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從第一頁開始就不是單純的閱讀,而是一場無聲的陪伴。
《滅燭憐月滿》對我而言正是如此。
這本書是央央醫師送給我的一份禮物,剛好在飛往香港前夕收到,也就成了這趟旅程的陪伴,出發當日颱風蒞臨台灣,是少見的從台灣海峽北上登陸的路徑,所以飛機是在大雨中起飛,但不管窗外是茫茫灰暗機艙是靜默無聲,這本書卻像一盞微弱卻不滅的燈,照見那些在生死邊界徘徊的故事,我看見病人的脆弱,看見有顆心傾聽他們的孤單,看到燭滅前一句句溫暖的文字。
書名「滅燭憐月滿」特別有畫面感(尤其今日的天空):當燭火熄滅,生命不再強烈地燃燒,或許還能抬起頭,看見月亮正滿盈,那是一種無聲的體貼,也是一種在最終章依然願意保有的尊嚴。央央醫師說,她希望這本書不只是醫療專業者的讀本,而是一份「共筆」,一份所有願意陪伴的人都能打開來,一起書寫生命故事的共筆,在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教條,也沒有冰冷的專業語言,有的只是貼近與同理。
這本書不只談臨終,更在提醒我們:所有告別之前的每一天,都還是生命。我們都還在書寫每一天,都想著用最後一點時間,說一聲謝謝,或什麼話都不想再說,只希望有人坐在身邊,一起安靜,一起聆聽音樂或閱讀繪本。
書中央央醫師回憶起他的病患駱老師,直到今天她還是會去駱老師的臉書,觀看他最後世上的日子,還是會去植物園漫步去沉思去攝影,我想如果是我在世上的最後日子,我還是會想要聽歌看景寫文章,就像央央醫師還是會去翻看駱老師的文章,不管生前死後,愛與思想才能碰觸人心。
我認為即使身體衰退,意識模糊,人依然渴望被看見,被尊重,被愛。書中的這些故事或許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一個完美的照顧者,但它會教你放下恐懼,留下一點溫柔,一起看著月光慢慢升起。
當我闔上書本,心裡反而有一種安定感,死亡不是書的主題,反而是「在有限裡看見滿溢」的信念,就像書名說的,燭火會熄滅,但月亮仍在。
謝謝央央醫師,送給我這本如此誠懇的作品,也謝謝書中每一位願意讓人看見脆弱與勇敢的病人。
他們教我:生命的盡頭,仍有愛與思想可以留下。
後記:其實我對香港機場回憶是不好的,上一次飛到這機場,正看者元朗的山頭想念在那裡爬山的記憶,飛機就一個踉蹌拉起,第二次的降落以為要成功落地了,卻在跑道上彈了一下再次重飛,我都以為那次要交代了,隔了幾年再一次飛到香港機場,心中難免忐忑,有這本書陪著我安定心神,真又是另一段人生體悟了。



周桂芳 筆名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