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計畫土地
- 📖 規劃清楚
都市計畫圖說、建蔽率、容積率、道路用地都已劃定,指定建築線大多早已在都市計畫階段確定。 - 🚧 可能遇到的退縮情況
1️⃣ 都市計畫區變更後的道路計畫(例如:原4米巷道擴成6米、8米) → 新申請建照時要配合退縮。
2️⃣ 如果原建物超出建築線,要重建時會被要求退縮(現有建物可能列為既存違規,暫時不拆,但重建必須配合)。 - 🛡️ 原指定建築線較穩定
- 原則上,只要都市計畫沒變更,主管機關會沿用原有建築線,不會突然要求退縮。
- 但如果道路計畫有更新、拓寬,即便已核定也會要求「配合新規退縮」。
⚠️ 非都市土地
- 📜 規劃鬆散變動多
非都市土地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退縮規範常隨著縣市政策或農路拓寬調整,主管機關有更多空間重新審查。 - 🚧 重新申請時最常遇到
- 投資客買來放著,沒申請建照 → 重新指定建築線時發現要退縮。
- 退縮規範因道路拓寬或法規更新被調整。
📌 關鍵差別
🌆 都市計畫土地:
📖 規劃完整,指定建築線較穩定
🚧 通常因道路拓寬才需退縮
🛡️ 核定建築線沿用機率高
🏗️ 重建時需配合退縮
🏞️ 非都市土地:
📜 規劃鬆散,建築線重新審查機會高
🛤️ 常因農路/鄉道退縮距離變動被要求退縮
🔄 法規變動後,重新指定要求高
🏗️ 新申請建照常觸發退縮問題
📝 結論(懶人包)
🔹 都市計畫土地:
✅ 原核定建築線多沿用,除非遇到道路拓寬、都市計畫變更才會要求退縮。
🔹 非都市土地:
⚠️ 原核定建築線≠永久有效,只要沒申請建照或法規更新,重新申請時主管機關很可能要求退縮。
🛡️ 如何避免「退縮建築線」糾紛?
✅ 1️⃣ 最關鍵:先核定建築線 + 套匯現況
- 原則:只要有做過指定建築線核定,並申請建築許可,主管機關後續比較難要求再退縮。
- 📌 如果你 只核建築線,但沒申請建照:
- 在非都市土地 → 法規變動可能要求重新指定
- 在都市計畫土地 → 原則上沿用舊線,但若有道路拓寬或變更計畫,還是會被要求退縮。
✔ 建議:至少做到
✅ 指定建築線核定(讓基地退縮範圍確定下來)
✅ 套匯現況圖(確認建築線位置與實際地界是否有落差)
✅ 2️⃣ 申請建照的「保護力」最大
- 🏗️ 一旦申請建照並核准
→ 建築線位置、建築面積會被主管機關確認,只要在建照有效期限內動工,後續就不能要求再退縮。 - 🕐 但要注意:建照有效期是2年(可展延一次)
如果超過期限沒動工,下一次申請時還是會重新審查。
✅ 3️⃣ 非都市土地特別要查這些
✔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 確認退縮距離
✔ 鄉道/農路是否有拓寬計畫 → 主管機關常要求退縮2~8米不等
✔ 是否位於都市計畫擴大範圍內 → 如果是,建照審查標準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