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品牌百百種,菌的成份看起來都很相似,你確定自己買到的,是來歷清楚、標示完整的正港好菌,還是長的很像、功能細節卻差之千里的山寨菌?怎麼快速分辨?讓JoJo媽來告訴你!
益生菌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居家必備,產品琳瑯滿目,有的主打功能性菌株、有的強調菌數,既然包裝與成份看起來都差不多,能不能隨手選擇就好?小心!你可能一不小心就買到山寨菌株!
什麼是山寨菌株?
把原廠菌比喻成大明星,山寨菌就像是長相相似的明星臉,但個人專長、特質,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以LGG菌來說,正確全名是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是它的家族,GG是這支菌株的名字。
市面上有些產品,標榜添加LGG菌,但在成份上卻只列出Lactobacillus rhamnosus,對菌的名字隻字不提,這就是所謂的山寨菌株。用相似的外表讓你上當,但事實上山寨菌與原廠菌的成本卻是差很大!
這些廣告陷阱,你抓到了嗎?
正確清楚的益生菌,應該含有以下四大要素:
菌屬 + 菌種 + 菌株名字+寄存編號
菌屬就像是一個種族,菌種相當於姓氏,菌株則是名字,寄存編號就像各國專門的微生物寄存中心認證給予的身份證號,有了這四個元素組合,益生菌的成份也更加公開透明有公信力。
1.【沒有完整標示】成份僅標示少部份菌株
多數產品使用的配方是綜合乳酸菌粉,這類產品中可能含有10幾~20幾種的菌,但在標示菌株名稱時,僅標示1~2隻有經研究證實功效與安全性的菌株名稱,其餘的皆未標示。沒有標示菌株名稱的菌,來歷不明,功效與安全性上都有疑慮。
2.【成份標示不清】只標示菌種,未寫菌株名
舉例來說,產品裡聲稱含有LGG菌,正確的標示方式為Lactobacillus(種族) rhamnosus(姓氏) GG(名字) ATCC®53103(寄存編號)。若產品標示上僅列出「Lactobacillus rhamnosus」或「鼠李糖乳桿菌」,而未標示到功效菌株名稱「GG」,就表示該產品並未使用LGG菌。
3.【字面誤導】菌種相同,但菌株名字不一樣
有些產品包裝上寫了大大的LGG字樣,但成分表上雖然有放鼠李糖桿菌,但是卻放完全不同的菌株,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FR1,讓你誤以為自己吃了LGG菌,看似很像,事實上根本不是同個菌株!
4.【自行編造菌株】事實上根本查無此菌
看準許多消費者不會去查詢產品上的益生菌內容,部分廠商就會看準菌株名稱可以自行訂定,隨意將這些來路不明的菌命名,實際上根本查無此菌,也查詢不到有關這隻菌可靠的學術研究或第三方資訊。
買前認真辨偽,不做選菌冤大頭。
畢竟消費者不是專業人士,許多山寨菌投機作法很難被察覺。下次選購益生菌產品,請記得留意【菌屬 + 菌種 + 菌株名字+寄存編號】四大元素,也可以檢查菌株名稱後,是否有標示「寄存編號」,與附上證明文件來確認該菌的真實性(有標示的才是真實存在的菌株)。
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不能馬虎,才能守護腸道,也守住健康的每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