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知道建中的對面有植物園,卻從來不知道植物園裡原來還有歷史博物館!
起初,我只是想到植物園散散步,可即使園區內林蔭密布,熾熱的夏日還是把我逼出一身汗來。因此我決定隨便找個地方進去吹冷氣 —— 也就是在Google地圖上找到的歷史博物館。
剛好,進去的時間是免費導覽的服務時段,我心想:「邊吹冷氣邊聽故事好像還不賴。」就購票進到了常設展區。
先說整體導覽的感受:每一個文物的特色都超有趣的呀!完全顛覆了我「看文物很無聊」的認知。如果不是透過導覽員的講解,文物上別出心裁的設計根本就不會被我笨拙的雙眼觀察到。
首先,我想講的是三個國寶級文物:金柄銅短劍、蟠龍方壺與獸形器座。
一、劍柄永不銹蝕的華麗貴族配劍——金柄銅短劍

我第一眼就被它金色的柄首吸引,相較腐鏽的劍身,劍柄(首)精細地做工與色澤毫不受時間流逝所影響。
尤其,劍柄刻有了三種紋路:
1. 饕(ㄊㄠ)餮(ㄊ一ㄝˋ )紋
2. 蟠螭(ㄔ)紋
3. 三角雲紋
你們猜得到這三種紋路分別對應到圖片的哪些地方嗎?
老實說...我光國字就看不懂了,更何況是紋路!
還好!有導覽員的介紹,讓我可以辨別這三個紋路對應的位置:

蟠螭紋在劍首的屁股,拍不到,大家可以到官網上看,它是由多條的無角龍纏繞組成的圖騰。
三角雲紋在劍首邊緣,顧名思義就是三角形裡面刻了雲形紋。
饕餮紋其實就是獸面紋,它讓我聯想到平常鎮守在廟宇門口的風獅爺,確實是有些像外貌圖騰化的風獅爺(如下圖)。

上面兩個眼睛👀
中間兩個鼻孔👃🏻
和下面兩卷小鬍子🧔
不知道你們覺得像不像,我是覺得有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兵器在金柄短劍旁邊:鸞紋戈。
我看到它第一個想法是:「欸?這扁扁寬寬的劍柄到底要怎麼握?難道是迴力鏢?」

劍的構造可分成三段:援、內和闌
援:刀刃
內:柄(小圖),前端有穿孔、後端有彎曲的鸞紋
闌:刃與柄之間短短的「一」字
這神祕的兵器——戈,也是透過導覽員的解說我才知道它的用途,它是戰場上武將騎馬時必配的殺敵武器,最想像不到的是...中間的闌是使用戈的關鍵!但在這裡就不告訴大家了,希望大家可以去史博館聽聽看導覽!(當然Google "戈"也查得到啦)
二、古代的高科技青銅製品——蟠龍方壺
為什麼我說它是高科技?因為那可是在遙遠的周朝(~3000年前)被做出來的超大件青銅製品!目測高度大概到我的大腿肚。而且,除了超大,做工還很複雜和細緻!從壺口到壺身都密布著蟠龍或蟠蛇紋,尤其是頂部鏤空的蟠蛇紋,是很漂亮且俐落的曲線。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鏤空的龍形雙耳,我真的很難想像鏤空的部分是怎麼做出來的。
青銅器的製作方式通常是將熔融狀的青銅澆灌進模具裡成形,如果是一個圓球模具不做結構,灌進去的金屬會做出實心球而不是空心的,這表示只要鏤空,模具內的結構設計就會變得非常複雜。
古代冶金術士除了會冶金還會機構設計,不覺得他們是超厲害的材料分析師兼機構工程師嗎!
回到這個禮器本身的用途,它可被用來盛水或酒(勺子也得做超長才能撈出來XD),而周朝的禮器一定會成雙成對,所以它的另一半被蔣公留在了中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三、造型古怪的獸面人——獸型器座

這個器座與上面介紹的蟠龍方壺都在河南的鄭公大墓被發現。古人故意在墓裡放了嚇人的雕像,所以應該很容易就能猜到這個獸面、大眼、張口、人身的怪物是用來嚇跑盜墓者的。
不過...我覺得一點都不嚇人就是了,小小隻的還有點可愛,尤其是裸露的小肚肚,讓它看起來更像中國版的河童。
另外,頭部有四根向上延展的彎柱,可能被用於承托物件或承盤,所以才被當作器座。
導覽員說古人放寶物在墓地裡是因為深信人死後會有另一個世界,所以會把喜愛的物品、珍寶甚至是僕人一同陪葬在墓中,帶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當然還會設有一些防盜系統,譬如這尊獸型器座。但這些古物終究在20世紀被挖掘出來,並在國共的爭奪中分散在了兩地,現在鄭公所處的另一個世界應該是一貧如洗吧。
以上三件物品因為是獨一無二的文物,所以被列為國寶,不過除了國寶們,還有另一個我私心非常喜歡的文物:青花—束蓮大盤。
四、由中東的顏料彩繪的青花瓷—青花束蓮大盤
從元朝到明朝年初,青花瓷通常是使用自中東地區的鈷礦——「蘇麻離青」來繪畫瓷坯,這種顏料有兩個特點:
- 在燒製時容易在瓷坯上暈開
- 容易積出黑藍色斑點
從下圖清楚看出八角盒和青花大盤之間的差異,八角盒沒有黑藍色的點狀,而且顏色偏青,是嘉靖年間的作品,當時中東進口顏料已逐漸減少,因此其青料呈現較為清淡的色澤。
相對地,青花大盤為明初永樂時期的瓷器,正值蘇麻離青大量進口之際,盤面所見的濃重色彩與暈染特徵,正是蘇麻離青的典型表現。因此,這兩件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顏料很可能並不相同。
那為什麼我會特別喜歡青花大盤呢?
剛才提到,蘇麻離青是一種很容易暈開的顏料,但青花大盤的每一筆卻格外細緻,比八角盒的彩繪更有線條感,所以這讓我不禁想像當時的情況:繪製青花大盤的工匠在落筆時,一定反覆斟酌,力求使線條更加集中而清澈。這是讓人非常佩服的職人精神呀!
另外一個有趣的經驗,是我曾經在德國旅遊時參觀慕尼黑王宮,意外發現在那也有青花瓷,這讓我非常驚訝,沒想到在歐洲的博物館裡,也能見到來自東方的藝術品。
原來,早在那個時代,歐洲人就對這種優雅細緻的瓷器著迷不已,紛紛大量進口中國的青花瓷,即便買不到青花瓷,也會進口白瓷再加以鑲金或裝飾,轉化為歐式風格的陶藝品。
總之,如果假日太無聊,那我很推薦到歷史博物館走走看看(冷氣超涼超舒服XD),特別是導覽時段,導覽員會帶著遊客重新認識這些珍貴的文物,我今天分享的內容只是導覽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更多有趣的部份就留給你們自行前往史博館探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