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1
《酉陽雜俎》記載,有位法號「釋惠霄」的僧人於長白山得見堂皇佛寺,遂入寺求討午齋。寺中沙彌接連給了兩枚桃子便囑其離去。釋惠霄離寺後回看,佛寺已無影無蹤。等回去見著弟子,才知道自己這一往一返竟已兩年。
這類因逢仙而歷滄海桑田的故事並不稀奇。最知名的或許是「爛柯」的典故。甚至,《雜俎》前一則記事便換湯不換藥,說是某好道之徒於瓜穴巧遇異人,返家方曉已歷四十載。
但釋惠霄的故事有趣的地方是,別人經歷歲月如流,即使不以百年為度,至少也是數十寒暑,他才區區兩年也好意思拿出來說嘴。我都不免懷疑,這最初會不會是道教徒編出來臭佛教徒的。道教有老子化胡之說,再編件事彰顯佛高一尺、道高一丈,也不是不可能。2025.6.22
「邢和璞偏得黃老之道,善心算,作《潁陽書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嘗睹。」
--------------------
讀古典譯註本,常可收「自我感覺良好」之效。我讀不懂的,這些翻譯作註的專家學者顯然也讀不懂。於是,白話翻譯,原文照搬,而註解則是文抄公,複製轉貼一大堆,卻根本沒說到點上。
引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中華書局版《酉陽雜俎》是這麼翻的:「邢和璞獨得道家之學,善于心算,撰有《穎陽書》三卷,有叩奇旋入空,有人說這部書的手稿還在,我沒有見過。」個別字詞的斟酌且不論,這一小段最難懂的就是「有叩奇旋入空」,然後你直接照抄是什麼意思?說好聽點,這叫藏拙,說難聽就是偷懶。
那麼中華版的註解又如何?「叩奇旋入空」一條照引他書說法,全無補充說明:「古算術用語。將奇偶數按圓周形排列,用以推算相對應的求知數。」到底古算語用語是指什麼,是「叩奇旋入空」都是,還是其中某些部分?這麼長的「用語」如何拆解?什麼是「求知數」?奇數、偶數如何對應其他數字?乍看有條有理,實則是讓讀者惑上添惑。
其實,閱讀理解首先要將句子拆解成有意義的語義短構。我會將「有叩奇旋入空」讀成「有.叩奇.旋.入空」。這裡的「旋」是立即、很快的意思。很明顯,接下來的關鍵是「叩奇」和「入空」作何解釋。孟郊「觀怪忽蕩漾,叩奇獨冥搜」一聯以「觀怪」對「叩奇」,很能幫助我們掌握「叩」和「奇」的意思,再來就是將「叩奇」置入《雜俎》記事的語境做字義和詞意的微調。同樣地,「入空」是佛教語彙,也須置入《雜俎》記事的語境中衍伸詞意。
「或言有草」的「草」指的是草稿,但中華版解釋作書的草稿很有問題。無論是藏拙或偷懶,譯註者將「有叩奇旋入空」整句略過不翻,卻也給自己挖了個陷阱,沒有注意到他在理解這一小段時同時讓這句成了完全多餘的一句,拿掉也不影響文義:「……撰有《穎陽書》三卷,有人說這部書的手稿還在,我沒有見過。」
在我來看,「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結合前後文來理解就是:每次術數推衍,邢和璞都立即心算起來(「入空」或是借用來形容心算的樣子),不過有人認為,他應該是打了草稿的。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但我自信比一些什麼憑奇術飛旋入空合理得多,也更切合整則記事的發展。至少勝過藏拙和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