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切換引擎」的植物:大莎草的C3–C4光合轉換祕密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在植物生理學裡,我們常把植物分成「C3型」與「C4型」兩種。

常見的農作物如水稻、大豆、小麥屬於C3植物,它們直接用RuBisCO固定CO₂,但效率不高;而玉米、甘蔗等屬於 C4植物,則透過演化出「Kranz構造」,讓兩種細胞分工合作:

葉肉細胞(MC)先用PEPC捕捉CO₂,形成四碳酸,再傳給髓鞘細胞(BSC)進行卡爾文循環,產生糖。


這樣的C4機制能大幅減少光呼吸作用發生,在炎熱乾旱環境特別吃香。

但問題來了:

C4植物是怎麼從C3演化出來的?

中間那個階段到底長什麼樣子?


最近的研究發現,答案可能藏在一株看起來不起眼的水生植物——大莎草 (Eleocharis baldwinii,也有稱之為兩棲蓼的)。


常來看文章的讀者可能會問,中間那個階段不就是C2植物嗎?是的,我們的確介紹過C2植物,也說它是從C3到C4的中繼站;但是有許多研究發現,因為C4植物散見於許多不同科的植物中,而且沒有任何一科全科都是C4植物;因此科學家認為:C4型態的代謝,可能是最後才從世界各地的高等植物中分別演化出來的。


而且,若是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C4代謝,我們會發現C4代謝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NADP-malic enzyme (NADP-ME) 、NAD-malic enzyme (NAD-ME)  與PEP-carboxykinase (PCK)  ,還不提之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的「沒有髓鞘細胞的C4植物」呢!光是從這些地方來看就知道,C4代謝有多種不同類型,可預期的是,演化的過程一定也是「萬流歸宗」的!


所以,雖然C2植物可能就是C3到C4的中繼站,但是C2植物應該不是唯一從C3到C4的途徑。研究大莎草的科學家們認為,大莎草可能也是從C3到C4的另一條路。


大莎草原生在美洲濕地中,科學家發現它可水生、可陸生。但是它最神奇的是:


當它長在水裡時,表現出典型的C3代謝;

當它長在陸地上時,卻轉變為C4型代謝(NAD-ME路徑)。


更厲害的是,當它生活在水中時,水下莖稈細胞排列鬆散、細胞壁較薄、RuBisCO活性高(上圖);但是生活在陸上的型態,卻是莖稈細胞層次分明、PEPC與NAD-ME酵素大量增加、還出現了Kranz解剖構造。


不過,如果把大莎草從水中移到陸地(或從陸地移到水中),會發現這種轉換只發生在正在發育的新生莖稈,而且轉換並非暫時性的生理反應。也就是說:大莎草會根據環境來「決定」要長出C3或C4型莖稈,而且一旦發育完成,就不會改變。


是什麼驅動這個變化呢?研究團隊發現,其中的關鍵信號是離層酸(ABA,abscisic acid)。除了陸生型態的大莎草莖稈中離層酸濃度是水生型態的近12倍之外,他們還發現若在水中加入離層酸一個月,即使是水生的大莎草,也會長出C4樣的結構。


也就是說,離層酸就像一個開關,決定了大莎草的光合作用型態。


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除了離層酸,一定還有其他的因素!為了解開這個謎題,研究團隊對大莎草進行基因體分析,結果發現大莎草其實是一個「異源四倍體」(allotetraploid),擁有兩套不同來源的基因體,稱為A亞基因體與B亞基因體。


在C4光合作用這件事情上,這兩套基因體並不是一人出一半,而是各自拿出自己最擅長的部分,組成植物的「兩棲超級團隊」。


在內層葉肉細胞(IMC),是由B亞基因體貢獻PEPC、PPDK 這兩個酵素來抓二氧化碳,做為C4反應的起始;而在Kranz細胞(KC) 中,則由A亞基因體挑大樑,派出  NAD-ME、RuBisCO 這些酵素,接手C4反應的後段-- 脫羧與再固定。


換句話說,一個祖先專攻「前段代謝」,另一個祖先專攻「後段代謝」,達成在異源四倍體的身體裡「合作無間」的大莎草兩棲部隊。


研究團隊稱這種現象為細胞層級的次基因體主導(cell-type subgenome dominance):不同細胞偏好啟動不同基因體的功能,形成穩定的代謝分工。這樣的結構讓植物在環境切換時能靈活重組代謝網路。


為了找出控制切換C4代謝引擎的開關,研究團隊接著用單核層級ATAC-seq來分析染色質開放狀態,發現內層葉肉細胞與Kranz細胞各有不同的cis調控序列(motifs)被啟動:


在內層葉肉細胞中,主要啟動的序列屬於NAC、MYB-related、Homeobox類;

在Kranz細胞中,則以 bZIP、G2-like為主。


當植物轉為C4狀態時,這些環境反應型調控元件會啟動特定C4基因。

例如離層酸上升時,Homeobox與MYB-related基因的活性增加,而這些正好控制C4相關酵素的表現。


這說明C4代謝的「開關」其實不是新發明的控制系統,而是植物徵召了既有的環境反應調控模組,進行「改線路」工程:不用重寫程式,只是把乾旱感知系統接進光合代謝路徑。


大莎草沒有什麼食用價值,為什麼要研究它呢?研究這樣的植物其實有一個目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地想要把C3農作物改成C4(總不能總是在乾旱時猛啃吃玉米跟高粱吧)。因此他們把這些cis調控元件與玉米(C4)和稻(C3)的單細胞資料做比較。


