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人生第一步——資產盤點與目標設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資產盤點:你現在擁有什麼?

邁向財務自由,第一步是誠實盤點現有資產,這包括:

  • 流動資產:例如現金、存款、外幣、貨幣基金等。
  • 投資資產:不限於股票,也可能是債券、ETF、基金、房地產,甚至是經營小生意等。
  • 退休帳戶:在台灣單位如勞保或公保,例如公務員的月退或一次退。
  • 被動收入:例如租金、股息、利息,或來自投資的收益。
  • 負債:例如房貸、車貸、信用卡債務,或股票融資負債等。

每個人的資產結構不同,最重要的是計算「淨資產」(資產總額扣除負債),因為所有 FIRE 的計算都應以此為基礎。


實例解析:誰能 FIRE?

以下是幾個實際案例,幫助大家理解不同財務狀況下 FIRE 的可能性:

  1. 克里斯富人版:流動資產200萬、投資資產3000萬、退休帳戶與常人相同、被動收入來自3000萬投資(年化成長率10%,約年收300萬)、無房貸、車貸等負債。淨資產超過3000萬。此人可以 FIRE。
  2. 克里斯普通人版:流動資產10萬、投資資產500萬、被動收入來自500萬投資(年化5%,約年收25萬)、房貸500萬(需繳30年)、車貸80萬(需繳5年)。此狀況下難以 FIRE。
  3. 高槓桿投資人版:流動資產100萬、投資資產1000萬、被動收入不穩定(單一重押標的)、股票借款800萬。此人風險極高,不建議 FIRE。

我個人認為,只有「克里斯富人版」能夠退休,因為需要有比較穩定的收入與固定的資產。


目標數字怎麼算?3%法則

FIRE 圈常用「4%法則」,但建議以「3%提領率」較為保守。3%提領率是一個實質概念,經蒙地卡羅模擬,在30年內資產耗盡的機率低於10%。

計算方式為:年花費 ÷ 提領率 = 目標資產。例如,若年花費100萬,目標資產約需3333萬。

提領率需考慮「名目報酬」,即提領率加上通膨率。例如,若提領率3%且通膨2%,則投資績效需大於5%才能維持。(將通膨計入)。

若提領率為5%且通膨2%(名目報酬需7%以上),資產在30年內耗盡的機率將高達25%至35%。這類情況通常發生在較晚退休的人身上。

年輕退休者建議採用更保守的提領率(例如40歲可能抓2%至3%),而年紀較大者(例如65歲)則可抓到5%。


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

最簡單的方法是估算個人每年生活費用。例如,回顧去年總收入與存下金額,兩者差額即為年花費(如總賺150萬,存下50萬,則年花費100萬)。

家庭結構與年齡結構會顯著影響花費。例如,有小孩的家庭,花費可能很高(年薪500萬可能花掉470萬)。小孩在大學階段的花費會顯著增加。同時,房貸也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許多人會等到小孩讀完大學、房貸繳清後,才評估提早退休的可能性,這在實務上是很常見的。高收入高消費與高收入低消費者的 FIRE 目標金額會相差甚遠,因此了解自己的年花費至關重要。


實踐路徑:早開始、紀律投資

若以每年花費80萬、提領率4%的極簡 FIRE 為例,目標資產約需2100萬。

若20歲開始每月存3萬,並紀律投入S&P500(年平均報酬8%),約255個月(約21年)可達成2000萬目標,即41歲即可達成。

然而,生活變化(如結婚、生子)會影響儲蓄進度,可能導致退休計畫延後,因此需彈性調整。

盡早開始、持續紀律投資,並讓複利效果發揮作用,是達成 FIRE 目標的關鍵。甚至可以利用AI工具如GPT來協助計算財務里程碑。


風險控管與緊急預備金

除了投資資產,還需準備1至2年的生活費作為緊急預備金,因為股票市場不見得總是上漲。

當你仍在工作時,股票下跌三、四十趴可能被視為撿便宜的機會;但 FIRE 後,面對同樣的跌幅,心理壓力會大增,可能讓你考慮是否要回去上班。

因此,若要透過投資實現 FIRE,投資能力必須足夠。不能只是一知半解,盲目聽從他人建議(如「丟指數」或「丟高估值」),而不了解其中的風險與報酬。若僅投資股票,在緊急狀況下(如今年四月的市場下跌),可能陷入財務困境,甚至需要立即回歸職場。

