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90年代的Cartoon Network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我從德克斯特那裡學會的,不是科學,而是快樂

raw-image

當年在卡通頻道初次邂逅《德克斯特的實驗室》,那是一段沒有預期、卻深深烙印在記憶中的時光。那時的我並不特別明白這部卡通為什麼讓我如此著迷,只覺得它有些與眾不同:一個身高只有姊姊膝蓋的小男孩,一間藏在家中衣櫃後的巨大秘密實驗室,以及每日上演的奇想與混亂。德克斯特的聲音、蒂蒂的喧鬧、那些色塊明快的畫風與電子風格的音效,都像是一種純粹的童年密碼,進入其中,我總能暫時忘記外界的紛擾。

多年後回頭望去,才發現這些「簡單」的元素,其實構築出一種罕見的純粹。《德克斯特的實驗室》沒有宏大的敘事結構,沒有刻意營造的情感高潮,也從不強求觀眾理解角色的深層動機。它就只是把一個孩子天馬行空的創意,用幽默的方式展現出來。我不需要知道德克斯特為何會成為天才,也不需要知道他與迪迪到底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下午、一個沙發、一些爆米花,再加上一顆單純想笑的心。

然而,當我漸漸長大,身邊的人開始談論起動畫裡的「世界觀」、「設定合理性」、「角色深度」時,我才發現,我們似乎已不再那麼輕易地歡笑了。曾幾何時,看卡通也需要知識背景?也需要審美門檻?我們花了太多力氣去解析角色的成長弧線、宇宙觀的邏輯縫合,卻忘了小時候只是因為「好笑」而一直看下去的理由。

當然,動畫的進化帶來了許多深刻的作品,這本無可厚非。但我始終相信,真正觸動人心的,不是畫面的細緻或情節的複雜,而是那種能讓你在多年後,依然會嘴角上揚的記憶。《德克斯特的實驗室》正是這樣的作品。它不試圖改變世界,只試圖讓小孩開心。而我,當時就是那個開心的小孩。

尤其是那部《德克斯特的實驗室:自大之旅》,至今仍是我反覆觀看的少數動畫長片之一。在那部電影裡,德克斯特穿越時空遇見成年的自己,一如我們這些長大的觀眾,回頭遇見童年的自己。當我們再度看到那個穿著白袍、戴著厚厚眼鏡的矮小科學家,我們會想起自己也曾是個充滿創意、無所畏懼的孩子,只要一間「秘密基地」,就可以發明全世界。

現今的動畫世界裡,的確充斥著大量的刺激與過度元素,暴力、性暗示、反英雄…這些不是說不能存在,而是它們有時候遮蔽了我們觀看動畫的初衷:純粹的快樂。動畫不一定得成為改變社會的工具,也不一定要符合成人的審美,它本來就屬於一種介於想像與遊戲之間的夢境。那夢境或許稚氣、或許浮誇,但正是這樣,才能讓我們在現實中得到喘息。

《德克斯特的實驗室》最終還是結束了,它沒有華麗的告別儀式,沒有煽情的最終回,它只是悄悄地畫上句點,像一場夢醒時的微笑。可即使如此,我仍時常懷念那段時光,懷念那段純粹為了快樂而觀看的日子。

也許這就是一部卡通最珍貴的力量:不是改變你的人生,而是陪你走過那段還不需要理由就能開心的年紀。德克斯特,謝謝你。謝謝你用一間藏在衣櫃裡的實驗室,替我保留了一段永遠明亮的童年。

撩不到人卻撩動童年的約翰尼

raw-image

在那個電視頻道還不像現在如此爆炸多樣的年代裡,《拼命郎約翰尼》(Johnny Bravo)像是一道強烈又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童年的下午時光。那金髮閃亮、墨鏡反光、肌肉誇張又舉止荒謬的男子漢,不但沒有讓我感到距離,反而像個熟悉的鄰居、像個好笑的大哥哥,每一次出現都能帶來笑聲與驚奇。

對很多人來說,約翰尼或許只是個自戀、耍帥卻老是搭訕失敗的搞笑角色,但對我而言,他的存在卻遠比搞笑來得深刻。他就像一個矛盾的化身:看似什麼都不在乎,實則極度重感情;總是說著輕浮的話,卻又不曾真正傷害過任何人;看起來像個過氣明星,內心卻住著一個純真、敏感的小孩。

