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6.24
**美伊停火與市場影響。
*川普宣布以色列與伊朗同意自美東時間午夜起停火。*此次從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空襲至停火僅兩天,川普稱雙方展現勇氣與智慧,避免資產市場過度波動。
*油價已暴跌至每桶64美元,回到戰前水準,降低6月通膨月增壓力,若維持低油價,聯準會降息可能性提高。
**川普政策與能源市場操作。
*川普透過社群平台強調不容忍油價上漲,呼籲美國頁岩油商增產,強化能源自主。
*川普再次推動擴產政策,推文鼓勵擴大鑽油。
*原油大跌近7%,排名歷史第六,顯示市場對川普干預高度敏感。
**伊朗報復行動與美伊默契。
*伊朗發射飛彈報復美國,13枚被攔截,1枚無害。
*川普公開感謝伊朗事先通報,確保零傷亡,形同雙方套好招的象徵性軍事互動。
*伊朗未封鎖荷姆斯海峽,減輕大宗資產價格壓力,市場風險暫時緩解。
**美國內部政治裂痕。
*川普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內部,包含民主黨與共和黨MAGA派系批評。
*MAGA派主張不干涉主義,反對中東戰爭,認為以色列戰爭不應牽涉美國。
*民主黨質疑川普未依《戰爭權力決議法》程序,先斬後奏打擊伊朗,恐涉違法。
**MAGA派內部分歧與美國國力象徵。
*雖然MAGA派支持川普,但強調與川普機會主義操作區隔,重視原則與不干涉立場。
*美國實力體現在盟友與對手被打後噤聲,唯一反對聲浪來自美國內部。
*MAGA派開始圍繞後川普時代,探索川普主義新定位,影響美國政治生態。
**川普派系結構與政策主軸。
*川普派系分為三大陣營:MAGA派(反干涉、重內政)、共和黨建制派(鷹派路線)、科技與財經派(馬斯克、華爾街影響政策)。
*外患暫解決後,內憂集中於通膨與景氣擴張。
**美國經濟與PMI數據觀察。
*二季度美國PMI數據亮眼,製造業PMI 52,服務業PMI 53.1,仍屬擴張格局,但擴張速度放緩。
*服務業價格上升,歸因關稅、融資、工資、燃料成本上升,整體通膨壓力第三季浮現。
*關鍵在川普是否透過新一波對等關稅政策,沖銷市場通膨預期,類似此前干預油價手法。
**製造業回流與政策影響。
*美國卡車組裝量創歷史新高,5月年增率接近18%,達984萬輛,反映製造業復甦。
*上半年美國車市強勁,下半年關稅壓力浮現,市場買氣預期轉弱。
*市場焦點轉向川普內政政策,能否化解政策不確定性引發的經濟疑慮。
**大而美法案內容與影響。
*眾議院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卡在參議院,雖有調整但變化不大。
*核心內容為增加晶片補助、降低899條款對市場衝擊。
*川普主張透過減稅刺激消費,帶動經濟成長,進而改善債務占GDP比率。
*法案支出大於節省,但川普認為減稅效益將超越短期赤字問題。
**參議院版本重點與富豪誘因。
*參議院版本增加晶片法優惠,降低899條款稅率,雖未獲全體共識,但票數足以通過。
*華爾街與富豪普遍支持,馬斯克為少數反對聲音。
*核心誘因為遺產稅大幅減免,對高資產族群有利。
**遺產稅具體數據與政策時效。
*現行免稅額為1399萬美元,如果擁有1500萬元的富豪在2025年過世,僅需繳40.4萬美元遺產稅。
*2026年免稅額下修至714萬美元,稅負增加至314萬美元。
*若法案下半年通過,2026年起免稅額將永久維持1500萬美元,高資產者幾乎免繳遺產稅。
*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稅制結構性勝利,無視美債膨脹問題。
**川普持續釋放好消息,帶動美股走強。
*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道瓊+0.89%、標普+0.96%、納指+0.94%、費半+0.63%。
*台北股市相對較弱,美股多方格局強烈,乖離回調呈現以盤代跌型態。
*左側交易者等待均值回調機會。
*2022年以來庫存多頭循環獎勵耐心投資人,短線劇烈波動洗出不少人。
*投資人常因短期獲利膨脹自信,開槓桿、集中持股、忽略停損,最終遇震盪被洗出場。
*市場獲利比的是 誰活得久、跌得起、學得快,穿越牛熊才是真本事。
**長線投資觀念與分散布局。
*第三輪庫存循環經驗,強調基期判斷、預留現金、分散風險、嚴守停損。
*即便對部分個股有產業想像,最終仍透過ETF參與,避免單一風險洗出局。
**特斯拉Robotaxi試營運與長線轉型。
*特斯拉近三年股價表現不佳,主因前期漲多,但屬生產力週期迭代階段,未來仍具樂觀空間。
*最新消息,特斯拉在美國奧斯汀啟動Robotaxi試營運,使用20輛Model Y搭載FSD,無駕駛員但有安全監控員。
*目前僅開放受邀用戶,每次搭乘費用4.2美元。
