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的前幾年,當時很流行財務自由的概念,也總會嚮往趕快多賺點錢、財務自由後早點退休、不用工作的生活
但隨著工作經驗增加、人生閱歷豐富後,加上近期聽到另一個概念:「財富自由」,其實是更有共鳴的
我看到理解到的定義,財務自由不一定等於財富自由,財富自由除了金錢上無虞之外,也更多的是身心靈上的富足
每個人對於金錢多少才足夠的定義都不相同
而無論是財務自由或財富自由,較重要的應該都是「自由」二字
與其汲汲營營去追求財務數字,不如盤點自己對「自由」的定義以及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自己有哪些資源條件
比如我自己盤點過後,我發現其實我很喜歡工作,因此對我來說有一份喜歡的工作、工作收入能大致符合我的消費水平、並有持續累積被動收入,那對我來說我現在的感覺並不會不自由
我現在35+的年齡,而對40+或45+的自由的定義會是:不強求我的財務狀況好到完全不工作也能撐起我的日常開銷,但可以因為我的被動收入來選擇工時短而不用賺很多的工作
人生很長、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做運用,我其實並不追求完全不工作的生活,但我會希望做有意義的事情、做自己開心的工作
因此上述說到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不是完全不工作,一來減輕了我現在追求財務目標上的壓力(讓我能同時兼顧生活與家庭,而非全心全意衝刺工作),二來我也希望未來的生活每天都是充實的
也因此,會覺得目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受僱於人不一定就是不自由、從事自由業者也不一定就是完全自由,一切取決於自己的心與規劃,每個人有自己合適的職涯與生活方式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富自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