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樹,也是在仰望時間。
在瑞士山谷的一隅,我抬頭看見這棵大樹與奔流而下的瀑布,那瞬間我想到《大樹的祕密》裡那兩顆微小種子。
它們穿越了時間與地層,像我們一樣,都在尋找能夠落腳與生長的地方。
在瑞士山谷仰望的一棵大樹,讓我想起那對種子的遠行。
在圖書館偶然遇見一本有趣的書,《大樹的祕密(Big Tree)》。厚實的書身與沉穩的黑灰白封面吸引了我,一翻開,驚喜地發現這是一本既科學又詩意的繪本,一本關於種子、生命、時間與宇宙的壯闊旅程。

《大樹的祕密(Big Tree)》書封。 作者/繪者: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 2024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之一,借閱自台北市立圖書館。
這本書由布萊恩・賽茲尼克創作與繪製。全書沒有繽紛色彩,僅以灰黑白鉛筆手繪呈現,卻精緻得令人屏息。這不僅是一本給小小孩的繪本,也是一本深具哲思與情感厚度的作品。
書中的主角,是兩顆懸鈴木種子—路薏絲與默溫兄妹。他們原本依偎在母親,也就是那棵大樹的懷裡,直到一場森林野火逼使他們踏上逃離之路。從此,他們開始了一段穿越千萬年歷史的冒險。
這段旅程包含上山下海的奇遇:曾藏身於海底的貝殼裡,隨潮汐漂泊;遇到了蝴蝶帶著兄妹倆旅行;也隨著蕨類、落葉落腳;遇到動物(鼠類),甚至是恐龍的驚魂記。最後,穿越山的裂縫與地殼深處,目睹了火山爆發與冰河時期的更迭。這不僅是一場空間的遠行,更是一場時間的長征。
書中有一段話深深觸動我:「我們都和時間本身一樣老。」
這句話出現在講述地球與宇宙誕生的篇章裡。從宇宙大爆炸、太陽與行星的形成,到生命從原始海洋中浮現,《大樹的祕密》帶領我們沿著時間的年輪,重新思索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作者巧妙地將許多真實的科學知識融入故事中。例如加拿大科學家蘇珊‧西瑪德博士(Dr. Suzanne Simard)提出的「樹木如何透過菌根網絡互相溝通與照顧」的理論,也在書中成為母樹的情感依據。還有關於恐龍滅絕、化石、化石物種(fossil species)、海草的演化、甚至月球起源等知識,都化為旅途中的風景與線索。
這本書的視角雖然渺小—兩顆種子—卻仰望著宇宙的浩瀚,也走過地球的創傷與重生。

我總是忍不住靠近這樣的大樹。 那些紋理與龐大身形,像是一位守著時間的小巨人。 樹與人家共處著,靜靜等待四季的循環。

光落在葉間的那一刻,世界變得寬闊,也變得安靜。 它們與我們一樣,都在找尋能夠落腳、生長的地方。
《大樹的祕密》提醒我:每一棵樹、每一顆種子,其實都懷抱著時間的記憶。它們與我們一樣,都在尋找著適合生長的地方。
這不只是一本繪本,而是一封寫給生命的情書,一本關於「存在」的思索之書。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