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祖 · 摩诃迦叶尊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开篇引语

茶香未散,夜里有灯

在这个沉静的夜晚,老和尚围坐一群打着哈欠却不舍离席的小沙弥,讲起了那位最寡言的祖师。不是智慧第一,也不是记忆第一,但他拈花一笑,开启了千年禅脉。

📿 夜又深了,茶香未散

raw-image

那间坐落在后山竹林旁的小茶堂,今夜格外安静。院外风吹着竹叶沙沙响,堂内小炉温着檀香,小沙弥们围坐在老和尚身边,裹着厚厚的袍子,打着哈欠,却都强撑着不肯先睡。

“师父,”慧远捧着茶杯,眼皮半耷着,“昨天讲到佛陀圆寂了……那佛法后来给谁了啊?”

老和尚看了他一眼,慈眉微笑:“你这小鬼,关键的问题倒问得最清楚。”

他将手中茶杯轻轻搁下,声音如旧钟般缓缓敲响。

“今天,就讲讲咱们禅门的第一位祖师,摩诃迦叶。”

📿 拈花一笑,佛心传心

佛陀未言语,摩诃迦叶微笑,得法印。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一笑,是心与心的照见,是佛门最深的默契。
raw-image

“迦叶,是佛陀的弟子中最特别的一个。”老和尚说,“他不像阿难那样聪慧善记,也不像舍利弗那般辩才无碍。他老实、寡言、爱静。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佛却将‘心印’传给了他。”

“什么叫心印?”慧空眨眨眼,仿佛听到了新鲜词。

raw-image

“就是心心相印。”老和尚伸出一只手,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胸口,“佛没讲一句话,只是拈了一朵花,在座诸天、阿罗汉都不明白他在做什么,只有迦叶破颜微笑。”

“所以……是笑得好?”慧广偷偷笑了。

“不是笑得好,是心相通。”老和尚看着他,“佛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最初的传承——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印心。”

慧远点点头,又皱眉:“那阿难不是记得很多佛说的话吗?怎么不是传给他?”

“记得多,不等于明得深。”老和尚摇头,“佛法,不是光靠背诵。得法,是心相契。阿难后面也得法了,但最早,佛知谁能托得住这个法脉——是迦叶。”

📿 紫金色身,铁肩担法

得法之后,不是要被仰望,而是提醒大众自修自悟。
迦叶尊者远避人间,不显圣迹,只为等待真正的传人——二祖阿难。

“那他后来去哪儿了?”慧远问,“继承佛法之后?”

“佛入涅槃以后,迦叶尊者起了一个大愿。”老和尚眼神变得沉静,“他说,‘我若不灭度,非吾弟子。吾若灭度,亦非吾弟子。’”

“咦?”慧空挠挠头,“这不是左右都不是弟子吗?”

“这话呀,是提醒大众:佛法不是靠依附在一个人身上。尊者知道:自己虽得法印,但众人不能只仰望他,要自修自证,方为真正佛子。”

说到这,火盆里炭烧得更旺了些,红光映着小沙弥们圆圆的脸,静静地望着老和尚。

“于是他来到鸡足山——一个远离尘世的高地,把自己藏起来,不再示现于世。”

“为什么要藏起来?”慧广疑惑。

“佛说末法时代,会有无数人以佛名行非佛事。”老和尚望着门外夜色,“他隐藏身影,是为了等待真正有缘之人,传承正法——那人,便是二祖阿难。”

📿 长者风范,愿力深沉

年逾百岁,仍主持佛陀教法第一次结集。
他讲“法住法位”,意指佛法自有其流转之道。如今传说他仍在鸡足山,静候弥勒。
raw-image

“其实,在佛陀圆寂那年,迦叶已经一百多岁了。”老和尚轻声说着,仿佛带着几分不舍,“但他依然参与了第一次结集——收集佛陀所说之教法。”

“你们知道他在那次结集中讲了什么吗?”

