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凌晨,鏡洲封鎖區內。林湛潛伏在廢棄的Ω觀測站B區,這裡曾是 Project17 的核心資料備份中心。
在塔樓底部一間上鎖的伺服器室裡,他找到了尚能運作的一台獨立主機,冷風從排風孔輕輕灌出。
螢幕亮起,密碼頁面顯示:`P17-ROOT-Ω`。他試著用簡沐晴哥哥筆記裡找到的編碼「JH-0317」,居然成功解鎖。
**登入後的畫面,顯示一份標示為「最高機密」的資料集:**
**【副計劃名稱】:"Ψ-ECHO"**
**類型:意識樣本備份與復寫模擬**
**發起單位:AURORAE集團(黎明企業)|聯合資助:Project17研究會**
**起始日期:2023/11/05**
**目標:建立人類意識映射資料庫,於潛在世界末日事件中,實施選擇性意識上傳與同步還原。**
林湛心頭一震。他從沒聽過「AURORAE」這間企業。但根據資料顯示,它是 Project17 幕後最大金主,甚至比軍方還早介入核心技術開發。
**檔案節錄 · Ψ-ECHO項目細節**
- 意識備份方式:非侵入性腦波收集(通過裝置“Ω-TAG”每日被動掃描)
- 掃描對象:重點觀察者(記得者群體)、政府高層、AURORAE內部成員
- 備份週期:每日自動更新至“Ψ層級雲端同步系統”
- 還原條件:於「全域意識崩潰」或「重大同步偏差」時重啟使用
- 成功率預估:37.4%(截至2025/07)
林湛的手微微顫抖。
這不只是一場實驗。這是一場選擇——誰值得留下記憶。
他往下翻閱,一段機密通訊紀錄映入眼簾:
📧【內部備忘】
**收件人:黎明企業董事會**
「我們已確認7月5日事件為第一次Ω-觀測層失控,造成部分城市磁場異常與短暫時間靜止,影響人數約570萬人。
‘記得者’為其中12人意識樣本未被完全洗除者,可能具備‘自主同步拒絕能力’。本公司已將這些樣本納入Ψ備份優先層,預備於第二輪意識重建啟用。
若Ω觀測器進入REPEAT PHASE 4,所有非備份意識將無法保留。」
— AURORAE·特別研究室主任 / 林賀銘
**林湛感覺如墜冰窟。**
「第二輪意識重建啟用」?
換句話說——當這個世界再次崩潰時,只有被標記為「可複製」的意識會被還原。其他人,將真正消失。
**簡沐晴訊息傳入**
「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哥哥說過一句話——
『Project17 不是為了保存人類,是為了挑選人類。』」
林湛緊緊盯著螢幕。他忽然明白,這場實驗的本質,從來都不是解釋「發生了什麼」,而是誰能「繼續存在」。
而他和其他記得者,很可能早已不是「人」,而是「Ψ-ECHO」上的意識副本。
**章末鏡頭 · AURORAE東京研究中心**
黎明企業高層會議室,螢幕顯示林湛的位置已經暴露。
研究主任林賀銘對著眾人說:
「他們正在回收過去的自己,但他們不知道,那些記憶本身就不是原版。」
「Ψ-ECHO並不是備份,是預載版本。」
他轉身,按下同步鍵,螢幕閃現:
「Ω Repeat Phase 4:初始化中…」
**【下一章預示】**
當意識不再屬於個人,而成為可被選擇、調整、甚至複製的「資產」——人,還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