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の人生觀:成年篇》13 你的英文,準備好進入職場了嗎?
ISBN:9786260138806 (EPUB)
01|我的英文程度怎麼評估?有什麼測驗可以幫助我知道自己的水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坐在某間咖啡店裡,看著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手上拿著手機,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刷著新聞,突然心裡冒出個疑問:「我的英文,到底在哪一個層次?」可能你在看影集的時候,發現中文字幕跟演員講的不完全對得上,或者在捷運站月台上看到那些英文標示,讓你瞬間腦袋一片空白,心想:「我的英文到底夠不夠用?」不管是準備考試、求職,還是打算出國交流,搞清楚自己的英文實力都是非常實在的事。畢竟,英文不只出現在課本上,而是隨時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從網路文章、社群媒體,到超商裡的產品包裝,都在提醒你,英文就像一把能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其實,當你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時,可能會聽到有人說先去試試網路上那些免費的小測驗;也有人建議你報名考個正式測驗。這些方式各有各的好處,也有各自的限制。有時候,在家隨便做個測驗,感覺超方便,但結果可能會因為心情不好、環境雜音多而不準確;反之,若你去考正式測驗,雖然過程比較嚴肅,但卻能給你比較客觀的數據。所以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真的很重要。我們不是要告訴你哪一種才是正確的,而是想跟你聊聊這些方法,幫助你自己慢慢摸索出最適合的那一條路。
說真的,每次你對自己的英文做個小檢查,其實就像在跟自己對話,問問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而每一次正式考試的結果,也都像是在給你一個提醒,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無論你現在的英文狀況如何,只要你肯花點心思,慢慢累積,英文能力總會在不知不覺中進步。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聊聊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自我檢測與官方測驗:認識你的英文實力定位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都是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了解自己的英文水準,就像每天早上起來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狀態。很多台灣朋友會在手機或電腦上找些免費的英文小測驗,檢查一下自己的單字量、閱讀速度或者聽力理解有多好。這種自我檢測非常隨性,不用花多少錢,也不用特地跑去考場,完全可以在家輕鬆搞定。想像一下,躺在沙發上,輕輕點開網路上的一個小測驗,短短幾分鐘內就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努力,感覺就像是跟自己做個簡單的小檢查,既不會壓力大,也不會覺得難受。說真的,這種方法很適合平常想了解大概狀況的人。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自我檢測有時候會受到當下心情或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果你那天心情不好,或者周遭環境很吵,測驗結果就可能不準。這時候,你就可能會覺得自己英文其實沒那麼好,但其實只是當時狀態不好。正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除了在家裡做些簡單測驗外,也會去參加正式的官方測驗。官方測驗由專業機構主辦,題目設計得很精密,而且考場環境也相對安靜、規範,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你平常的英文實力。你走進考場的那一刻,燈光、座位安排和監考人員的存在,會讓你馬上進入專注狀態,把平時練習的實力展現出來。考完之後,成績單上會很清楚的顯示你在聽、說、讀、寫各部分的表現,這份資料就像一面鏡子,讓你看到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
有位朋友曾跟我說,他之前只在家裡隨便做小測驗,結果總覺得參差不齊;後來他決定去考個正式的測驗,結果才發現原來他的閱讀部分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這個經驗讓他意識到,學英文不是只靠臨時抱佛腳,而是要持續累積,系統性的訓練。你看,這兩種方式其實各有利弊。自我檢測方便隨時進行,但數據可能會受到環境干擾;而正式測驗雖然流程較嚴謹,但也能給你比較客觀的回饋。
我們可以把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你可以先用那種隨性的小測驗做個初步檢查,再根據自己的需要,考慮去報名正式測驗。這樣一來,即使某次正式測驗的結果讓你有點意外,也不用太沮喪,只當作是一個提醒,告訴你哪些部分還需要努力。就像平常我們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樣,平時自己感覺還好,但偶爾做個全面檢查後,可能會發現一些潛在的小問題需要注意。學英文也是這樣,每次測驗的結果只是參考,重點是讓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而不是用一個分數來標籤你。
