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Elon Musk 和 Sam Altman 坐在同一張餐桌,熱烈討論如何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確保 AGI(通用人工智慧)能造福人類。短短數年後,這場原本應該拯救人類的科技合作,卻演變成高調的公開對立:馬斯克憤而提告 OpenAI,控訴對方背棄初心、將技術封閉變現;Altman 則帶領 OpenAI 與微軟深度合作,推出 ChatGPT、GPT-4o,成為 AI 市場霸主。馬斯克沒有選擇袖手旁觀。他成立 xAI,自建世界最大 AI 訓練集群,推出 Grok 系列模型,意圖用算力、資金與速度挑戰 OpenAI。這不僅是兩位科技巨頭的私人恩怨,更是一場全球 AI 技術、商業、價值觀與地緣政治的全方位博弈。
Grok 是什麼?從科幻走入現實的 AI 品牌布局

Grok 一詞來自科幻小說《異鄉異客》,意指徹底理解與思想融合
Grok 源自 1961 年科幻小說《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在書中,Grok 是火星語,意指:徹底理解;完全吸收、融入、成為一體;超越表面的本質掌握。在科技語境中,也被延伸為:
完全掌握一個系統或概念,達到直覺運用、靈活互動的程度。
馬斯克選擇Grok為 AI 產品名,背後是精心設計的品牌與市場策略:
1. 文化層面:延續科幻夢想與反主流精神
- Grok呼應了馬斯克一貫的太空、科幻與未來主義形象
- 隱含 AI 將不只是工具,而是具備類人理解力的智慧體
- 與保守、制式、政治正確的主流 AI 形成鮮明對比
2. 商業層面:打造差異化市場識別
在 ChatGPT、Claude、Gemini、DeepSeek 等命名趨同下,簡短有力、文化底蘊深厚的Grok,同時強調敢說真話、反審查、思想自由的定位,切入特定用戶族群,鞏固馬斯克式社群生態。
- ChatGPT:直白強調聊天與GPT 技術
- Gemini:雙子星,隱喻多模態與合作特性
- Claude:擬人化名稱,凸顯溫和助理角色
- DeepSeek:強調深度探索、搜尋能力
3. 技術層面:對外釋放強 AI 信號
透過Grok這個詞彙,xAI 傳遞了
- 不只是聊天機器人,而是徹底理解的 AI
- 具備推理、深度思考,甚至最終走向 AGI 潛力
- 強調與人類思維融合的未來想像
Grok 1、2、3 運算差異一覽
- Grok 1:初步展示,強調整合性。偏向實驗性質
- Grok 2:中期過渡,性能大幅躍進。偏向實驗性質
- Grok 3:頂級模型,全面挑戰 GPT-4 級別,進入實質競
語言模型效能大幅取決於參數規模(Model Size)、訓練數據規模(Data Size)和計算資源投入(Compute)。而Grok 3 正是透過十倍算力加持(20,000顆Nvidia H100 GPU)、更大數據集與更長訓練周期以及先進多機 GPU 網路技術達成效能質變,進入全球頂級模型競爭行列。值得注意的是,Grok 3 並未完全突破依賴算力的邏輯,仍走在傳統 Scaling Laws(擴展定律)軌跡上,尚未展現如 DeepSeek 般低成本高效能的自研優化路徑。
邊喝邊想,我們會聊聊酒、聊聊神話,也聊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