小沙弥们摇摇头。

“他讲了‘法住法位’。”老和尚说,“意思是,佛法虽无常,但有其道理和规矩,它自会找到合适的人、地方、时机传下去。”

“那……他有没有死?”慧远又问。

“他没死。”老和尚笑着,指了指慧远,“就像你问得好,答案也不死。”

“他入定了。传说他还在鸡足山,静静坐着,等待未来的弥勒佛来时,再出定见他。”

“哇……”小沙弥们的眼里都亮了,“那……他是不是现在还在山里?”

老和尚笑不作答,只是举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说:“若你们肯发心学法,将来真去那山上参学,说不定——还真能遇见呢。”

小沙弥们个个安静了。

慧空小声说:“那我以后也想藏起来……不过要带点零食。”

众人笑出声,老和尚也笑了:“你这小鬼,藏得住嘴才藏得住心。”

📿 夜深茶未凉,灯下有人听法

故事讲完,茶香犹在,祖祖灯传仍未灭。
一句“藏得住嘴,才藏得住心”,唤醒了小沙弥们对修行的另一种想象。
raw-image

火盆的炭发出“噼啪”声,夜已深,小沙弥们也渐渐靠着身边人昏昏欲睡。

老和尚望着他们,轻声念了一句:

“拈花一笑无多语,祖祖灯传照夜明。”

“好了,第一祖讲完了。来日,再续第二祖阿难的故事。”

茶香仍在,佛灯未灭。

🪷 佛法关键词导读

🍀拈花微笑: 佛陀传法于迦叶,不言而喻的心印象征。

🍀正法眼藏: 佛陀所传的正法核心,非文字,而是觉悟之心。

🍀教外别传: 禅宗理念,法不在文字中,而在觉照中亲证。

🍀法住法位 : 佛法虽无常,但有其依次、规律与传承脉络。

🍀鸡足山 : 迦叶尊者入定之地,象征等待未来正法重现。

🍀入定: 深度禅定,非死亡,而是安住不动的修行境界。

🌿 转念句 · 行住坐卧中修 · 每句配插图建议

🌿 行: “修行不是走向谁,而是回到自己的心。”

🌿 住: “藏得住嘴,才藏得住心。”

🌿 坐: “若心安处,即是见祖。”