約翰尼與母親的互動,正是這份純真最動人的展現。雖然他總裝得很酷,但只要一遇到媽媽,立刻就會變成一個撒嬌的大男孩。他對家人的愛沒有經過包裝,也不講大道理,而是用最直白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情感,在許多現代動畫中反而越來越少見了。還有蘇西與卡爾,他雖然嘴上不說,卻一直默默地把這些朋友擺在心裡。這些細節,只有真正喜歡這部卡通、陪伴它走過多年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

那個時代的美式卡通,其實多半不走深沉路線,它們直來直往,幽默浮誇,但正因如此,才有一種難以取代的真誠感。《拼命郎約翰尼》正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每一集都像是一場即興喜劇的冒險,劇情常常荒謬不已,但那種不怕丟臉、敢於嘲諷一切的勇氣卻是貨真價實的。比起那些謹慎編排、處處小心政治正確的作品,約翰尼當年早已大膽玩弄名人梗、電影致敬,這種風格反倒與後來的《銀魂》或《Keroro軍曹》有異曲同工之妙——瘋狂,卻又聰明;滑稽,卻又有底蘊。

當年看著約翰尼的我,只覺得好笑,從沒想過多年後再看會有一種胸口發熱的感覺。那不只是懷舊,而是因為重新認識了他在瘋癲背後的溫柔。約翰尼其實從未改變——他還是那個跌倒也要耍帥,告白失敗也要撥頭髮的男子,但現在的我卻更懂得欣賞他的固執與堅持。他從來沒有真的「成功」,但他從來沒有停止相信自己。這樣的精神,已經超越了一個搞笑角色,而變成一種關於勇氣的象徵。

雖然這部作品早已完結,雖然我們再也看不到他新的一集,但那份精神,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傻勁,依然活在我們心裡。《拼命郎約翰尼》並不是一部訴諸深刻價值觀的動畫,但它教會我的卻是最實用的人生態度——自信、樂觀、不放棄,哪怕全世界都笑你,你也要先笑給自己看。

而今我重看這部卡通,不再只是為了童年的記憶,而是為了提醒自己:有時候,我們其實也該像約翰尼那樣,毫不在乎地大聲說一句——「嘿,美女!」

這不是中二病,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一種比誰都了解世界之後,還選擇用歡笑面對人生的成熟勇氣。

邏輯死了,但我笑瘋了:雞與牛的荒謬榮光

raw-image

在那個午後陽光斜照、電視螢幕閃爍著不合邏輯畫面的童年裡,《雞與牛》(Cow and Chicken)就這樣霸道地闖進了我心中,留下了難以言喻的一抹混亂與快樂。它不試圖說服我,也不打算教育我,更不在乎是否有人能「看懂」它,它只是像一個古怪又瘋狂的朋友,突然跳出來對你大喊:「嗨,我是雞,我的妹妹是牛,然後我們爸媽只有下半身!」

從現在的眼光回望,那部卡通的畫風誇張、劇情胡鬧、角色瘋癲,幾乎處處違反常理。你可以說它是荒謬,你也可以說它是「腦殘」,但我卻始終無法忘記那段被它佔據的童年時光。因為在那個還不懂分析故事邏輯、不懂藝術形式的年紀,我所需要的,只是一部能讓我笑出聲的動畫。而《雞與牛》,剛好就是這麼一部什麼都不解釋、什麼都敢演的作品。

它沒有所謂的世界觀,也沒有角色的成長弧線。甚至你也很難說清楚每一集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天雞和牛在學校出糗,明天他們可能就在地獄裡對抗紅屁股惡魔,後天又跟屁孩卡通角色同台搞事。邏輯?不存在。劇情連貫?別鬧了。但這種天馬行空的荒唐,恰恰就是它最讓人著迷的地方。

我們總說創作需要設定、需要規則、需要一個完整架構。但這些準則到最後,往往變成創作的枷鎖。《雞與牛》從不打算「成為主流」,它連「迎合觀眾」這件事都懶得做。這部動畫像是故意把所有「卡通不該這樣」的建議踩在腳下,反而創造出一種無政府式的美學。它證明了──不是每一部作品都需要條理分明,有時候放下邏輯、擁抱混亂,反而能走出截然不同的風景。

這種創作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冒險。在一個人人都走在同一條安全的道路上的時代,選擇走一條「雞與牛」式的岔路,是大膽的、是危險的。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值得尊敬。因為真正的經典,從來都不是迎合出來的,而是在不被理解中堅持自我,最終被時間證明的。《雞與牛》可能從未被視為「偉大」的卡通,但它在無數觀眾的記憶裡,卻擁有一種難以替代的地位。