這樣的檢測方式讓你能夠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從而在日後的學習中,有的放矢的改進。比方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聽力部分總是表現得比較好,但在閱讀上還有不足,那麼你就可以多花點時間練習閱讀技巧。這樣一來,不管是用自我檢測還是正式測驗,最終都是在幫助你更了解自己,進而調整學習策略。當你慢慢習慣這種檢查方式後,你會發現其實每次測驗都在幫助你累積經驗,而不是一個終點。畢竟,每個人的學習節奏都不一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你會發現,只要不斷調整,英文實力自會漸漸提升。
多元測驗與情境應用:從日常實境中展現真實英文能力
要評估英文能力,不只看考試分數,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台灣人每天走捷運、逛商圈、去超商買東西,這些地方到處都是英文的影子。你可能會想,「我平時不就是這樣接觸英文的嗎?」其實,這正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方式。比起那種嚴肅的筆試,多元測驗更注重在真實情境下的表現。試想一下,你在捷運站看到那些英文標示,是否能夠馬上理解?或是在超商裡,當你用英文詢問商品價格時,能不能自信對答?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互動,正是多元測驗模擬出來的情境。
這種測驗不會讓你覺得像在考試,而更像是在跟朋友聊天、互動。比如說,你可能會參加一些模擬活動,在虛擬餐廳點餐,或者跟外國朋友聊聊旅遊計畫。這樣的方式,既不需要你事先背很多書,也不會讓你感到壓力山大。反而,你會覺得這樣很有趣,因為它就像是生活中的隨興對話。講真的,這種互動方式能真實反映出你平時的英文運用情況,讓你看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可能你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點餐、問路很流暢,但在討論一些抽象主題時,卻常常語塞,找不到合適的詞彙。這樣的發現對你調整學習策略很有幫助,因為你就知道哪裡需要多加練習。
而且,這種情境測驗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你感受到英文其實並沒有那麼高不可攀。你不會因為一個分數而覺得自己永遠學不好,而是會發現,只要多嘗試,多用英文跟人溝通,慢慢的就能自然流暢。你可以跟朋友一起出外用英文點餐,或者在網路上找些外國朋友聊聊天,這些日常互動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測驗。你會發現,用英文交流時,即使有時候表達不夠完美,那也無所謂,重點在於你敢用,並且從中學習。
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種方式不夠「正式」,但老實說,真正的英文能力不是只看那冷冰冰的分數,而是看你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自信的用英文溝通。不管是在捷運站看到英文標示能馬上明白意思,還是在超商用英文詢問價格都不會結結巴巴,這些都是衡量你英文能力的好指標。從這個角度來看,多元情境測驗不僅給你一個分數,更像是一面鏡子,讓你看到平時生活中英文運用的真實情況。這樣的互動和體驗,比起只在考場上做考題來得更實在,也更符合我們日常的需求。
這種方式讓你感覺到學英文其實沒有那麼難,它就在你每天的生活裡。當你跟朋友用英文聊起最新的電影或是最近發生的趣事時,你會發現,英文其實很有趣,也很生活化。這種自然流露的語言運用,比起死記硬背的文法或單字,更能幫助你建立自信。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英文不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而是一個隨時可以使用、幫你與世界接軌的好工具。只要你敢嘗試,多用英文交流,這種多元情境下的學習方式會讓你收穫滿滿,感覺到進步其實就在每一次輕鬆互動中悄悄累積起來。
動態追蹤與適時複測:長期調整學習策略的實踐
學英文的路上,大家的表現時好時壞是很正常的。有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狀態超好,每次測驗都能輕鬆應對;有時候,又可能遇上狀況不佳的日子,哪怕平常簡單的題目,也會讓你答得不太理想。這時候,用動態追蹤和適時複測來了解自己的狀況就特別有用了。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找個固定時段做個英文測驗,可能是每天上班前或下班後,輕鬆檢查一下當天的英文狀態。這種方法不需要太多繁複的安排,只要簡單記錄一下測驗的結果,然後慢慢觀察,看看什麼時候你的表現最好,什麼時候又稍微低落。
當你習慣了定期檢查自己的英文能力後,就會發現,每個人的狀態都有起伏,而這些測驗結果並不是在評價你有多厲害,而是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學習節奏。比方說,你可能會發現早上測驗時,聽力部分總是比較穩定;但到了晚上,由於累了,表現可能就會差一點。這些發現會讓你知道,什麼時候適合做什麼練習,這樣你就能更有計劃的安排學習時間。
你可以把每次測驗的結果簡單記下來,哪怕只是一個小筆記,日子一久,再回頭看看,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有進步。當你看到某天的結果比上次好,你就會有種「今天感覺真的不錯」的滿足感;反之,如果某次成績不理想,也不用太在意,把它當作一個提醒,下次注意調整策略就好。這種隨時檢查、隨時調整的方式,比起只依賴一次正式考試來得更實在,也更貼近日常生活。