🌿 卧: “法不灭,灯不熄,梦里也有祖师引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灯照 · 静听法灯
1會員
44內容數
**欢迎来到 【佛缘禅事】散文总目录** 愿这些散文成为你修行路上的微光。 在行住坐卧中能观照自心。
灯照 · 静听法灯的其他內容
2025/06/24
☁️ 开篇引语 在尘世的街角,有一间不张扬的茶铺。泡茶的人叫阿福,话不多;坐在角落晒太阳的老王头,却藏着佛祖般的智慧。 他们不讲高深经义,只说平凡心事。不谈远方佛国,只引你看一眼自己此刻的念头。 修行不在山林,不在寺院——而在你擦桌子时是否觉知,在你起烦恼时是否愿意转念。 愿你与他们一同,在
Thumbnail
2025/06/24
☁️ 开篇引语 在尘世的街角,有一间不张扬的茶铺。泡茶的人叫阿福,话不多;坐在角落晒太阳的老王头,却藏着佛祖般的智慧。 他们不讲高深经义,只说平凡心事。不谈远方佛国,只引你看一眼自己此刻的念头。 修行不在山林,不在寺院——而在你擦桌子时是否觉知,在你起烦恼时是否愿意转念。 愿你与他们一同,在
Thumbnail
2025/06/24
☁️ 开篇引语 佛不一定住庙塔,也不专属修行人。 他可能藏在你一次散步的停步,一声孩子的提问,一位陌生人的静坐里。 若心中愿意停下来,风中拂塔也能是法音,沉默里也藏有传承。 🍀 第一话:一次散步中的顿悟 🎋【佛语:风动塔响,起念即道场】 塔下的对话,看似偶然,其实是心愿起处。说或不说
Thumbnail
2025/06/24
☁️ 开篇引语 佛不一定住庙塔,也不专属修行人。 他可能藏在你一次散步的停步,一声孩子的提问,一位陌生人的静坐里。 若心中愿意停下来,风中拂塔也能是法音,沉默里也藏有传承。 🍀 第一话:一次散步中的顿悟 🎋【佛语:风动塔响,起念即道场】 塔下的对话,看似偶然,其实是心愿起处。说或不说
Thumbnail
2025/06/24
☁️ 开篇引语 在茶铺的一隅,日光斜照,茶烟袅袅。阿福,一个年轻而迷惘的城市人,踏入了老王头的世界。佛,不再是庙宇远处的神圣想象,而是在扫地泡茶、嘻笑怒骂之间,被一点点“看见”。 这是一场没有香火的修行,也是一杯没有糖的茶。 🪴【第1节 · 实相。一切法之真实本性,超越空有】 “心不净,佛
Thumbnail
2025/06/24
☁️ 开篇引语 在茶铺的一隅,日光斜照,茶烟袅袅。阿福,一个年轻而迷惘的城市人,踏入了老王头的世界。佛,不再是庙宇远处的神圣想象,而是在扫地泡茶、嘻笑怒骂之间,被一点点“看见”。 这是一场没有香火的修行,也是一杯没有糖的茶。 🪴【第1节 · 实相。一切法之真实本性,超越空有】 “心不净,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高叔逸壓低笠帽,快步前行,到了桂樹林才放慢步伐,泰然進入追思樓大廳。慧觀和季香猊還在等待牌位刻製完成,正殿前的騷動尚未傳開,故此處仍舊安逸平和。為友助念的老僧跪坐於地藏菩薩前的蒲團,專心默誦佛經,季香猊拄著四稜鐧立於其後,喬裝成僧人的桓古尋一襲棕色袈裟,在外邊低頭掃塵。
Thumbnail
高叔逸壓低笠帽,快步前行,到了桂樹林才放慢步伐,泰然進入追思樓大廳。慧觀和季香猊還在等待牌位刻製完成,正殿前的騷動尚未傳開,故此處仍舊安逸平和。為友助念的老僧跪坐於地藏菩薩前的蒲團,專心默誦佛經,季香猊拄著四稜鐧立於其後,喬裝成僧人的桓古尋一襲棕色袈裟,在外邊低頭掃塵。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又在做啥? 風緩緩,月滿滿,所愛在人間 歲千千,年萬萬,有祂亦心安 傳說很久以前某一處有一神仙... 你可知今日是什麼黃道好吉日? 快別偷懶了!跟著師妹去找觀音 今日是祂的出家日,祈福消厄障 有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不正是有所謂:我見你是佛,你見我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又在做啥? 風緩緩,月滿滿,所愛在人間 歲千千,年萬萬,有祂亦心安 傳說很久以前某一處有一神仙... 你可知今日是什麼黃道好吉日? 快別偷懶了!跟著師妹去找觀音 今日是祂的出家日,祈福消厄障 有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不正是有所謂:我見你是佛,你見我
Thumbnail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護持佛法的老夫人,聽說有一個年輕的禪師,想要閉關三年,專心參禪打坐,以求開悟。 於是便出錢,在家裏的大花園中,建了一座清幽的關房,提供這一位禪師閉關,並供養一日早午兩餐使他衣食無憂(出家人過午不食)。 很快,三年將過。有一天,老夫人想知道這個禪師閉關三年的修行如何,就叫她長得
Thumbnail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護持佛法的老夫人,聽說有一個年輕的禪師,想要閉關三年,專心參禪打坐,以求開悟。 於是便出錢,在家裏的大花園中,建了一座清幽的關房,提供這一位禪師閉關,並供養一日早午兩餐使他衣食無憂(出家人過午不食)。 很快,三年將過。有一天,老夫人想知道這個禪師閉關三年的修行如何,就叫她長得
Thumbnail
晦暗的世界,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輝;矇矓的人心,唯有法燈智慧才能照亮。
Thumbnail
晦暗的世界,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輝;矇矓的人心,唯有法燈智慧才能照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