當我長大之後,再次回頭看這部作品,我仍然笑得前仰後合,雖然每一集的節奏依舊讓我困惑,但那份純粹的混亂感,卻帶給我一種說不出的溫暖。我開始明白,那並不是單純的低幼無腦,而是一種打破框架的精神。這部作品其實一直在對我們說:「你不用照著別人的腳本活。」即便你是雞,即便你是牛,也一樣可以做主角,一樣可以發光。

如今,《雞與牛》早已完結,甚至在許多人的記憶中慢慢淡去,但它那種不計一切後果的白癡精神,卻早已深植於我們的心裡。它提醒我們,當世界要求你「合理」、「成熟」、「有規則」,你還是可以選擇,偶爾不合理,偶爾耍瘋,偶爾什麼都不想,只是大聲笑一場。

我從不後悔曾經喜歡這部「看不懂」的卡通。也許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雞與牛到底「在演什麼三小」,但說真的,那又怎樣呢?我開心地笑過了,那就夠了。

不完美的正義,飛翔的少女

糖、香料,以及美好的味道——這些原本只是廚房裡的食材,卻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在《飛天小女警》(The Powerpuff Girls)的世界裡,這三樣東西,加上一滴化學藥劑X,意外誕生了三位不完美卻堅定的小小守護者,也誕生了一部足以震撼我多年後世界觀的動畫作品。

當年初次觀看《飛天小女警》,我所關注的不過是那三個小女孩打擊壞蛋的英姿、極具風格化的畫面設計,以及拳拳到肉的暴力場面。我笑著看她們將罪犯打進牆裡、看她們追著變異怪人滿街跑、看魔人啾啾在高樓大廈間怒吼…那時的我,不過是個渴望正義勝利的孩子。然而多年以後,當我再次坐下來重看這部作品時,我赫然發現:那看似天真、色彩繽紛的畫面下,藏著遠比我當年所理解得更為複雜的東西——關於社會、制度、倫理與人性。

《飛天小女警》不是一般單純的「好人打壞人」故事。它其實在問我們:「誰是壞人?什麼又是真正的正義?」在小女警誕生前,小鎮村似乎一片祥和;但當她們開始執法、打擊罪犯,反而仿佛引出了源源不絕的混亂。是她們招來了壞人?還是壞人本就存在,只是她們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的真實?

這讓我想到社會制度的建立。法律,是為了規範社會秩序而存在的準則。但我們所認知的「好與壞」,其實都被法律定義所影響。我們稱那些違反規則的人為壞蛋,可這些所謂的壞蛋,真的是惡意使然,還是單純不願接受現有秩序的人?魔人啾啾不只一次說自己只是想被看見,毛絨怪獸則更像是一個被社會排除在外的山野居民,而”他”那極度抽象而神秘的存在感,幾乎象徵著一種我們無法命名的黑暗與慾望。

反觀小女警本身,她們雖強大,卻也並非無瑕之身。她們會犯錯、會誤判,甚至在一集集的劇情中變成壓迫者。這就像我們賦予制度絕對的正當性,卻忽略了執行制度者本身也是人,有情緒、有偏見、有失誤。若當法律本身不再正確時,又有誰來審判那個原本應該維持正義的手?

飛天小女警與壞蛋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既衝突又共生的矛盾:沒有壞蛋,小女警將失去存在的理由;沒有小女警,壞蛋的「壞」也將失去參照與界線。這種彼此定義、彼此需要的張力,映照了我們社會結構中看似對立卻實則互為牽動的現象——權力與反抗、規範與違規、社會主流與邊緣者。

或許,《飛天小女警》過於暴力。但如果暴力只是一種象徵與手段呢?若她們用的是說理與妥協,那還有多少人會看見這部動畫?在這個講究感官刺激的世代裡,或許拳腳飛舞才是一種必要的媒介,用最極端的手法,傳遞最沉重的訊息。

我曾經不屑「規則是拿來打破的」這句話,覺得這是導致社會混亂的原因。但隨著歲月流逝,我開始理解——真正的秩序從來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在不斷質疑、反思與更新之中建立的。而《飛天小女警》正是以這種孩子也能理解、成人也能共鳴的方式,把我們推進了那個充滿衝突與選擇的思辨空間。

就像《德克斯特的實驗室》擁有「簡單之中的純粹」,《飛天小女警》則是「童趣包裝下的銳利」。每一集都像一面鏡子,映照我們的偏見、制度的脆弱、以及我們對善惡的粗暴分類。而在這些混亂的追逐與對抗之中,那三個小小的身影,始終飛翔著——跌跌撞撞卻從不退縮,滿懷著理想卻也面對現實。

