, brasseur de francité”. Les Français et les États-Unis, 1789-1815, édité par Tangi Villerbu. Renne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方文化史
2會員
44內容數
介紹歐美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藝術、文學、神話、傳說、思想、宗教和民間信仰、心理與精神狀態........
西方文化史的其他內容
2025/06/11
狼具有食人的特性,尤其是會吃小孩,這在過去社會引發了極大的擔憂。通過教育和童話故事,從小就向兒童灌輸對狼的恐懼。 《小紅帽》的故事是這種恐懼的體現,並隨著時間被賦予不同的文化和象徵意義。格林兄弟的版本(19 世紀)相對淨化了故事中的性內容和宗教道德元素。小紅帽的錯誤是偏離了母親規定的
Thumbnail
2025/06/11
狼具有食人的特性,尤其是會吃小孩,這在過去社會引發了極大的擔憂。通過教育和童話故事,從小就向兒童灌輸對狼的恐懼。 《小紅帽》的故事是這種恐懼的體現,並隨著時間被賦予不同的文化和象徵意義。格林兄弟的版本(19 世紀)相對淨化了故事中的性內容和宗教道德元素。小紅帽的錯誤是偏離了母親規定的
Thumbnail
2025/05/29
巴黎警員的形象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經歷了顯著的轉變,從早期的威權、常與暴力和專斷聯繫在一起的形象,演變成為現代大城市生活規範和秩序的象徵。 早期,尤其是在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初期,巴黎警員的形象帶有強烈的「黑色」色彩。他們被指控行為專斷和使用暴力,特別是針對嫌犯的「拷打」以獲取
2025/05/29
巴黎警員的形象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經歷了顯著的轉變,從早期的威權、常與暴力和專斷聯繫在一起的形象,演變成為現代大城市生活規範和秩序的象徵。 早期,尤其是在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初期,巴黎警員的形象帶有強烈的「黑色」色彩。他們被指控行為專斷和使用暴力,特別是針對嫌犯的「拷打」以獲取
2025/05/28
盜竊觸犯了許多基本價值觀,如財產、勞動要求、信任、安全和新興的隱私權。這顯然引起了許多社會反應。然而,盜賊也很難被了解,儘管他們通常最終會被送到監獄或苦役營。 雖然不乏「大盜」或匪幫首領的形象,以及對底層反社會的生動描寫,但這些描述往往不夠客觀。十九世紀對盜賊的自發性民族誌研究,通常
2025/05/28
盜竊觸犯了許多基本價值觀,如財產、勞動要求、信任、安全和新興的隱私權。這顯然引起了許多社會反應。然而,盜賊也很難被了解,儘管他們通常最終會被送到監獄或苦役營。 雖然不乏「大盜」或匪幫首領的形象,以及對底層反社會的生動描寫,但這些描述往往不夠客觀。十九世紀對盜賊的自發性民族誌研究,通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十三世紀初,第四次十字軍剛召集時,法蘭克騎士的代表們興沖沖地跑到威尼斯跟總督提案。他們本來期待總督會很踴躍,沒想到總督恩里克.丹多羅的反應是: 「你等我們四天,我們開會討論一下(´_ゝ`)」 這句頗有現代特色的回應,來自於威尼斯在中世紀看來極端複雜的共和國體制。 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起初十
Thumbnail
在十三世紀初,第四次十字軍剛召集時,法蘭克騎士的代表們興沖沖地跑到威尼斯跟總督提案。他們本來期待總督會很踴躍,沒想到總督恩里克.丹多羅的反應是: 「你等我們四天,我們開會討論一下(´_ゝ`)」 這句頗有現代特色的回應,來自於威尼斯在中世紀看來極端複雜的共和國體制。 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起初十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是一個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聞名於世的國家。這個形狀像靴子的國家擁有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從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觀到地中海的迷人海岸線,讓人流連忘返。 義大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古羅馬文明的遺跡遍布全國,包括壯觀的羅馬鬥獸場和古羅馬遺址。此外,義大利還是文藝復興的
Thumbnail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是一個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聞名於世的國家。這個形狀像靴子的國家擁有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從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觀到地中海的迷人海岸線,讓人流連忘返。 義大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古羅馬文明的遺跡遍布全國,包括壯觀的羅馬鬥獸場和古羅馬遺址。此外,義大利還是文藝復興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巴黎攻城戰是一個關於聖女貞德的歷史事件,描述了她救援巴黎難民並護送至康白尼的過程。遊戲中的設計改編歷史中的事件。
Thumbnail
巴黎攻城戰是一個關於聖女貞德的歷史事件,描述了她救援巴黎難民並護送至康白尼的過程。遊戲中的設計改編歷史中的事件。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在麻六甲的殖民歷史。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在麻六甲的殖民歷史。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法国的拿破仑时期,当拿破仑·波拿巴在战败以后,为什么没有立刻遭到处决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便向英国军队投降。随后,他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的流放使他避免了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政治影响或军事行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法国的拿破仑时期,当拿破仑·波拿巴在战败以后,为什么没有立刻遭到处决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便向英国军队投降。随后,他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的流放使他避免了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政治影响或军事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