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2020年12月16日,重新整理收錄於此)
剛開始跟歐美國家的朋友互動,我常覺得他們好浮誇。有時只是我做了一件很小的事,像是用正確的文法講了一句英文,他們就會用放煙火的語氣大喊:「Wow! Amazing! You’re awesome! Genius!!」
我內心想:「蛤?也太誇張了吧~」
反觀我們亞洲人的日常,這種話出現的機率大概跟在台北街頭撿到一張會中獎的發票一樣低。從小我們被教導:「謙虛是美德」,但有時謙虛過頭,就有點像是自我打擊。久了會不小心把自己變成一個永遠「不夠好」的人。其實,適時接受別人的稱讚,也是一種動力來源!
講到語言學習,我從小學英文、高中學日文,一路以來的目標都很單純:考試過關、分數到手、任務完成,Thank you and bye~
而且我從來沒因為「會講英文或日文」而覺得自己很厲害。真的要開口說的時候還是很害怕自己會講出錯誤的文法或是發音不標準。
直到某年我到加拿大,第一次在寄宿家庭的 home 爸面前講了一段法文,結果他眼睛一亮,驚訝地說我法文發音好標準!
我當下整個人被點燃!心想:「真的嗎?!我沒有口音嗎?!」
那句讚美對當時超缺乏自信的我來說,簡直是發票中頭獎。也因為那一刻,我更相信自己用 shadowing(跟讀)練口說的方式是對的,決定繼續這樣練下去(雖然心裡還是有個小角落默默 OS:但其實我還是講不好法文吧……)
這段時間,每週的語言課程 - 英文、法文、韓文、日文,各種不同的母語老師,也讓我可以觀察做對照 :英/法(母語)老師很會給讚美,反而日/韓(母語)老師比較少給肯定。在上課的過程中,心情的緊張程度就很不同,也影響到口說的表現。
英文老師說我的英文程度是中高級以上,可以跟她討論很多議題。雖然我自認單字深度不足,但聽到她這樣說,我就會想要講得更好,常常會詢問某句話要怎麼說才會更道地。
法文老師簡直是浮誇大師了!明明很多學過也教過的文法,我總是忘記,當老師引導我說出來的時候,他就會說:Ellie, well done! You are a genius! 大大的給很多鼓勵,所以相對其他語言,法文課是我覺得最沒有壓力的一堂課,反正亂說、說錯了也沒關係,老師幫忙修正後,還會得到讚美~超棒!
韓文老師雖然很美式教學,但還是有點嚴肅,才剛教過的內容,如果記不起來,他會有點逼問的口氣,心裡上會產生:天阿~我怎麼記性這麼差!默默地否定自己。
日文老師更是嚴肅了!一開始說我的五十音不夠熟、反應不夠快,要我重新學,也會說我的音調唸錯,給我豪爽又直接的批評。每週都要考上一週教過的單字,就是很傳統教學法, 「你應該要這樣…背單字是基本功…」。所以考試引導記憶的教學法,又讓人更有壓力,讓我有種每堂課在交差的感覺。
其實,不只是語言學習,人生很多地方也都一樣吧?
人是需要被認同的動物。真心的讚美不但讓人開心,還能讓你想繼續努力下去。不過當然啦,讚美還是要真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