如今我終於明白,這部動畫之所以能在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不只是因為它好看,更因為它讓我思考。它讓我看見,即使是不完美的正義,也依然值得守護;即使是迷惘的孩子,也能成為某種光。

《飛天小女警》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卡通,卻是一部勇敢的卡通。在這個現實常常模糊善惡界線的時代裡,那三個女孩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持續飛翔,為小鎮村,也為我們的夢境,守護那一點點不被污染的希望與理想。

詭異的世界裡,有隻小狗教我什麼是勇氣

raw-image

在那個卡通百花齊放、笑點逐漸走向無厘頭與誇張暴力的年代裡,有那麼一部作品,低調地佇立在螢幕一隅,它不大聲喧嘩、不追求熱鬧笑鬧,卻以一種詭異、深沉、甚至近乎靈異的氣氛,悄悄地烙印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它,就是那隻膽小卻總能克服恐懼的小粉狗——《膽小狗英雄》(Courage the Cowardly Dog)。

與同時期的卡通相比,《膽小狗英雄》顯得格外異類。當其他動畫瘋狂堆疊誇張角色、尷尬笑點與混亂節奏時,這部作品卻選擇用不協調的靜謐、不安的畫面語彙,講述一個住在「無名小鎮」的小狗,每日面對各種詭異怪物與超自然現象,卻仍努力保護主人茱莉兒與吳斯塔斯的故事。

我永遠記得那種畫面帶來的衝擊感。動畫背景常融合著寫實照片與3D素材,角色卻是風格鮮明的2D手繪人物,這種視覺上的不協調竟意外地製造出難以言喻的恐怖氛圍。場景像是一個介於真實與夢魘之間的空間,而角色的行為與劇情發展,更是彷彿一場場現實理性無法解釋的荒謬寓言。

膽小狗的每一集都像是黑暗童話中的一頁,充滿象徵、寓意與讓人背脊發涼的敘事手法。它會讓你看到人類的貪婪、愚蠢與殘酷,也讓你明白,真正的英雄往往不是那些高大威猛、無懼一切的戰士,而是那個在顫抖中仍選擇站出來的普通存在。

英雄(Courage)就是這樣的角色。他會害怕,會尖叫,會歇斯底里地求救,甚至時常嚇到顫抖發抖,但當危機真正降臨,他卻總是唯一挺身而出的存在。他的勇氣不是天生的,而是源於對主人的愛,對家庭的保護本能。這份情感,無需言語,但在每一次他衝向未知與恐懼時,總讓我動容。

這部作品之所以深得我心,還在於它將恐怖與幽默巧妙地融合。明明是令人發毛的情節,卻總能在轉角處安排一個搞笑的瞬間,明明是看似搞笑的角色,卻隱含著殘酷的現實諷刺。這種情緒上的交錯與融合,讓觀眾在觀看時既緊張又釋懷,如坐雲霄飛車般無法自拔。

我們小時候可能不曾真正理解膽小狗故事背後的隱喻,只是單純地覺得「怪怪的、好好看、又有點怕怕的」。但當我長大後再度回看,才發現這部作品遠比我當時理解得更為深刻。它談的不只是恐怖與勇氣,還有孤獨、遺忘、家庭、信任,甚至是人性與道德的邊界。在那片被稱為「無名小鎮」的虛構空間裡,藏著無數我們現實中也會面對的難題。

更重要的是,它沒有提供解答。英雄拯救了主人,但並不代表恐怖不會再來,或生活因此而平靜。每一集的結尾,總是靜靜地落下,彷彿告訴觀眾:「恐懼並不會消失,它只是會換個樣子再次出現。而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說童年的我們被卡通逗得開懷大笑,那《膽小狗英雄》則是那部讓我們開始學會「在笑中思考」的作品。它不迎合、不說教,只用最古怪的方式,喚醒我們內心最深處對勇氣與恐懼的理解。

如今,它已不再播放,角色們也從螢幕上退場,但那隻小小的粉紅狗,仍然在我的記憶裡奔跑、顫抖、又一次又一次地迎向黑暗。每當我在人生裡遭遇不安、面對未知的風暴時,我總會想起牠——那隻明明膽小,卻總是勇敢的狗。

若你哪天在深夜電視頻道上,偶然再次看見牠的身影,請別轉台。請坐下來,再給這部作品一點時間,讓牠帶你重溫一段詭異而真摯的旅程,因為你會發現,原來「恐怖」可以這麼有趣,「膽小」也能這麼英勇。

