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退自提6%,還是買0050?30年後會差多少?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 前陣子朋友問我:「自提勞退6%,真的有比較划算嗎?還是把錢拿去買0050比較好?」

我覺得這是一個超值得好好比較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我們的未來。


✨情境假設:

假設我們每月投入6,000元,持續30年。

📌 自提6% → 投資在「勞退基金」,平均年報酬約 2.5~5%

📌 投資0050 → 根據過去績效,長期年化報酬約 9~11%

raw-image



📊 最後的結果:

5%的年化報酬率(自提保守型)30年後資產約為約 500萬元;

9%的年化報酬率(0050保守估計)30年後資產約為約 1,260萬元

是的,你沒看錯。

同樣的錢、同樣的時間,結果可以差超過760萬。


🧠 但這不代表:一定不要自提

其實兩者各有優勢,我會這樣建議:

🔸 自提6%:適合當「穩健保障部位」

    • 不會虧、政府保底
    • 適合沒紀律存錢者,自提反而「強迫存到」

🔸 投資0050:適合成長型資產佈局(我個人絕對是選擇這個🤑)

    • 用來放大資產成長、爭取提早退休與自由人生

💡總結:

  • 如果你現在 30歲 → 恭喜你,時間是你的最大資產
  • 如果你現在 40歲 → 現在開始,還有 20 年的複利空間可以用

越早開始,差距越大。

✅ 最怕的不是選錯,而是一直沒有選。

🎯 我的建議:

💼 自提保本,幫你打底

📈 0050 成長,幫你放大未來可能性 🌿 雙軌配置,就是給未來的自己一份安心與選擇權


📌 你現在是哪一派?

#穩健自提派 ?還是 #成長ETF派?

延伸閱讀:ETF 定期定額入門:小資每月1000元也能打造百萬資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の美好生活
33會員
47內容數
👋 嗨,我是金金。一位在金融業工作的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實戰派的投資人。 我專注於個股研究與ETF 配置,並透過實際經驗,分享如何打造專屬的投資組合,一步步實現資產成長。在這裡,我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探索財務自由的具體路徑,並分享療癒身心的簡單生活與提升效率的數位工具。
金の美好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從 2024 年 10 月開始,我陸陸續續買進了超過 200 支零股,沒有複雜策略,靠的是一套我自己整理出來的投資邏輯: 📌 以前四季 EPS 推估殖利率作為買進依據 簡單來說,就是「用數據選股、用邏輯買入」,不是追熱門,也不是聽消息,而是自己去算、去看,買進自己願意長抱的公司。 📊
Thumbnail
2025/07/13
從 2024 年 10 月開始,我陸陸續續買進了超過 200 支零股,沒有複雜策略,靠的是一套我自己整理出來的投資邏輯: 📌 以前四季 EPS 推估殖利率作為買進依據 簡單來說,就是「用數據選股、用邏輯買入」,不是追熱門,也不是聽消息,而是自己去算、去看,買進自己願意長抱的公司。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提6%退休金對於節稅的效果以及適用的人群,並提到了如何查詢自提退休金的相關資訊。文章中包括了薪資所得以及綜合所得稅的相關資訊,並提供了詳細節稅計算的示例。這是一篇對於節稅有興趣的人相當有幫助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提6%退休金對於節稅的效果以及適用的人群,並提到了如何查詢自提退休金的相關資訊。文章中包括了薪資所得以及綜合所得稅的相關資訊,並提供了詳細節稅計算的示例。這是一篇對於節稅有興趣的人相當有幫助的文章。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Thumbnail
文章簡介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 0050 是否能讓人開名車的議題。作者認為,雖然 0050 過去 20 年的報酬率達 591%,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透過投資 0050 獲得巨大財富。   以小資族每月定期定額投資 3000 元為例,計算出 20 年後的資產累積約為 160 萬元,
Thumbnail
文章簡介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 0050 是否能讓人開名車的議題。作者認為,雖然 0050 過去 20 年的報酬率達 591%,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透過投資 0050 獲得巨大財富。   以小資族每月定期定額投資 3000 元為例,計算出 20 年後的資產累積約為 160 萬元,
Thumbnail
今天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讀者詢問 每個月定期定額6000元0050及3000元的00713 這樣的投資組合是否適合 市值型的部分,選擇國內第一大(規模3000億)的0050,長期持有的情況下肯定是沒問題 至於高股息的部分,我會比較建議剛進入股市的理財小白選擇0056 並不是說00713不好
Thumbnail
今天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讀者詢問 每個月定期定額6000元0050及3000元的00713 這樣的投資組合是否適合 市值型的部分,選擇國內第一大(規模3000億)的0050,長期持有的情況下肯定是沒問題 至於高股息的部分,我會比較建議剛進入股市的理財小白選擇0056 並不是說00713不好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賣股換提領現金流的方式,這篇來研究一下不賣股改成不賣股看看結果。 此方式代表退休族,存到1500萬後,一次性的在2008年1/2號買進標的,接著就靠投資標的領配息獲得當年度的生活費。 買入0050跟0056,歷經16年,每年目標提領100萬元,但隨年份增加通膨後的提領金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賣股換提領現金流的方式,這篇來研究一下不賣股改成不賣股看看結果。 此方式代表退休族,存到1500萬後,一次性的在2008年1/2號買進標的,接著就靠投資標的領配息獲得當年度的生活費。 買入0050跟0056,歷經16年,每年目標提領100萬元,但隨年份增加通膨後的提領金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