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篇:真心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我會想,或許一對一的配偶制度就是像我這種人發明的,因為不是靈活隨性的性格,對於變化的應對能力很低,所以為了給自己安全感,我們要求忠貞。

我很忠貞,你也要很忠貞,我們都有應該做的各種行為設限,用各種有自制力的表現來讓雙方感到自己夠特別,夠重要到能相信那句「我愛你」是只會對一個人說,三個字重達千斤。(對poly人來說是千斤沈重,但對mono人來說卻是千斤的安全感)

一直以來,我對「愛」的定義就都不是單純的浪漫感覺而已,還有很多複雜的其他感受跟現實考量夾雜在裡面。我的「我愛你」代表的是「我有意識地願意為你付出,我有意識地願意為你退讓,我有意識地願意盡全力經營我們的關係直到我無力為止。」

更重要的是,我的愛情伴侶關係,是要能雙向奔赴的。當對方跟我說「我愛你」時,我期待的一樣是他有意識地願意為我付出、退讓,盡全力經營我們的關係。」

所以我始終無法理解單向型的愛,「愛是不求回報」、「只要我愛他就夠了」,「只要他開心就好」,這些都不會是我能夠接受的愛情方式,對我來說,那不是愛,是自以為是的一廂情願。

剛接觸開放式關係時,我最困惑的就是「女朋友」三個字,當時的對象帶我跟他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就是用這樣的稱呼介紹我,雖然他會跟我說只是為了方便,不用跟別人解釋太多,但我真的很困惑,因為包括他的行為都讓我覺得我搞不清楚他的「核心內圈」到底是什麼意思。

然後後來他開始想要追求我們的共同認識的人時,他會要求我不要出席對方也有出席的活動,以免他跟對方覺得尷尬等等的事。當然對於當時才剛接觸開放式關係的深度mono的我來說,雖然我也有努力嘗試做「開放的行為」,但心中卻有諸多窒礙與疑惑。

不幸的是,當時的對方,包括後來我真的也交到的第二個男朋友其實都是跟我無法有良好溝通的人,所以除了混亂跟難過,那段時間真的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直到和戀人交往後,我才慢慢地建立起屬於我自己定義的開放式/多重伴侶關係的界線,那些倡議開放式關係的文章,我無法全部認同,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看很多關於伴侶關係的書,不論那些書是在講開放式關係或是目前主流的典型關係,也聽很多大眾心理學,學著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我跟戀人以及戀人跟其他人的關係。

雖然最近跟戀人又進到一個熱戀的高峰,我也很常公開表達我對他的愛,但其實我真的會很想在每篇向他示愛的文章後面都放上像那種投資廣告會在最後講的什麼「投資有賺有賠,購買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這種警告語,我一直想強調「不是因為戀人是對的人,所以我們就能順利無礙地走到現在」,而是因為「我真心願意主動先改變我自己,戀人也真心願意主動改變他自己」,我們才能走到現在,我才開始覺得他是對的人。

喔!對了!說明書不是使用手冊唷!以我的觀點,被很多人稱為開放式關係的聖經的「道德浪女」就只是闡述開放式關係的理想的書,讀它會幫助你更了解開放式關係,但它真的不是使用手冊。

每一段開放式關係都是要靠所有的關係人一起建立適用於他們的規則的,尤其中間人是要承擔非常重要的溝通工作,其難度比夾在婆媳間的老公身份還要高上十倍,即便自認有心理準備好才建立關係,交往期間沒有持續有意識地維持關係,關係也很容易出問題的。

我很感謝因為接觸開放式關係,所以我才會遇到戀人,因為想要更認識他,所以我改變自己,去接納他,他也改變自己來接納我,所以我們才能真正相愛。從某個角度看來,和戀人的關係是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所遇到過的最實在的感情關係。

更感謝的是那個真心去認識跟實踐開放式關係的我自己,不管我的初衷是什麼,在這五年裡我學到的跟經歷到的,都讓我更勇敢做自己,這是段我從沒有預期過的人生旅程,以後我不敢說,但到目前為止,我充滿感謝。