*馬斯克堅信Robotaxi是估值成長關鍵,預估未來為公司貢獻5–10兆美元。
*全球已有700萬輛特斯拉具備自駕硬體,法規一開放即可轉為Robotaxi,形成平台規模優勢。
**與競爭對手Waymo的差異。
*Waymo採多重融合感測(29顆攝像頭、6組雷達、5組光達),技術精準但成本高,預計2026年僅2000輛上路。
*特斯拉走純視覺AI路線,8顆攝像頭不使用雷達與光達,依賴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擁有大規模潛力與成本優勢。
**Robotaxi產業演變四階段。
*初期:與Uber、Lyft相比,Robotaxi無明顯優勢。
*搶市:大規模推廣後,人人用自己車輛賺外快。
*降本:成本下降,Robotaxi叫車更便宜,形成市場典範轉移。
*平台:發展為大型自治共享平台,衝擊傳統交通結構。
**挑戰與全球市場落地難題。
*技術成熟,現階段最大挑戰是法規落地與各國政策開放進度。
*台灣道路環境複雜,短期內導入Robotaxi有難度,仍需觀察法規、技術適應性。
**生態系擴張與Optimus機器人。
*Robotaxi後,下一步為人型機器人Optimus量產,持續擴大估值想像空間。
*特斯拉從能源、儲能、電池、整車、自駕、保險、AI算力、機器人,逐步打造完整科技生態系統。
**馬斯克的軟實力與未來敘事。
*馬斯克善於營造未來科技革命情境,讓用戶與投資人感覺參與改變世界,而非僅是購買產品。
*類比波士頓動力、比亞迪,特斯拉在敘事與參與感方面領先。
*特斯拉透過語言、發布會、社群塑造 參與未來 的集體認同感,這是比硬體規格更強的軟實力。
*日本情色產業同樣強調軟實力,單靠外表已不夠,需具備情境語言與互動技巧,提升情緒連結與感染力。
*成功AV女優需刻意學習、模仿與表演訓練,軟實力非天生。
*節目強調用生活語言解釋嚴肅財經議題,例如用通膨比喻前任陰魂不散、ETF比喻選妃、升息比喻升天。
*財經節目不應僅堆砌數據,更重要是結合生活語境、帶入趣味性與共鳴,讓觀眾有參與感、重播意願。
**祖克柏與川普關係變化與科技派佈局。
*馬斯克近期與川普關係轉弱,但科技圈內仍有人填補。
*祖克柏近年形象大幅轉變,從宅男風格轉向展現男性氣質、鍛鍊巴西柔術、親近川普陣營。
*2023年參加柔術比賽用假名,引發市場關注,之後削減Meta內容審查、董事會納入川普盟友。
*拜登政府過去與科技巨頭有強烈衝突,多次舉行聽證會,元宇宙失利後祖克柏轉向AI投入上百億美元,挑戰微軟與OpenAI。
*在川普重新掌權不確定下,祖克柏積極右轉,形象從LGBTQ友善轉向老白男、肌肉壯碩風格,拉攏川普人馬。
*川普當選後,祖克柏任命川普盟友入董事會、捐數百萬支持就職典禮、出席白宮高層會議、放寬平台審查、關閉外部查核、解散公民團隊、支付2500萬撤銷訴訟。
*雖短期實質利益有限,但成功降低Facebook政治風險與監管壓力,祖克柏頻繁往返東西岸見川普鞏固關係。
**AI監管博弈與科技巨頭策略。
*科技巨頭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推動法案,禁止美國各州未來十年內制定AI監管規則,透過大而美法案綁入預算法案。
*目的在於避免50州50套規則,維護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民主黨與反對者批評,認為是科技寡頭壟斷AI市場,壓制監督與問責,十年內各州無法約束科技巨頭。
*AI生產力週期雖持續推動,伴隨的負面影響如就業衝擊難以想像。
**AI發展爭議與勞動市場衝擊。
*AI懷疑論者Emily Bender批評,LLM大型語言模型僅是文字拼湊,看似思考,實為統計結果。
*認為AI發展本質是對藝術家、記者、勞工剝削,受益者僅科技巨頭與大型企業。
*真正提升生產力仍需實質創新與研發,特斯拉模式更具代表性。
*指出台面上的AI發展是冷戰思維延伸,以中美競爭名義推動資本與技術集中,代價是就業崩解、創意枯竭、環境惡化。
*現階段AI距離AGI仍遙遠,短期內主要代價是大規模失業與就業市場剝奪。
**實際數據與產業現象。
*過去三年美國上市公司裁員3.5%,高層與中層主管為主,因為省錢且AI可取代行政工作。
*管理職與高層裁員幅度最大,分別為6%與4.5%。
*裁員重災區為人資部門7%、銷售與客服6%、行銷、專案、教育、財務2~4%。
*法律部門反而招募增多,因應大量裁員後的法律糾紛。
*AI生產力週期持續發酵,帶動組織結構變化。
**職業選擇與不可取代性思考。
*強調軟實力與工作自信的重要性,相信自身能力不會被AI取代。
*某些職業難以長久從事,觀察職場中哪些職業可以做一輩子,提供參考。
*”有白頭髮的老師,沒有白頭髮的強盜”,反映部分工作存在長期價值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