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要
奇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tec Technology)成立於1998年,是台灣專精於研發特用化學添加劑的廠商,產品涵蓋紫外線光吸收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光引發劑與阻燃劑等四大類。這些添加劑廣泛應用於電子、汽車、航太、建築、包裝、合成纖維等產業,用來提升材料耐光、耐熱、阻燃等性能。憑藉創新研發與自有品牌行銷,奇鈦從早期資本額200萬元新創公司成長為資本額逾3.3億元的上櫃企業。近年來,奇鈦營運持續擴大:2024年全年每股純益達3.6元、毛利率維持約25~30%、營收版圖涵蓋台灣以外的亞洲、美洲、歐洲主要市場。整體而言,奇鈦以利基特化產品打入全球供應鏈,在高階材料領域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2. 產業趨勢與成長率
半導體先進製程推動特用化學品需求暴增。晶圓技術演進使每片晶圓的化學品用量大幅增加——28奈米製程每片晶圓產生約40公斤廢棄物,而3奈米製程高達220公斤,下世代2奈米將達到13倍之多。換言之,更精密的製程需要更多光阻、蝕刻液、清洗液等材料,對應地化學品市場規模水漲船高。根據工研院資料,2019年製造一片12吋晶圓每層平均耗用化學品產生廢液1.58公斤,預計2030年增至3.09公斤。此外,特殊氣體在先進製程中的用量和純度要求同步提升,不少7奈米以下製程要求氣體純度達6N級別(99.9999%),帶動全球電子特氣市場持續成長,預估2024~2034年CAGR約3.5%。

產業供應鏈在地化成趨勢。半導體製程使用的材料種類繁多且高度依賴進口。目前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主要由日本廠商主導,日本業者市佔率約5成以上,部分關鍵材料甚至日系大廠壟斷逾9成市佔。例如在光刻用感光材料(光阻)領域,日商JSR、東京應化等幾乎掌握全球九成市場。由於材料壁壘高、客戶認證嚴格,晶圓廠對既有供應商黏著度強,不易輕易更換。然而,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各國晶片大廠都在強化供應鏈安全,促進本土供應商切入。臺灣作為晶圓代工重鎮,近年來在政府與產業支持下,加速推動半導體材料的在地化自給,期望降低對單一國家或廠商的依賴。
3. 預期成長空間
特用化學品市場長期成長空間廣闊。隨半導體、高階製造、綠色能源等產業發展,對特用化學材料的需求水漲船高。以光引發劑為例,全球市場規模2021年約10億美元,2016-2021年年均成長率達5.8%;預計未來在3D列印、光固化塗料、生醫材料等新興應用帶動下,市場仍將維持中高個位數的成長。再如光阻劑(光刻膠)市場,EUV光阻更被視為先進製程最關鍵的材料之一,各國無不投入巨資研發。整體而言,特用化學品雖然相對用量小、單價低,但不可或缺且需求穩定增長,是「小而美」的利基市場。
在地供應鏈切入帶來新機遇。過去晶圓廠因材料成本僅佔其生產成本的小部分,對材料價格不甚敏感,因此傾向使用既有可靠品牌,導致外商長期壟斷。但近年在國際情勢驅動下,台積電等龍頭開始重視第二來源、本地供應以分散風險。這對台灣特化材料業者是重大契機:只要能通過客戶嚴苛驗證,新材料有機會打破既有壟斷局面。例如臺灣已有廠商研發KrF波段光阻劑,預計2026年底量產供貨,挑戰日系壟斷。奇鈦作為黃光製程上游材料供應商,或許未來也有望隨本土光阻產品導入而同步受惠,切入先進製程材料供應鏈。
4. 產品現況分析
奇鈦產品線聚焦在高階特用化學添加劑,目前主力有四大類:
- 紫外光吸收劑與光安定劑:工業用「防曬劑」,能吸收太陽光中的UV能量或清除UV誘發的自由基,保護材料不被光老化。下游應用包括汽車塗料、工業塗料、塑膠製品等,每加入約1%的UV吸收劑即可大幅延緩褪色與劣化。此類產品目前貢獻奇鈦約一半營收,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其客戶包括國際塗料大廠如PPG、Sherwin-Williams、立邦等。
- 抗氧化劑:塑膠在高溫加工或長期使用中容易熱氧化導致發黃、脆化。添加抗氧化劑可容許塑料在更高溫成型而不劣化(例如聚丙烯加入抗氧化劑可耐受230℃射出成型)。奇鈦抗氧化劑產品佔營收約1/4 ,公司著重開發高階特殊用途的抗氧化配方,避開大宗產品的價格競爭。
- 光引發劑:受到UV光照射後能引發化學反應、使液態樹脂瞬間固化的化合物。應用場景包括UV光固化膠黏劑、光纖光纜塗料、印刷電路板油墨、3D列印樹脂等。奇鈦是全球光引發劑五大供應商之一(其他為荷蘭IGM及中國久日、固潤、新宇等),產品直接銷售給歐美、日本客戶。雖然光引發劑僅佔公司營收約18~20%,但奇鈦在此領域具有技術與市佔優勢,不斷推出新型環保、安全的配方以保持競爭力。