用這種方式,你會漸漸發現,學英文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與修正的過程。每次測驗都像是跟自己對話,告訴你「嘿,這部分可以再加強一下」,而這些小小的進步,最終會累積成一個良好的基礎。就像平常跟朋友聊天時,大家互相調侃「今天狀態不錯」或「今天有點卡」,這種輕鬆的互動,正是你在學習英文時最好的伴侶。只要你保持這樣的心態,不怕偶爾的低潮,就會慢慢發現,英文水準其實是在一點一滴中提升的,而這些資料和記錄,正好讓你知道自己真正的狀態和未來的努力方向。
結語
看完這些分享,你應該會覺得,評估自己的英文程度真不需要那麼嚴肅,也不用死板的只看某一個分數。不管你喜歡用簡單的小測驗,還是選擇去考正式的測驗,或是透過模擬生活情境來檢視自己的英文運用,重點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讓你能夠輕鬆又自在的掌握學習進度。英文學習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段充滿高低起伏的旅程,有時候進步得很快,有時候也會遇到挫折,但只要你從中學習,不斷調整,最終你會發現進步其實就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起來。
希望你能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對待每次的測驗結果,不用太過較真,也別因為一次低分就灰心。英文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終目標是讓你在各種場合都能自信表達,而不是被幾個分數束縛。未來,不管是捷運站上看到英文標示能馬上明白,還是在超商裡用英文順利詢問價格,這些都是你默默努力的證明。保持熱情,讓自己學得開心一點,這樣一步一步累積下來,英文能力自然會越來越好,跟世界交流也會變得更順暢。希望這些內容能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讓學英文變得更輕鬆、自在,也更貼近日常生活。
Q&A
「我怎麼知道自己的英文程度在哪?」
『如果你希望有個清楚的認識,可以從日常應用和正式測驗兩方面來看。因為日常應用能反映你的即時應對能力,而正式測驗則能提供客觀的數據,所以兩者搭配起來,會讓你的評估更全面。』
「那如果只做網路上的測驗,準確嗎?」
『網路測驗雖然方便,但結果會受環境和心情影響,所以只能當作參考。因為你可能某天精神很好,成績就特別高,某天狀態不佳,結果就可能低於實力,所以還是需要有穩定條件下的測驗來對比。』
「那是不是要去考正式的測驗才算準?」
『正式測驗的好處是能給你一個標準化的分數,但它測的是你在特定條件下的表現,不一定代表你的日常英文能力。因為測驗有時間壓力、固定題型,所以即使分數高,也不代表你在真實情境下就能靈活運用。』
「所以,日常應用才是最重要的嗎?」
『日常應用能看出你的實際溝通能力,但如果沒有標準參考,你可能無法準確掌握自己的程度。因為你可能覺得自己講得不錯,但其實發音或文法有問題,別人只是勉強聽懂;反過來,有些人分數不高,但實際對話時卻很流暢。所以,測驗和應用都不能單獨看待。』
「那怎麼用日常來測自己的英文?」
『試著用英文去理解你生活中遇到的資訊,比如捷運標示、購物時的英文標籤,或是看影集時不依賴字幕。如果這些內容對你來說越來越容易理解,那代表你的英文已經在進步。因為真正的能力,不是來自測驗的分數,而是來自你能否在真實情境下流暢運用。』
「可是如果我都不敢講,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用?」
『可以先從簡單的互動開始,比如在咖啡店試著用英文點餐,或是在線上找國外的資訊來讀。因為當你開始使用英文,你就會發現哪些部分不夠好,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改進。如果一直不開口,能力就只停留在紙上,無法成為真正的工具。』
「那如果發現自己哪個部分特別差,該怎麼辦?」
『先找出問題所在,是單字量不足、句型不熟,還是聽力跟不上?因為每個人的弱點不同,所以解法也不同。例如,如果是單字量不足,就試著每天讀英文新聞;如果是聽不懂,可以先從慢速英文開始,循序漸進。重點是知道問題後,就針對性的練習,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學習。』
「那我怎麼知道自己進步了?」
『回頭看看自己一個月前、一年前能理解多少英文,現在又能看懂多少。因為進步是漸進的,不會一瞬間變強,但當你發現以前覺得困難的句子現在看起來很簡單,那就是你成長的證明。』
「所以,不需要太在意一次測驗的成績?」
『分數可以作為參考,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的運用。因為測驗只是檢查你在固定條件下的表現,而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如果你的分數高但不敢開口,或者無法應對真實對話,那這個分數就失去了意義。』
「那學英文應該怎麼保持穩定進步?」
『建立習慣,不需要一次學很多,但每天都要接觸一點英文。因為學習語言就像運動,如果停太久,狀態就會退步;但如果每天都有練習,即使短時間內沒看到明顯進步,長期下來一定會累積成果。』
「可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沒進步,很挫折。」
『這很正常,因為語言的進步不像考試分數那麼直觀,但當你能夠自然的用英文理解世界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所以,不要太急,穩定累積,終究會看到成果。』
『當語言成為習慣,測驗便無意義。』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 愛心
持續來點知識請按下 ➕ 加入(在文章下方)
追蹤我的動態請按下 ➕ 追蹤(在文章上方)
想要了解更多請按下 👑 訂閱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謝謝你的支持與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