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2019年8月28日,重新整理收錄於此)
11月末福岡に行きました、日本語学習旅行に参加しました。4日間ホームステイしました、そこの家庭にはHarukaと6歳のMomokaがいて、私は彼女たちに中国語と台湾語を教えました。彼女達は私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くれました。私達は4日間楽しく過ごしました。
在語言裡相遇的家人
2018年11月底,我參加了「日本福岡多語沉浸計畫」,其中一個特別的體驗,是與寄宿家庭一起生活4天。出發前一週,我拿到寄宿家庭的聯絡資訊與地址,內心既緊張又期待。抵達福岡機場,一出關,就看見一對母女舉著寫有我名字的字牌等我。她們用繁體中文一筆一劃地寫著,光是這個舉動就讓我初見面開心不已,深深感受到她們用心的歡迎我。

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
寄宿家庭住在春日市,離福岡市區大約半小時車程。接待我的是媽媽 Haruka 和6歲的女兒 Momoka。爸爸幾年前因故過世,現在是一對母女相依為命。她們是日本多語言社團Hippo Family的成員,對外國語言有濃厚的興趣,在家裡的各個角落放錄音機,全天候播放著不同語言的音檔:玄關播著西班牙、廚房是德語、客廳播放英文、房間裡則是法語……甚至連廁所也不例外。
某天我上廁所時,聽到熟悉的台語嚇了一跳。問起原因,Haruka 說:「如果我能說幾句寄宿客人家鄉的語言,他們一定會很開心,那我也會很開心。」那一刻,好感動!
Momoka 更是語言小天才,她拉著我要我教她台語的數字1到20,一邊學還一邊用日語拼音記筆記。每天晚上十點,她們固定參加 Hippo 語言社團的線上跟讀;白天出門時,車上也播放語言音檔,還會特別為我選擇日語或中文。Haruka 邊聽邊學,還會錄下我的聲音存起來。那三天,深刻感受到什麼叫「沉浸式」語言環境。

抵達寄宿家裡,Home媽為我準備的小點心
4天的寄宿生活日常
第1天:早上 Haruka 到機場接我,下午一起去商場採買晚餐食材,還陪 Momoka 玩了一下遊戲機。晚上參加 Hippo 的例行聚會後,Momoka 進行她的「台語時間」,我台語太破,最後只好開 YouTube 請真正的台灣阿嬤來支援。

第2天:早上又參加一次 Hippo,下午和Hippo成員一起前往知名景點太宰府天滿宮。晚上我們一起看日本綜藝節目,雖然聽不懂細節,但透過畫面、氣氛和一些簡單單詞,我慢慢發現:其實看電視也是學語言的好方法。

第3天:這天活動滿滿!早上參加北九州 Hippo 的大型跳舞活動,還遇到前兩天見過的熟面孔,像是見到熟悉鄰居一樣的親切。下午 Haruka 開車帶我前往唐戶市場,我們邊吃海鮮邊吹冷風,竟還遇到一群韓國大叔,Haruka 甚至能用簡單的韓文與他們寒暄,結果我們還被請喝啤酒!

第4天 : 早上參加市區的Hippo聚會,下午與Terry碰面參加Terry的行程,晚上回到寄宿家庭,Haruka拿出寄宿接待筆記本,裡面都是歷年來寄宿客人的留言,還有阿拉伯男生呢! 她請我寫下我的感言,接著momoka又抓著我複習台語數字1–20。
晚餐後,我們坐在客廳聊心事。Haruka 說日語,我用英文混雜肢體語言,還靠著 Google Translate 和手機相片,居然聊了兩個小時。
甚至有個奇妙的巧合與緣分:
原來,她們原本計畫2017年去加拿大蒙特婁,後來取消,正打算2019年再出發。而我,在來福岡前,才剛從蒙特婁回來。我們不約而同地驚呼,在這諾大的世界裡,我們都選擇了去加拿大的蒙特婁遊學!我分享了在蒙特婁生活的照片與朋友們的故事,我們還約好 (2019年)9 月在加拿大見。
那晚我深深感受到一件事:
當你全心專注在「理解對方」,語言的障礙就不再是問題了。
這段深刻的交流,比任何語言課程都來得真實。

那天的晚餐很簡單,卻吃出了家的味道。
道別與重逢

第5天早上,我們一起送 Momoka 上學,臨別時她一臉捨不得的模樣,讓我也紅了眼眶。Haruka 最後送我到車站,輕輕擁抱,我們不捨地說再見。
沒想到幾天後,我要離開福岡的那天,Haruka 和 Momoka 特地到機場送機。雖然語言不通,卻不需要太多言語。Momoka 用奶音對我說:「Come back to my house!」我整個人都融化了。
一個月後,2019年1月,Haruka 和 Momoka 跟著 Hippo 社團的活動來到台灣,我們在士林夜市重逢。Momoka 一看到我就衝過來抱住我。

(後記:我們真的在蒙特婁碰面了!一起吃早午餐、散步,雖然還是無法流利溝通,但一見面就很自然、很親切。之後也常透過 IG 聯繫,默默關注著彼此的生活。)

加拿大蒙特婁的秋景

語言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真誠靠近彼此的方式
從沒想過,短短4天的寄宿生活,竟讓我交到這樣真摯的朋友。即使語言不通,我們還是能聊心事、一起大笑、一起生活。我真正體會到:
語言的力量不在於說得多流利,而在於你願不願意用心傾聽、用心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