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形而上的部份, 通常不是內行人看不出門道,在21世紀的現代會有較多爭議,因為形而上的東西無影無形,訴諸於文字除非讀到的版友親身體驗或親眼見證過其所言不虛,否則普羅大眾往往見文難以想像,便將其歸為玄學或神秘學。

以個人理解,試著用淺顯文字表達的話,形而上的修習近乎佛家道家的修行,功課還是照作,只是更為靜態(例如打坐站椿),更注重易筋洗髓、調息養氣,整個練功過程在外行人看來簡直是枯燥無聊透頂,無法瞭解為何一打坐或站椿就要1個小時以上,拿來看武術討論區版友分享的影片、或當鍵盤俠挑毛病跟人筆戰不是更有趣多了嗎?而且這樣更能加速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多爽啊?!非也非也,外行人有所不知的是在那肉眼看不見的量子空間裡,修習者的身心靈正在起本質上的結構變化,與天地四方亙古以來的自然靈動力結合,脫胎換骨指日可待(這樣形容夠玄了吧?)。
從形而下的角度去嘗試理解的話,我想應該就是武俠小說中常出現的名詞,內功深厚者,精神爽朗,步履輕靈,但踏步沉穩,道骨仙風,具有此氣質者,往往給人清瘦的感覺,但若解衣後,可見其肌肉精實,且膚質極佳。體現在外的部份就是發勁效果,但這當中又有明暗化等不同境界,有些勁是影片中看不出來的,筆墨難以形容,非親身體驗無法領會其妙處。行文至此,要藉此強調個人發文常談到的溝通技巧。武術討論區有深藏不露的高手前輩,若碰到他們願意在發文底下留言互動,或甚至發文展示功法時,個人是建議保持正面求教心態去試著理解前輩們要表達的深理。很多時候他們用的詞語可能不是我們熟悉的現代語言,那是因為他們的師父當年是如此傳授,我們自己需要去轉換消化,若留言請教時,除了遵守社團發言規則外,在措詞上要讓前輩們感受到虛心求教的誠意與敬意,不要總是一付上對下的傲慢質問態度。
因為上述,個人總說很敬佩將傳武技術結合現代技擊逐步實踐於擂台的武道家,至少他們身體力行,逐步踏實。要想想,他們把前輩們的話吸收消化後,以自己的理解嘗試融入現代21世紀最流行的格鬥環境中,然後教學員們如何應用是多麼不易的事,而且這還是在形而下的部分就面臨諸多挑戰了,更別提形而上的部分。你若是只練過幾個套路,沒有任何實戰(這裡把鐵籠格鬥也算進去)甚至與對手拆招互練經驗,然後一付嘴臭鍵盤戰狼姿態,在公開討論區參與互動的版友們沒直球對決,問你家教何以如此或現實生活中是否遭受什麼巨大問題導致有此言語都算客氣了。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內功是串連武道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鍵,在形而上,內功修習至相當境界可易筋洗髓、養氣活血,發動拙火氣機,滋養周身內外,降服貪嗔痴慢疑(我就是還差很遠所以仍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體現在外就是道法自然,返樸歸真。在形而下,深厚內功會使發勁效果加倍,一旦催動,勢猛難擋,若無適當保護措施,必有所傷。然而要練成如此境界的內功,各門派有自家心法,若不是走太極拳或合氣道的自然呼吸路線,而是像有些派派的特定功法,就要如上述,虛心求教,不要自己亂練胡修,弄到走火入魔回不來,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