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跨入青玄府那日,天氣微涼,晨霧猶在。他站在門前抬頭望了許久,這棟水泥所築之所,雖不若江湖山門宏偉,但其中流轉的氣息卻絲毫不弱。文牘之氣、章程之氣、人事之氣、預算之氣——如無形內力,在空氣中四處游走。
他是新進錄取的三等行政武者,編入教育門下。此門雖無兵刃,但文書繁如星辰,制度深若寒潭。入門第一日,便領得一本厚厚的「行文格式指南」,猶如心法初卷;同時另附三冊:「預算審查通則」、「學務規章彙編」、「會議紀錄撰寫要義」,皆為此派核心經脈。
師姊指點他道:「吾輩非以劍求勝,而以一紙之文定乾坤。欲練此道,先守格式,後修條理,再通局勢,方可破關。」他初來乍到,便被派往一名老練文俠手下修習。該人名為石白月,號稱「案牘三百回,無一走樣」,乃本門中堅、女中豪傑,文風嚴苛。他遞來一疊舊案宗卷,語氣如刀:「來,先讀懂,再想寫。」
那十卷,是過去數年辦理預算提報與補助申請的典範公文,每一紙皆條列分明、措辭精準,批示與附件宛如劍招連環,語意如氣,流轉不斷。他連日伏案,一讀再讀,不敢輕慢。他更是著手開始抄寫筆記寫,他明白這不是抄字,而是練內功,練的是格式中的筋骨,字裡行間的氣脈。
初時筆畫顫抖,語句生硬,如初學者舞劍亂陣;一日後,雖未能感通其氣,執筆不穩,語義不清,筆中未含劍意、文內未帶氣場,石白月仍點頭,只淡淡留下一句:「可進第二層。」
自此,他正式開始撰寫公文,並自修「案牘心法」——如何撰擬、如何報編、如何轉呈、如何附註,每一步皆有章法,每一式皆需勤演。每逢會議決議、跨局討論、補助申請,他皆旁聽記錄,默記長官對答如同對招,研讀資料彷若拆解劍譜,細究「為何此語不成?」「為何那條不能刪?」「此格填錯,又將如何牽動全局?」
他將這階段,喻為「案牘築基之年」。雖無名無號,卻如習武之人日復一日蹲馬、運氣、練掌,不得妄進,只得苦守。
某次,石白月突出一題,要他擬一份教育預算追加報告,限時半日內完成。他默默接下,翻查條文、核對過往案卷、比對經費餘額與年度進度,如運氣周天、內息行轉。幾小時後,一篇千餘字文書出爐,格式嚴謹、算術精確,簽核時無人加註一句。
石白月輕聲道:「此篇,已入門。」
那日夜深,他一人留下,獨坐辦公桌前,窗外月色如洗。他將筆豎起,靜置案上,心中念著自己走過的路——從街口衙役,到預算案牘。他並未悔。他知今日的筆,是昔日持刀所化;今日的章,是昨日巡街之心所延。
從此,他真正開啟了他的案牘修行,一步一筆,走進一場以制度為劍、以文書為氣的內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