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週週報會回歸正常的發佈節奏。
也就是在每週一早上發佈,並回顧上週業界發行了什麼事情,並加入自已的想法與評論。
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切台美關稅的問題,但台灣與美國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在我撰文的當下,也還沒正式公佈,所以關稅問題不會是我本週要聊的。(No news is good new?)
其實對等關稅這題,重點不在能多低,而是不要比主要競爭對手(依產業別不同)高就好。
台灣自行車業的競爭對手主要還是越南(20%)、柬埔寨(36%)、印尼(32%),而中國在被美國課那麼高稅的情況之下,也只剩下入門車款能在中國作了(末端售價在150 USD以下)。
但這個價格帶也早已不是台灣組車廠的戰場。
從整車的角度來看,台灣最好的情況就是比越南低;就算是相同稅率,我也認為算是能夠接受的結果。(與目前情況相同)
因為說實話,我並不覺得對等關稅最後的結果會大幅的影響到自行車整車生產的佈局。
除非台灣的對等關稅真的比越南要低上很多(under 15% or maintain 10%),那麼那些北美品牌的成本精算師們或許就會考慮將部份中階碳車給移回來台灣。
我們只能耐心等待談判的結果並希望是讓大家都能接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