因此,明確投資標的並分散投資組合至關重要。FIRE 後,你對風險的在意程度應比有工作時更高。例如,若有人擁有三、四千萬資產,但多數是透過槓桿借款並單押單一標的(如台塑),一旦該標的腰斬,資產可能大幅縮水,這類高風險投資不適合 FIRE。建議選擇分散投資,例如指數型ETF。


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1. 存不了每月三萬怎麼辦?
    那就去增加收入。可以參考「科技工作講」的粉專,擠進賺錢的科技業。或者,若年輕且體力好,也可考慮報考消防員(現在的消防員工作時數已較過去合理)總之,要認真存錢,增加收入並減少支出。
  2. 每年花三百萬要怎麼辦?
    建議將支出明細列出,利用電子支付的刷卡紀錄或帳單,仔細檢視哪些是「想要」、哪些是「必要」,或哪些只是為了「開心」而購買。開源與節流同樣重要,但也不要過度節流而犧牲生活品質。
  3. 小孩未成年、房貸未清能 FIRE 嗎?
    時間會解決一切。小孩遲早會上大學、畢業,房貸遲早會繳清。不要太急,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打好你現在能打的牌即可。
  4. Chris 當初有多少錢退休?
    大家計算的 FIRE 金額我很早就達標,甚至還拖了好幾年才在39歲離職,所以我的實際金額遠大所計算的數字。但知道我的金額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例如:單身、生活單純、住家裡,一個月只花二、三十萬,與家人相處融洽,那麼用3%法則計算,可能七、八百萬就能退休。或者,若你選擇出家,從此遁入空門,再也不用花錢,那麼你現在就可以離職。一切都是「it depends」,取決於你的狀況。
  5. 靠股息或賣書退休嗎?
    我不靠股息,而是靠投資好公司並長期持有。我認為市面上許多強調「存股、股息」的書籍,其年平均收益約在5%至6%。若以每年存3萬塊、目標2000萬來計算,指數型ETF可能需20年達成,而高股息投資可能需25年。我的書全數作為公益,並非為了賺錢。
  6. 想提高報酬率怎麼辦?
    通常高報酬率代表著高風險。若有高報酬率又低風險的投資,大家都會趨之若鶩。投資沒有聖杯,若有聖杯也會被大家搞到沒有。例如,使用兩倍槓桿的0050-2,風險是兩倍,但報酬率並非兩倍。若追求年化報酬率40%的策略,也代表某一年歸零的風險會變高。例如,0050年化報酬率約8%,若想賺40%而開五倍槓桿投資台指期,在今年四月台指期下跌25%時,可能直接歸零。這意味著你過去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可能一夕歸零。因此,要成為一個好的交易者,必須在下跌時能贏過大盤,上漲時也能贏過大盤,這需要靠經驗與實務累積。投資高手們通常強調在下跌時如何減少損失。


