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文獻評析(含中文文獻及英文文獻)
題目鏈結:https://www.lib.nthu.edu.tw/library/department/lrs/exam/tm/tl/112/4802.pdf
作答:
一、
1.請說明本篇評論在討論甚麼爭議事件?並請盡可能完整陳述,本篇可能牽涉了那些法律議題與爭點?
此篇文章在探討藝術創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文中提到的藝術家認為他的創作受到剽竊對他是不公平的,即便是有明文標示出取樣於此位藝術家。然而另一派說法認為,智慧財產權是保護弱者的。此議題衍生出許多探討,藝術家的團隊因應此爭議提出政策上的改變,改走商標法的方式讓他的作品備受保護。然而因為商標法是屬各國各自管理,所以會遇到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使用權利問題。在專業人士的分析下,與其使用商標法這條路,不如選擇正規的使用智慧財產權證明,對於藝術家團隊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此藝術家團隊熱心於公益,將此件作品捐作為第三世界難民的社會企業。
This article is discussing about the copyright issue , as the words artisit consider his pieces has been thiefed , although it's titled composed from this article . And another saying , copyright is for loser . This issue has many discussion , the article team figure the stragety changing out , they choose use the icon regisiration to protect their pieces . However , the protection of icon is different among the countries , so different area could be differnet right. In profeesional analysis , in case using the icon protection , or using the regular copyright method for the biggest advantagement of artist team. Or the artist team is familiar with charity , make it donating for third world refugee NGO .
2.文中指出:But a statement made almost 20 years earlier does not deprive the artist of the exclusive rights over his art to allow otherwise would unduly restrict his freedom of expression.
從本文內容推敲,上述這段話是甚麼意思?你是否贊成這段話的論述?請附理由說明此句話的意思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弱者,這句話讓過去二十年的藝術家不受保護,讓其他藝術家自由取樣原作者的創作。
我贊成這句話;智慧財產權保護弱者。創作的取樣來自於生活,然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部分類似重疊的地方,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剽竊、取樣、致敬這三個名詞本身就是同一個意思,只是出發點的動機與結果不同,當善意的參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而惡意的剽竊,就是將別人的心血拿走。藝術本身就是自然流動的,每個人都需要被欣賞以及學習,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看待取樣這件事情。當然,如果是以藝術為維生的藝術家,確實需要備受保護,所以需要藝術家的團隊,法律團隊可以保護藝術家在創作這條路上,能純粹的創作。迪士尼有著全世界最嚴謹的智慧財產權團隊,在迪士尼工作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活在天堂的小天使,每天只需要自由自在地發揮天賦,而另一種就是保護小天使的人,他們隔絕外在所有的剽竊等非法行為。
所以智慧財產權保護弱者這句話,我想是看對於甚麼身分的人講才是需要探討的。
3.本篇作者認為Banksy可不可以一方面鼓勵別人下載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又以法律阻止其他公司利用其作品?請你列舉幾句本篇作者使用的字句作為證明,來解釋作者的觀點。另外,你是否贊成作者的見解?請附理由闡述。
「They've helped thesemselves to my artwork without asking , how can it be wrong for you to do the same to their clothes?」
文中有提到藝術家團隊仍有做公益的部分,但對於他的商業創作,他是絕對捍衛他的智慧財產權的,對於藝術家來說,每件作品都有它產生的意義,而藝術家有自由決定他的作品的用意,其他人應該要尊重藝術家的自由意志。
二、
1.依最高法院見解,刑法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的(1)規範目的、規範性質與類型為何?(2)憲法上有無正當性?(3)解釋適用時應符合哪些前提?請完整說明
(1)規範目的在於維持不害公共秩序或違反善良風俗。規範性質凡以文書、圖畫、演說或其餘方式,公然煽惑他人犯罪者皆算違反刑法第153條。
(2)隨著時代演進,對於善良風俗及公共秩序的見解與時俱進,然在不影響善良風俗以及公共秩序的前提下,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
(3)解釋適用應在於實質影響力,每個自然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不同,言論或者言行有不同的影響力,在解釋適用時應考慮人事時地物以及社會氛圍下綜合考量。
2.依最高法院見解,「公民不服從」此一概念,是否、以及可能以何種方式被運用在刑法的犯罪審查體系當中?換句話說,這個概念如何具體地影響一個行為的違法性認定?請完整說明
公民不服從是一種公開、非暴力、出於良知決定的故意觸犯法律規範的行為。是少數民意想博取版面的灰色地帶行為。刑法在定罪時,應考量到動機以及結果,在適用法以及量刑上應該要加以評估。
3.你是否贊同最高法院對於(1)刑法第153條的解釋?(2)公民不服從概念的理解與適用?請救你的答案盡量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
公民不服從本來就是少數民意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於自己的訴求進行反動,然煽惑與煽動兩者之間並沒有差異太大,仍然是動機與結果的探討,刑法第153條著重在一點,不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不予以定罪。公民不服從若是以文書、圖畫、演說的方式合理的訴求,應受憲法的人民基本權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