- 阻燃劑:賦予塑膠材料阻止燃燒的添加劑,用於汽車、電子、建材、電線電纜等領域,提高產品安全性。全球阻燃劑市場趨勢朝向無鹵素、低煙低毒的環保型態發展。奇鈦的阻燃劑屬於較新的產品線,目前營收占比僅約5%以下。公司已開發出環保型阻燃劑(如Zuran系列),未來隨市場對安全與環保要求提升,有望帶動此產品線成長。

奇鈦科技2024年產品營收組合:紫外光穩定劑(含UV吸收劑)約52%、抗氧化劑28%、光引發劑19%、阻燃劑及其他約11%。
從產能布局看,奇鈦目前在新竹與彰化設有兩座生產工廠,確保供貨穩定。公司重視環保永續,在製程中導入綠色化學流程,致力於降低污染及能耗。此外,奇鈦已建立全球化的行銷與服務網絡,透過20多家海外經銷商及在中美兩地的子公司,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2024年公司銷售版圖中,臺灣僅佔11%,其餘近九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亞洲52%、美洲27%、歐洲8%)。這顯示奇鈦已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在全球塑料添加劑領域具有一定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奇鈦近年也瞄準半導體製程用化學材料的新商機。例如半導體微影(黃光製程)用的感光材料上游原料,如單體(Monomer)及功能性添加劑等,過去主要依賴日本的大阪有機化學供應。奇鈦憑藉在光化學領域的研發經驗,有能力生產類似的光阻用高純度單體及助劑,未來若台灣自製光阻劑量產,奇鈦可望成為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實現產品線從傳統塑化添加劑延伸至半導體特化材料的升級。
5. 競爭優勢
技術研發與產品差異化是奇鈦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創辦人即強調「We pursue difference(追求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在實踐上,奇鈦專注於利基市場,不與石化巨頭拼產量和價格,而是在產品功能上持續創新,例如開發出耐高溫的抗氧化劑、環保無鹵阻燃劑等,打造出自有品牌的獨特賣點。多年來奇鈦投入大量資源取得多項全球專利和美國FDA認證,技術門檻的建立鞏固了競爭防線。
客製化與高配合度也是奇鈦相較國際大廠的優勢。下游客戶在材料使用上常有特殊需求,外商供應商基於規模經濟未必願意小量客製。反之,台灣業者彈性高、反應快,能針對客戶要求調整配方、提供技術服務。奇鈦深耕市場多年,與客戶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黏著度高。這種即時技術支援與在地服務能力,是外國廠商難以複製的強項。
此外,奇鈦擁有全球布局的銷售管道。儘管規模不若跨國化學龍頭,奇鈦靠著遍布歐美亞的經銷據點,以及台北總部的行銷團隊,成功服務國際客戶。2022年在歐洲能源危機導致某些同業減產時,奇鈦把握機會迅速承接訂單擴大市占,充分展現供應彈性與交貨可靠度,讓國際大廠對其刮目相看。此役也讓奇鈦2022年營收獲利創高,彰顯了中小型業者靈活應變的實力。
最後,作為本土公司,奇鈦受惠於台灣完整的半導體聚落與政策支援。在材料在地化政策推動下,奇鈦有機會參與國家級研發計畫或與學研單位合作,加速技術升級。同時,與台積電、長春、永光等國內企業的策略聯盟,將形成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強化競爭位置。
6. 財務表現
從財務角度來看,奇鈦近年營運呈現穩健成長態勢。2021年以前公司每股盈餘(EPS)約在2元上下,但2022年受惠市場供需變動(歐洲廠商減產、訂單轉單)營收大增,全年EPS6.33元,創歷史新高。2023年因景氣趨緩,營運略有降溫,全年EPS3.57元。2024年隨需求回溫、產品組合優化,EPS為4.79元,已較前年回升34.2%。2025年首季亦維持1.17元的水準(YoY-15.2%)
獲利能力方面,奇鈦毛利率長期維持在25~30%區間,2025年第一季毛利率仍維持27.1%。營業利益率約在14~15%,顯示雖規模不大但營運效率不俗。公司資本支出適度,負債比約57%,財務結構尚稱穩健。近年每股現金股利約2.5元,依當前股價計算殖利率約4~5%,對長期投資者具一定吸引力。