總結──時間會帶走頻道,帶不走童年的光

有一段時光,是彩色的、是喧鬧的、是用粗線條構築起來的奇想樂園,那裡住著膽小卻英勇的小狗、肌肉發達卻無腦的金髮男子、藏在衣櫃裡的瘋狂實驗室、整天在吵架的雞與牛,以及飛天、嗆辣、又可愛的三位小女警。這些角色,這些名字,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不只是卡通角色,更是童年裡的鄰居、朋友與守護者。

raw-image

那是一個名為「Cartoon Network」的年代——一個在午後放學回家時,開著電視就能躲進的異想世界。

但隨著《膽小狗英雄》的落幕,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妙妙卡通,也一一畫下了句點。約翰尼關掉了吹風機、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塵封了、雞與牛停止了爭吵、飛天小女警也從天空緩緩降落、搗蛋三傻的笑聲彷彿被時間吞沒。他們離開時沒有太多告別,甚至沒有華麗的最終回,他們只是靜靜地從畫面中退場,留下一整座空蕩蕩的舞台,讓我們久久無法忘懷。

我們長大了,CN也變了。

不再叫Cartoon Network,只剩下冰冷縮寫的「CN」;不再播放那些像童年朋友般熟悉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風格相異、情感稀薄的新番。甚至還開始大量引進與頻道初衷背道而馳的日本動畫——不是說日本動畫不好,而是這個頻道,本來該是一個充滿美式幽默、反諷與荒誕的創意天堂。

現今的新作品像是流水線產品,不是全然無趣,就是為了迎合兒童市場而一味幼稚。當年的靈魂早已不見,剩下的只是一張張精緻卻空洞的動畫皮囊。甚至就連經典角色都難逃被現代市場重製的命運——像《湯姆與傑利》和《史酷比》,那些原本精巧又機智的舊笑料,如今竟變成無厘頭的鬧劇與廉價畫面。這些原本帶給我們歡笑與思考的動畫,被無情地拖進商業的洪流,耗盡靈魂,只剩殘影。

raw-image

說到《BEN 10》,更是讓人心痛的一例。第一季時,那是我心目中的現代強作,一個關於成長、責任與選擇的奇幻故事。可是當第二季演變為《外星英雄》時,一切都變了。田小班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驕傲卻單純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滿嘴中二語錄的「戰士」;田小玟更是從聰明靈巧的少女,被塑造成一位讓人難以認同的老成角色。為什麼?為什麼他們不能保留原來的樣子?為什麼非要讓童年成為被拉長、被消費的產物?

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這些創作者與公司,到底在何時忘了最初創作動畫的初衷?他們難道不記得,培養一部經典多麼艱難?難道不知道,要毀掉一個童年,只需一部糟糕的重啟就夠了嗎?見好就收,為什麼成了最難的選擇?如果不能讓角色走得體面,為什麼還要叫醒他們、讓他們活在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時代裡?

如今的我,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我已學會懷舊,也學會遺憾。但我還記得那時的自己,每天守著電視,期待下一集德克斯特又會製造什麼災難,或是飛天小女警又要對抗哪個古怪罪犯。那些日子,卡通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語言、想像與夢境。是那些動畫,陪我走過孤單的午后、難眠的夜晚;是那些畫面,教我什麼是勇敢、幽默、創意與反叛。

raw-image

Cartoon Network,不只是個頻道,它是一代人的童年教育場,是我們第一次認識「世界可以不一樣」的窗口。

也許它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它,也許我們再也等不到那些熟悉的片頭曲與角色回歸了。但他們留給我們的,不是遺憾,而是記憶;不是結束,而是一種再也回不去的溫柔。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但有些東西,無論多久,都不會消失。

