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湛躲在花蓮山區的民宿裡,雨聲斷斷續續,像某種無形信號的摩斯密碼。他的手機開著ΩNet聊天室,等待 KS-12 的回覆,但連續幾個小時都沒有任何訊號。
凌晨三點,訊息鈴聲響起。
不是聊天室。是簡沐晴。
她發來一段文字與一個檔案連結。
「這是我哥哥留下的……一切的起點。」
檔案名稱是:P17-017-Exp_v3_中譯版.pdf
林湛頓時清醒。他記得簡沐晴的哥哥,簡俊涵,曾是國防部心智行為實驗室的研究員,五年前離奇死亡,死因定調為「過度疲勞導致心肌梗塞」。
但她從沒告訴過他,哥哥曾參與 Project17。
**簡沐晴的視角 · 24小時前**
她趁著學校校務會議的混亂,回到哥哥生前的書房。那是一個狹窄的儲藏間,如今堆滿舊書與堆疊紙箱。
她記得哥哥曾說:「我藏了備份,不是因為怕政府,是怕自己會忘。」
在一個舊收音機的電池艙裡,她找到一個極小的金屬隨身碟,上頭貼著手寫標籤:「017」
她當晚沒睡,解密、轉檔、翻譯。裡頭的內容,讓她幾度幾乎停止呼吸。
**林湛翻開PDF檔案,第一頁就寫著:**
【P17·實驗編號:017】
題目:多維心理負荷與觀測異常反應實驗
地點:東部山區行動基地(代號 Omega Grove)
實施日期:2024年5月〜7月
實驗對象:人類意識(選擇性群體)
實驗目標:觀測人類意識在非線性時間中的適應反應與崩解閾值。
林湛喉頭乾澀。他往下翻,圖像與筆記組成一份龐大而詭異的報告。
有腦波圖像、潛意識投影、夢境重疊率測試。
但最讓人心驚的,是「接觸實驗」項下的紀錄。
📌【項目P17-017-B】
日期:2024/6/18
實驗對象:受試者#071(男,32歲),未說明身份
裝置:Ω觀測器模型(Ω-M1,代號「天眼」)
結果摘要:在接觸Ω觀測器第17分鐘,受試者出現「全面性意識重置」現象,記憶短暫遺失,生理時鐘凍結約0.2秒。
但這不是最可怕的。
下一段記錄的是 Project17 的「場域測試」,也就是——在開放空間中模擬觀測者效應的實驗。
而那個場域測試,標註地點:台北市信義區。
時間:2025年7月5日。
林湛怔怔看著螢幕,心跳如雷。
「這不是自然災難,這是實驗的副作用……」
簡沐晴在訊息裡接著說:
「我哥哥留下了一段語音。他早就預見有人會發現這份檔案。他說:『如果你聽見這段錄音,代表 Ω 計劃已進入不穩定階段,而記得的人,正被逐一標記。』」
林湛點開音訊。那是簡俊涵低沉的聲音,沙啞、顫抖,但明確。
「Project17 從來不是為了防禦外星接觸。它的目的,是要測試人類是否能在‘被觀測’的情況下維持自我認知……」
「Ω觀測器並不是監視器,它是『意識反射裝置』。它不僅觀察你,也會根據你的潛意識,讓現實對你產生‘回應’。如果你記得,就會被系統標註。如果你害怕,它就會顯現恐懼。」
「那場7月5日的‘時間靜止’,不是事件,是一場……觀測者集體試煉。」
錄音到此嘎然而止。
**林湛攤在椅子上,久久無法言語。**
他腦中浮現一個畫面:全世界僅12人記得那20分鐘,不是因為他們幸運,而是他們成為了「017實驗」的樣本。
這不是記憶的奇蹟,而是設計的殘酷。
**隔日.ΩNet聊天室**
KS-12 回覆了他的留言:
「你打開了『第2層記憶層級』。記得者,即將進入同步。」
林湛回傳:「同步是什麼意思?」
KS-12 只回了一句:
「下一次Ω觀測將不只靜止,而是選擇性**重啟**。」
他頭皮發麻。
「意思是……世界還會再次被‘調整’?我們會變成……不同的人?」
**章末視角切換.賀子強的軍方研究室**
「實驗編號017的副本怎麼流出了?」
他憤怒地拍著桌子,望向螢幕上林湛的照片。
助理低聲回報:「我們追蹤到一份加密雲端,但連結已失效。」
賀子強盯著另一個資料夾,點開一張照片——是一個潛藏在山林中的實驗倉,門上印著模糊不清的標誌:
Ω-Grove
他冷笑。
「沒想到……他們真的還有人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