結果發現,玉米C4基因主要由 C2C2-dof 元件控制;

大莎草的C4基因則靠Homeobox、G2-like、MYB-related;

但兩者在Kranz細胞發育上都有共通的bZIP與C2C2-dof控制。


這個發現意味著,不同植物家族可能用不同的基因調控系統啟動C4代謝,但「細胞分化」與「空間分工」的核心邏輯是共通的。


大莎草提供了一個罕見的自然案例,說明C4演化可由環境誘導、基因分工與細胞分化逐步整合而成的「漸進演化」。


總而言之,大莎草的策略是利用異源四倍體帶來的兩套基因,讓環境訊號(如離層酸)選擇性地啟動其中一套;另外,把調控網路在不同細胞類型中分工;如此便形成穩定的類C4代謝模式。


因此,它不僅是一株水陸兩棲的光合奇蹟,也是一座觀察C4演化過程的「活化石」。


從應用角度來看,這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若我們想在C3作物中導入C4特性,不一定要複製整套基因網路,可以學習大莎草的「環境誘導 + 分子分工」策略,讓植物在特定環境下暫時開啟C4模式。


這比硬把玉米的酵素塞進小麥(還記得日本的研究嗎?)或水稻要可行得多,也更符合自然演化的邏輯。


大莎草的策略讓我們看到:C4光合作用可以不僅只是演化的終點,也可以是「一種被環境暫時喚醒的潛能」。


參考文獻:

Chen, Z., Lu, T., Jin, Y., Ma, L., Liu, J., Peng, C., Zhu, H., Wang, L., & Wang, L. (2025). Genomic and cis‐regulatory basis of a plastic C3‐C4 photosynthesis in Eleocharis baldwinii. Advanced Science, 12(5), 2500527.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052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6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在新石器時代的歐洲,湖邊聚落的居民會製作一種黑色、黏稠又防水的物質──白樺樹皮焦油(birch bark tar)。 他們用它來黏矛頭、修陶罐、補木器,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些焦油塊上找到古人類的 DNA 與口腔菌,意味著史上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也可能是「口香糖」。
Thumbnail
2025/10/21
在新石器時代的歐洲,湖邊聚落的居民會製作一種黑色、黏稠又防水的物質──白樺樹皮焦油(birch bark tar)。 他們用它來黏矛頭、修陶罐、補木器,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些焦油塊上找到古人類的 DNA 與口腔菌,意味著史上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也可能是「口香糖」。
Thumbnail
2025/10/20
雖然臺灣得膀胱癌的人不算特別多,但是膀胱癌還是屬於泌尿系統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與攝護腺癌、腎臟癌並列。 而且,與全世界的發現一樣,臺灣男性得膀胱癌的機率高於女性,而吸煙又是膀胱癌的風險因子之一。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為什麼男性膀胱癌的機率高於女性~而吸煙又是如何影響!
Thumbnail
2025/10/20
雖然臺灣得膀胱癌的人不算特別多,但是膀胱癌還是屬於泌尿系統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與攝護腺癌、腎臟癌並列。 而且,與全世界的發現一樣,臺灣男性得膀胱癌的機率高於女性,而吸煙又是膀胱癌的風險因子之一。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為什麼男性膀胱癌的機率高於女性~而吸煙又是如何影響!
Thumbnail
2025/10/19
在徐四金的小說《香水》裡,主人翁葛奴乙為了捕捉「完美的香氣」不惜殺人。 三百年後,現代葛奴乙們,只需要幾顆珠子、一頂網帽,加上敏感度夠高的儀器,就可以讓我們聞到「嬰兒味」~
Thumbnail
2025/10/19
在徐四金的小說《香水》裡,主人翁葛奴乙為了捕捉「完美的香氣」不惜殺人。 三百年後,現代葛奴乙們,只需要幾顆珠子、一頂網帽,加上敏感度夠高的儀器,就可以讓我們聞到「嬰兒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有機蔬果種植指南 有機種植的概念 什麼是有機種植? 有機種植是指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合成肥料、基因改造技術及生長激素等人工添加物,並遵循自然農法生產的方式。這種農業方式強調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生物多樣性。
Thumbnail
有機蔬果種植指南 有機種植的概念 什麼是有機種植? 有機種植是指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合成肥料、基因改造技術及生長激素等人工添加物,並遵循自然農法生產的方式。這種農業方式強調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生物多樣性。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春季第五天~ 防風草可以收成了,我打算改種土豆,等等去買種子。
Thumbnail
春季第五天~ 防風草可以收成了,我打算改種土豆,等等去買種子。
Thumbnail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來搭配。 可我發現,綠葉已非只是綠葉而已,而是色彩繽紛。 走在路上,收集到的彩葉植物,一起來看看。 斑葉鵝掌藤。 朱蕉。也稱紅竹、紅葉。 花葉芋屬。 紅花竹節秋海棠。也被稱做茨菇秋海棠。 艾咪秋海棠。 斑葉紅雀珊瑚。 彩葉草。
Thumbnail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來搭配。 可我發現,綠葉已非只是綠葉而已,而是色彩繽紛。 走在路上,收集到的彩葉植物,一起來看看。 斑葉鵝掌藤。 朱蕉。也稱紅竹、紅葉。 花葉芋屬。 紅花竹節秋海棠。也被稱做茨菇秋海棠。 艾咪秋海棠。 斑葉紅雀珊瑚。 彩葉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