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有些靠近,不是刻意安排,而是剛剛好
高三的生活像是被時間掐著脖子快轉,每天都被模擬考、倒數日、志願卡追著跑。
沒人會在這種時候,認真去想什麼「命運」或「緣分」
所以當我被抽到和季言同組參加「畢業攝影作品展」時,我第一個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會不會太尷尬?
⸻
老師說這是班上的「情感緩衝計畫」,要我們在壓力下學會「團隊合作與表達力」,所以規定小組要完成一組畢業回憶影像作品,可用攝影+文字形式呈現。
我擅長寫字,他擅長拍照,我們剛好一拍一寫。
只是——剛好?
我看著籤條上的名字,又轉頭看站在一旁淡淡瞇笑的他,心跳突然有點亂。
⸻
第一次開會我們選擇留在教室。
我坐在靠窗那張熟悉的位置,他坐我對面,桌上攤開筆電、便條紙和草稿。
「我們可以拍下每天放學後的教室。」他說。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為什麼是放學?」
「因為那時候光最好,也比較安靜。妳不是喜歡安靜嗎?」
我抬頭看他。他的語氣沒有嘲諷,眼神也沒閃躲,就只是那樣平靜地看著我。
那一瞬間,我突然不太確定:他到底是觀察太入微,還是……一直在注意我。
⸻
我們開始默默分工,他拍、我寫,互不干涉,卻意外地順利。
有次他問我:「你會用快門聲當情緒線索嗎?」
我愣了一下,他解釋:「比如說你今天心情比較沈,就會拍慢一點。你心情亮,就會不自覺拍很多張。」
我笑出來:「你怎麼連拍照這種事都能讀氣氛?」
他聳聳肩:「因為我拍的照片裡有妳。」
我心跳漏了一拍。
⸻
某天下午,我們約在學校後面的小公園取景,結果遇上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
我沒帶傘。他也沒有。
但他沒有慌張,只是淡淡說:「等我一下。」
他跑進附近便利商店,不到五分鐘,撐著一把灰藍色的傘回來,濕了一半的襯衫黏在手臂上。
他沒把傘遞給我,而是直接走過來,一把罩住我。
「妳不是最怕感冒嗎?我撐就好。」
我們一路安靜地走在雨裡,誰也沒說話。
但那一段路,是我人生裡,走得最慢卻最不想結束的一段。
⸻
回教室後,我翻開他放在桌上的筆記本。
那是一疊印有攝影構圖練習的空白頁,我本來只是想看一下計劃進度,卻不小心翻到最後一頁。
那裡貼著一張小卡。
那張卡……是我的字跡。
是那天我掉落的其中一張卡片,上面寫著——
>「喜歡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像極了某個人。」
他……竟然收著。 還貼在筆記本裡最重要的一頁。
⸻
我猛地闔上筆記本,心跳如擂鼓。
我不該偷看。但我也不想假裝沒看到。
他……一直都知道?
還是說……他想讓我知道?
⸻
我不敢問,也沒說。
只是那天之後,我開始更在意他給我的每個眼神、每句話、每次「剛好」的靠近。
下週是畢業攝影作品要上傳的最後期限。
他傳給我一張照片,是我那天在傘下的背影。
陽光從葉子縫隙灑落,地面被雨水打濕,背景是一排老舊校舍的窗框,而我站在畫面偏右,頭髮有點濕,像一朵剛被風吹過的花。
那張照片的檔名叫:
>「W.Y. Rainlight」
(W.Y.是我的名字縮寫)
我在看到那張照片的時候,眼淚突然就掉下來了。
我從來沒有那麼確定過,自己在誰的世界裡留下了痕跡。
而他——從來都沒有離開,只是我一直看不見。
⸻
「有些靠近,不是刻意安排,而是剛剛好。
而我希望這份剛剛好,可以被好好保存,不被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