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F1》電影的問世,夢回童年時光,老爸用F1、Moto GP、MLB和四大網球公開賽充斥我的童年。還記得舒馬赫叱吒風雲的年代裡,每天飯後的電視總少不了F1,小時候看著電視裡,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的排位賽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名單更迭,內心總充滿許多疑惑。老爸骨子裡的賽車夢,總覺得必須在未來的某一日,帶他親臨現場才是。
《F1》電影由布萊德彼特主演,這位家喻戶曉、兩度被評為「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即使看過他的多部作品,還是不得不為年過六十依然「不用替身」上陣賽車的精神所懾服。《F1》電影的看點不止於此,甚至找來傳奇車手--漢米爾頓來客串,漢米爾頓是拿過七次世界冠軍的車手啊。除此之外,更遑論電影裡那些震撼的音效與彷彿親臨賽場的真實感,不論速度與飆風感,都好像真的坐在賽場一般。
因為是觀後感,以下涉及情節,絕對有雷。《F1》的故事情節雖從一位過氣的車手開始,看似了無新意的設定,卻不失振奮人心的戲碼,那股隨著情節高潮迭起而被煽動鼓舞的感動,只能說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啊。主角桑尼·海耶斯年輕時曾備受矚目,被譽為是極具奪冠潛力的年輕車手,然而,他卻在一次大獎賽中出了意外,從此沉寂甚至染上賭癮、一蹶不振。桑尼曾提到,只有在駕駛座上,才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他不論是以何種形式,跑計程車也好、參加小型賽事也罷,這些年來依然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之中,在一次戴通納24小時跑車接力賽之後,他收到昔日車友的邀請,請求桑尼加入他已垂垂可危的車隊--APXGP。

世代交鋒|會勝出的是經驗還是天賦?
APXGP車隊的首席車手--皮爾斯第一眼見到桑尼便嗤之以鼻,他認為車隊再怎麼岌岌可危,也不能把命運交付在一個早已離開F1已久的桑尼。雖然桑尼沒有通過車隊的測試,但他精準指出APXGP車子上的弱點,這是在先前當技術總監問皮爾斯哪裡需要改進,皮爾斯始終回答不上來的。
年輕的皮爾斯前途無量,雖然在APXGP車隊始終拿不到好成績,但也有不少人關注。隨著車隊即將被賣掉,他也面臨可能失業的風險,然而經紀人卻還是希望他能好好經營社群、經營形象,這在老練的桑尼看來,都是干擾皮爾斯專心開車的「雜音」。
桑尼與皮爾斯除了在賽道上拉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完全迥異。面對即將到來的大獎賽,皮爾斯借助公司精準的訓練菜單,桑尼則是按照自己的步調練跑。看似什麼都沒有作為的桑尼,卻也什麼都做了。他看出APXGP車隊裡鬆散的團隊默契,也看到了車子上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APXGP不放手一搏,實在很難有轉圜的機會。因此,桑尼在賽場上不按牌理出牌,搞的隊友們人心惶惶,出發沒多久就出局或是頻頻靠著安全車出動來爭取時間的作為也不為眾人所齒,但是這些種種操作竟讓隊友皮爾斯一連推進好幾個排名。
當眾人指責桑尼總是我行我素,但他卻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隊友往前。
當眾人指責桑尼不按計畫來,但他卻用自己的方式企圖扭轉「一陳不變」、創造奇蹟。

勝負之外|我們是為什麼而跑?
賽車是一項必須置生死於度外的運動,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不論是桑尼還是皮爾斯,每次上賽場都面臨會撞車或摔車的風險。桑尼更因為年輕時的一次重大事故而脊椎有舊傷,老友不斷的問:「究竟是為了什麼來?」然而,不只是賽車,當我們在面對自己人生很在意的事而執著不已,或是因為始終難以突破而鑽牛角尖時,是因為什麼而堅持下去?桑尼說,只有在駕駛座上,才感受到真正的活著。
速度之外|天時地利人和的團隊默契
而在速度之外,要擠進排名之內,更多的是團隊合作。不論是進場換胎的時機、車手之間的合作抑或是技師們天衣無縫的換胎技巧,都在電影中表露無遺。最後一場關鍵的大獎賽戰役中,桑尼與皮爾斯絕佳的默契讓他們得以在最後跑進前四名,但他們卻面臨不得換胎、必須跑到最後的威脅,當其他人都已換上新胎,他們兩人卻得用已經跑了七圈的舊胎必須奮戰到最後一刻。
桑尼在一次碰撞中觸發了紅旗,使得比賽不得不中斷,他們也因此獲得十分鐘的重整機會。
最後三圈,桑尼與皮爾斯緊追在排名第一的漢米爾頓之後,要能成功超車必須要有一人犧牲,桑尼首先發動了攻勢。
在一陣混亂中,皮爾斯得以和漢米爾頓角逐。但皮爾斯卻為了總部:「桑尼還有完賽的可能嗎?」他再一次犧牲了自己,讓桑尼得以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問鼎中原。
最後一圈,像是跑了一生那麼長。
賽事終了,桑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世界冠軍。多麼鼓舞人心的一刻。
掌握在手的,是機會,還是命運?
桑尼賽車時時常會有一個習慣,隨機抽一張撲克牌放入口袋,這個動作令他感到安心。雖然說《F1》電影呈現的依然是一個過氣車手得以翻身的歡樂大結局,但是當桑尼奪得世界冠軍後,他卻離開了車隊。如同他的人生一樣,總是在最輝煌的時刻退出。這樣的情節安排,也比較接地氣了一點。並非一味地塑造英雄,而是把焦點擺在他做這些事的目的及意義上,重振了APXGP這支車隊、重新幫助皮爾斯回到初心、重新面對賽車的意義,這些都是桑尼所帶來的改變。
故事的最後,桑尼告別了F1,來到越野賽場。我想,這個結局,似乎也在說明了,桑尼能獲得世界冠軍,是整個團隊的努力及合作無間,這個冠軍是整個團隊所得的,而他只是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