FIRE 是選擇權,不是終點

引用蓋洛威教授《人生財富課》的觀點,FIRE 的數字其實是一個心理數字。它代表你超過這個數字後,便可以自由選擇人生。這並非意味著你達標後就立即退休在家躺著,而是一個標準。達到這個數字後,你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工作、選擇較輕鬆的工作,或是追尋自己的興趣,並從中創造新的收入。這就像健身達到深蹲兩倍體重的標準,表示你具備了基礎體能,之後便可選擇專項運動。達到 FIRE 的數字,意味著你具備了今後可以不靠工作獲取能量的基本能力,從而擁有自由選擇人生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ris自由之路的沙龍
474會員
90內容數
2024/11/29
我以前擁有一臺Model 3,這次升級到Model X的原因主要是被其獨特的設計與豪華配置所吸引。文章中提到的諸多優缺點,讓讀者更瞭解這款車的特性,並且與傳統車輛相比的不同之處。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正在考慮購買特斯拉的朋友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1/29
我以前擁有一臺Model 3,這次升級到Model X的原因主要是被其獨特的設計與豪華配置所吸引。文章中提到的諸多優缺點,讓讀者更瞭解這款車的特性,並且與傳統車輛相比的不同之處。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正在考慮購買特斯拉的朋友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9/30
算算我開始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快3個月了,昨天家族聚餐家人又問說,同事看到我都很關心你現在在做什麼?因為不太想跟長輩長篇大論解釋我在幹嘛,我當下是利用其他事件略過了這個話題,就在這邊來聊聊我在準備要離職到現在做了哪些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經營社群 我的臉書、IG以及threads
Thumbnail
2024/09/30
算算我開始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快3個月了,昨天家族聚餐家人又問說,同事看到我都很關心你現在在做什麼?因為不太想跟長輩長篇大論解釋我在幹嘛,我當下是利用其他事件略過了這個話題,就在這邊來聊聊我在準備要離職到現在做了哪些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經營社群 我的臉書、IG以及threads
Thumbnail
2024/09/13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2024/09/13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財富自由的過程中,高存錢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幾個提高存錢率的方法,包括增加主動收入、好好用錢以及先存錢再花錢的理財建議。同時,也提醒了在未建立好緊急備用金前不要投資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財富自由的過程中,高存錢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幾個提高存錢率的方法,包括增加主動收入、好好用錢以及先存錢再花錢的理財建議。同時,也提醒了在未建立好緊急備用金前不要投資的重要性。
Thumbnail
建構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是一項需要全面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投資期限和市場狀況的過程。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建議: 1. 設定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目標:確定你的投資目標,如退休、買房、子女教育等,這將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你的年齡、財務狀況、收入穩定性和個人偏好來確定
Thumbnail
建構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是一項需要全面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投資期限和市場狀況的過程。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建議: 1. 設定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目標:確定你的投資目標,如退休、買房、子女教育等,這將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你的年齡、財務狀況、收入穩定性和個人偏好來確定
Thumbnail
最近讀到了老黑的FIRE的條件,覺得很有道理,一般來說要能提早退休,有幾個必要的條件,基本上一定是財務獨立,有足夠的被動收入能夠支持退休後的開支、健康的身體等等。不過這些條件大部分都集中在投資理財的討論,彷彿只要存到XXX元就可以退休了,但好像忽略了很多非物質的條件,因此雖然理財是必要條件,卻遠談不
Thumbnail
最近讀到了老黑的FIRE的條件,覺得很有道理,一般來說要能提早退休,有幾個必要的條件,基本上一定是財務獨立,有足夠的被動收入能夠支持退休後的開支、健康的身體等等。不過這些條件大部分都集中在投資理財的討論,彷彿只要存到XXX元就可以退休了,但好像忽略了很多非物質的條件,因此雖然理財是必要條件,卻遠談不
Thumbnail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財富自由有五種形式,但我還是最推薦FIRE的原形:Regular FIRE──平常過甚麼樣的生活,財富自由後也維持差不多的生活型態。我建議,年輕時可以先設定初步財富自由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可以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要盡量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財富自由有五種形式,但我還是最推薦FIRE的原形:Regular FIRE──平常過甚麼樣的生活,財富自由後也維持差不多的生活型態。我建議,年輕時可以先設定初步財富自由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可以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要盡量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摘要 1. 資產配置的目標 2. 資產配置的原理 3. 資產類別 資產配置的目標:資產配置的重點不是追求報酬率,而是在風險與報酬率之間,追求個人安心與可接受的平衡(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犧牲少部分報酬來減少不確定性(減少資產淨值波動風險) 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部分。有開銷和支出,就一定要
Thumbnail
本文摘要 1. 資產配置的目標 2. 資產配置的原理 3. 資產類別 資產配置的目標:資產配置的重點不是追求報酬率,而是在風險與報酬率之間,追求個人安心與可接受的平衡(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犧牲少部分報酬來減少不確定性(減少資產淨值波動風險) 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部分。有開銷和支出,就一定要
Thumbnail
投資隨記198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6 財務韌性(2)
Thumbnail
投資隨記198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6 財務韌性(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