在我心裡,那些卡通角色仍然活著。他們還在那個永不落日的螢幕世界裡奔跑、爭吵、拯救世界。他們是我童年中最真實的夥伴,永遠在那裡,等著我有天再回去,重溫那一段,只屬於我們的Cartoon Network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75631的沙龍
15會員
95內容數
wei75631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2
在東西方的兒童影像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截然不同的敘事姿態,這一差異,其實折射了東西方文化對「兒童與成人」關係的根本想像:西方強調個體權利與法律保護,讓孩子懂得自己擁有聲音,能夠對抗結構性暴力;而東亞,包括日本,則更習慣把孩子視為需要被糾正與教育的對象,對體制本身的質疑和反抗則非主流。
Thumbnail
2025/06/22
在東西方的兒童影像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截然不同的敘事姿態,這一差異,其實折射了東西方文化對「兒童與成人」關係的根本想像:西方強調個體權利與法律保護,讓孩子懂得自己擁有聲音,能夠對抗結構性暴力;而東亞,包括日本,則更習慣把孩子視為需要被糾正與教育的對象,對體制本身的質疑和反抗則非主流。
Thumbnail
2025/06/20
在全球娛樂工業逐漸邁入「文化輸出與內部審查並行」的複雜年代,米哈遊這間來自中國的遊戲公司,無疑已成為這個張力的代表性範本。
2025/06/20
在全球娛樂工業逐漸邁入「文化輸出與內部審查並行」的複雜年代,米哈遊這間來自中國的遊戲公司,無疑已成為這個張力的代表性範本。
2025/06/20
在《櫻桃小丸子》的世界裡,藤木總是那個被笑話、被排擠,甚至被冠上「卑鄙小人」稱號的小男生。他常常縮在永澤身後,畏畏縮縮地說話,神色慌張地回應,偶爾還會在壓力之下「出賣朋友」,換來其他同學的側目與嘲諷。
2025/06/20
在《櫻桃小丸子》的世界裡,藤木總是那個被笑話、被排擠,甚至被冠上「卑鄙小人」稱號的小男生。他常常縮在永澤身後,畏畏縮縮地說話,神色慌張地回應,偶爾還會在壓力之下「出賣朋友」,換來其他同學的側目與嘲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中生田中太郎與動物溝通能力的故事,他在捲入各種搞笑又溫馨的冒險中。故事講述了他與各種動物朋友們一起解決問題,打擊壞蛋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歡笑和友誼,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中生田中太郎與動物溝通能力的故事,他在捲入各種搞笑又溫馨的冒險中。故事講述了他與各種動物朋友們一起解決問題,打擊壞蛋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歡笑和友誼,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
Thumbnail
從前有一隻好小好小、比小小孩的小指頭還要細的無殼蝸牛,名字叫做蝸仔,跟一群好朋友住在一棟大樓外面的花圃裡......
Thumbnail
從前有一隻好小好小、比小小孩的小指頭還要細的無殼蝸牛,名字叫做蝸仔,跟一群好朋友住在一棟大樓外面的花圃裡......
Thumbnail
戴上動物頭套,來到森林放鬆吧!在「異想之森」的世界裡,由引路人引領著現實中的社畜一步步走進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這裡,每個動物都可以自由做自己,走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或厭煩,在異想之森裡療癒著自己。
Thumbnail
戴上動物頭套,來到森林放鬆吧!在「異想之森」的世界裡,由引路人引領著現實中的社畜一步步走進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這裡,每個動物都可以自由做自己,走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或厭煩,在異想之森裡療癒著自己。
Thumbnail
回憶小時候在鄉下學校的搗蛋趣事,糗事橫生,卻也是童真童趣的成長經歷。
Thumbnail
回憶小時候在鄉下學校的搗蛋趣事,糗事橫生,卻也是童真童趣的成長經歷。
Thumbnail
德哥到訪喵星花園當晚開始聽懂貓說話......
Thumbnail
德哥到訪喵星花園當晚開始聽懂貓說話......
Thumbnail
回憶一段童年爬圍牆,和大狗狗一起看電視的美好時光!你呢?你也有爬圍牆的回憶嗎?
Thumbnail
回憶一段童年爬圍牆,和大狗狗一起看電視的美好時光!你呢?你也有爬圍牆的回憶嗎?
Thumbnail
早已習慣於日常生活步調的你,是否沈浸於安於現狀的滿足呢? 倘若有人邀請你展開一場冒險,抑或是探看迥然不同的世界樣貌,你願意趨身前往嗎? 《紅牆外面是什麼?》講述的是小老鼠、獅子、狐狸、黑熊、大貓這幾隻動物平時很安然地處在紅牆內,唯獨小老鼠對於牆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其他的動物不是對紅牆外
Thumbnail
早已習慣於日常生活步調的你,是否沈浸於安於現狀的滿足呢? 倘若有人邀請你展開一場冒險,抑或是探看迥然不同的世界樣貌,你願意趨身前往嗎? 《紅牆外面是什麼?》講述的是小老鼠、獅子、狐狸、黑熊、大貓這幾隻動物平時很安然地處在紅牆內,唯獨小老鼠對於牆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其他的動物不是對紅牆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