從營收結構看,奇鈦產品組合多元且區域分散,有助分散風險。2024年北美市場營收占比達27%;同期亞洲占52%,仍為銷售主力市場;台灣占11%;歐洲8%受戰爭及匯率波動影響較小幅成長。這樣的全球市場佈局,讓奇鈦不依賴單一客戶或地區。另一方面,UV吸收/安定劑產品目前貢獻過半營收、為成長主力(2024年占比52%);光引發劑雖市佔高但市場競爭激烈、同業多為中國廠商,未來成長需看新應用拓展情形;抗氧化劑業務則穩健成長,聚焦高階利基市場。綜合而言,奇鈦財務狀況良好,屬於小而穩健並具成長性的公司。

資料來源:財報狗

Piotroski F 分數 F 分數是由 9 個條件來為公司營運能力評分。 每個面向,符合條件得 1 分,不符合就是 0 分。它涵蓋了獲利、安全、成長三個面向,這比一般只看 EPS 成長或獲利成長更全面。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7. 成長動能
展望未來,奇鈦具備多項成長驅動力:
- 半導體材料在地化: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推進2奈米世代,材料在地供應訴求強烈。奇鈦參與黃光光阻材料上游的研發,有望隨國產光阻突破而獲得新訂單。同時,台積電等大廠為分散風險,可能導入本土添加劑供應商做第二來源,這將開啟奇鈦新的營收來源。
- 新產品與產能擴充: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品項。近期鎖定EUV光阻單體、高階封裝用特化材料等前沿領域研發,同步擴建產能以因應未來需求。券商研究報告指出,奇鈦推出新產品並提高產能,未來營收可望持續增長。產能方面,公司第二廠區仍有擴充空間,中長期有能力承接更多訂單。
- 下游需求回暖:隨全球經濟景氣循環,奇鈦主要客戶之汽車塗料、電子製造等領域需求在2024年後有復甦跡象。特別是電動車市場成長帶動車用涂料與電子材料用量增加,將提高對UV安定劑、阻燃劑的需求。再者,5G基礎建設、光纖網路擴張也將刺激光引發劑在光纜塗料中的用量成長。環顧整體產業,特用化學品的下游應用持續拓展,提供公司長線成長動能。
8. 風險
儘管前景看好,投資人仍需留意以下風險因素:
- 產業景氣波動:奇鈦下游客戶分布廣泛,包括塑料、塗料、電子等產業,若全球經濟景氣趨緩,終端需求下滑將影響公司營收。例如2023年因通膨升息影響終端市場,奇鈦下半年營運轉趨保守。未來若再現經濟衰退或電子業庫存調整,公司業績可能受拖累。
- 原料價格與匯率:作為化學品製造商,奇鈦毛利率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若關鍵原料(如特殊中間體、溶劑等)價格上漲且無法轉嫁,將壓縮利潤。此外,公司營收主要以美元計價,台幣匯率升值時會對營收及獲利造成不利影響。
- 競爭與價格壓力:全球特用化學添加劑市場競爭者眾,包括BASF、陶氏等跨國大廠以及中國崛起的同業。雖奇鈦主攻利基高階產品,但若競爭對手加大布局類似領域,可能面臨市占與價格壓力。特別是光引發劑市場中國廠商眾多,產品價格近年趨降,公司需持續以技術提升與差異化維持競爭力。
- 客戶認證不確定性:半導體等高階材料客戶對供應商認證週期長且要求嚴格,可能面臨開發進度或認證時程不如預期的風險。如果相關研發無法在預期時間取得成果或客戶採單,成長動能可能遞延。
- 環安法規風險:化工產業須遵守嚴格的環境與安全法規。奇鈦雖強調綠色製程,但若將來法規更加嚴苛,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或需要追加環保設備投資。此外,化學品運輸與廢料處理不當也可能帶來環安事故風險,需持續強化管理。
9. 結論
總結而言,奇鈦科技(3430)憑藉深厚的特用化學研發實力和靈活的市場策略,在全球塑料添加劑市場站穩腳跟,同時伺機卡位半導體材料在地化的新浪潮。展望未來,在高階晶片製程帶動下,半導體用化學品需求高速增長,奇鈦具備技術與地緣優勢,有望分享本土供應鏈崛起的紅利。然而,亦須關注原物料波動、國際競爭格局等風險對其獲利穩定性的影響。
整體評價,奇鈦是一家體質健全、具備成長潛力的特化材料公司。目前本益比約在10倍,相較國際同業偏低,在台股同類型標的中具備中長線投資價值。若能承受中小型股的波動風險,奇鈦科值得納入關注名單,作為特用化學品蓬勃商機的一個潛力標的。
參考資料:
- 中華徵信所 (2025)。「3奈米製程廢棄物激增近5倍 台積電動起來 半導體靜脈革命」
- 鉅亨網 (2022)。「奇鈦科上半年EPS 3.53元 賺贏去年前三季」
- MoneyDJ財經知識庫 (2024)。「奇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概況」
- Yahoo奇摩新聞 (2022)。「奇鈦科今上櫃掛牌 聚焦創新環保利基特用化學」
- 永誠投顧 (2023)。「半導體都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