但,再次聲明,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同時有兩個(含)以上的認真的深度的感情關係,請記得:這就算是有兩倍的快樂,也絕對有十倍的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默默的開放式關係
1會員
38內容數
一個自認想法不算太傳統,但在進入開放關係後卻驚覺自己「好傳統」的人。目前有一個poly的戀人,自己努力了一段時間,但似乎一直愛不上別人。 我不知道我這樣算不算mono,但我決定以目前的狀況來寫下所有我的記錄、感想和自我鼓勵。也希望能讓跟我一樣有poly的伴侶,因為愛他而願意認識並嘗試開放關係的人,知道你不孤單。
2025/07/09
有很多的觀念的轉變都不是一朝一夕,或是我說我想改,然後隔天睡醒就改變了。
Thumbnail
2025/07/09
有很多的觀念的轉變都不是一朝一夕,或是我說我想改,然後隔天睡醒就改變了。
Thumbnail
2025/06/07
當「特別」這件事已經被多方共享,我如何確信「我對你而言是特別的」?
Thumbnail
2025/06/07
當「特別」這件事已經被多方共享,我如何確信「我對你而言是特別的」?
Thumbnail
2025/06/06
前幾天跟戀人聊天時,又發現戀人跟某個女伴曾經做過某些沒有跟我做過的事,而且他做了之後也沒有告訴我。當下我第一個反應就是「不爽」,但幸好(?)這也不是頭一遭了...
Thumbnail
2025/06/06
前幾天跟戀人聊天時,又發現戀人跟某個女伴曾經做過某些沒有跟我做過的事,而且他做了之後也沒有告訴我。當下我第一個反應就是「不爽」,但幸好(?)這也不是頭一遭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邊有個朋友,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黃金單身漢,家境清白,最重要這個男生有穩定公家收入,身邊不缺錢花用,長相也不錯,有禮貌,父母親也為人正直,我們真的由衷替她開心,但是交往一陣子,女生辭掉工作,專心開始「愛ㄤ,愛拼工」的生活。
Thumbnail
身邊有個朋友,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黃金單身漢,家境清白,最重要這個男生有穩定公家收入,身邊不缺錢花用,長相也不錯,有禮貌,父母親也為人正直,我們真的由衷替她開心,但是交往一陣子,女生辭掉工作,專心開始「愛ㄤ,愛拼工」的生活。
Thumbnail
熱戀中的情侶總是喜歡問彼此愛不愛自己,如果回答了「愛」,又會追問「有多愛」,這是情侶相處中的「送命題」,因為很多時候怎麼回答都無法嚷對方滿意 但愛不愛又豈是言語所能確認?看一個人有多愛你,應該看的是他為你做了什麼,而非說了什麼 這點不只適用在情侶間,家人、父母、孩子、朋友之間其實也是一樣⋯⋯
Thumbnail
熱戀中的情侶總是喜歡問彼此愛不愛自己,如果回答了「愛」,又會追問「有多愛」,這是情侶相處中的「送命題」,因為很多時候怎麼回答都無法嚷對方滿意 但愛不愛又豈是言語所能確認?看一個人有多愛你,應該看的是他為你做了什麼,而非說了什麼 這點不只適用在情侶間,家人、父母、孩子、朋友之間其實也是一樣⋯⋯
Thumbnail
愛情觀的純粹,當然只能有戀愛腦,加了理性腦,就沒有浪漫愛情可言,一切會走向制式化的現實層面,走著走著愛情會走失變異,愛情容易消磨殆盡。 可不可以跟同一人談一輩子的戀愛! 我與老公的答案是可以的。理由原因是,我們在交往最初,先將愛情觀做各自表述,想要的、不想要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現在的、
Thumbnail
愛情觀的純粹,當然只能有戀愛腦,加了理性腦,就沒有浪漫愛情可言,一切會走向制式化的現實層面,走著走著愛情會走失變異,愛情容易消磨殆盡。 可不可以跟同一人談一輩子的戀愛! 我與老公的答案是可以的。理由原因是,我們在交往最初,先將愛情觀做各自表述,想要的、不想要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現在的、
Thumbnail
以顯化來說,你不需要給別人愛你的理由,你只需要預設對方就是會愛上你。而結果就是他會自己找理由。 你如果什麼都不好,他就會說他什麼都不好,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好愛。 你如果什麼都好,他會說你是完美的伴侶所以好愛。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以顯化原理來說比「你值得無條件的愛」更好懂,因為「值得
Thumbnail
以顯化來說,你不需要給別人愛你的理由,你只需要預設對方就是會愛上你。而結果就是他會自己找理由。 你如果什麼都不好,他就會說他什麼都不好,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好愛。 你如果什麼都好,他會說你是完美的伴侶所以好愛。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以顯化原理來說比「你值得無條件的愛」更好懂,因為「值得
Thumbnail
我們所選擇的伴侶往往會反映出我們當下最深層的需求和渴望。本篇文章透過個人故事分享,描繪出長久愛情的模樣,並詳述如何找到與自己需求契合的伴侶,讓相處如熱戀般甜蜜。
Thumbnail
我們所選擇的伴侶往往會反映出我們當下最深層的需求和渴望。本篇文章透過個人故事分享,描繪出長久愛情的模樣,並詳述如何找到與自己需求契合的伴侶,讓相處如熱戀般甜蜜。
Thumbnail
本文探討愛情關係中的相互擁有觀念,介紹「相互歸屬」和「相互擁有」的概念,並提出在愛情關係中協調獨佔性和相互歸屬性質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愛情關係中的相互擁有觀念,介紹「相互歸屬」和「相互擁有」的概念,並提出在愛情關係中協調獨佔性和相互歸屬性質的建議。
Thumbnail
近幾年很常在各種社群平台或現實生活中會聽到很多人跟自己的男朋友或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愛?」包括我自己跟我自己的伴侶也談論這件事情,通常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回答都是我覺得愛就是陪伴、包容、理解、平淡過日子這種回答,雖然這些回答並沒有錯,的卻人跟人相處時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之間對這個
Thumbnail
近幾年很常在各種社群平台或現實生活中會聽到很多人跟自己的男朋友或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愛?」包括我自己跟我自己的伴侶也談論這件事情,通常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回答都是我覺得愛就是陪伴、包容、理解、平淡過日子這種回答,雖然這些回答並沒有錯,的卻人跟人相處時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之間對這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